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冷風掃綠葉

    春節(正月初一),作為歲首大節,它確立在漢朝,漢太初元年(前104年)漢武帝頒行《太初曆》,確定以夏曆的正月初一為歲首,此後中國兩千多年沿襲了這一曆法體制。正月新年成為舉國上下共享的盛大節日,如史書所說:“官有朝賀,私有祭享”。在朝賀與祭享的各種儀式活動中,增強與更新著各種家庭、社會關係。傳統的春節,作為歲時節日體系中的核心節日,節日是有著豐富的節俗內容。雖然春節在民國初年一度遭遇禁止,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也曾被“革命化”的字樣損害,但在民眾的強大心理需求之下,春節依然是時間生活的濃墨重彩。

    春節負載著厚重的歷史積澱,是億萬華人的情感的聚合,春節在華人心目中有著至聖的地位。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運期間,交通線上人如潮湧的場面屢次上演,城鄉之間幾十億次的人口大移動,構成了當代中國節日民俗一大景觀。“一年不趕,趕三十晚”,對於漂泊異鄉的人來說,回家的路雖然擁擠、漫長,可人們返鄉的熱情絲毫不減,他們痛苦並快樂著。回家的感覺真好。那裡有妻兒老母、兄弟姐妹,還有祖先的廬墓、熟悉的鄉土。一旦到家,在親情的滋潤中,路上的辛勞與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人們回家不僅僅是一次親情的聚會,一次禮物的饋贈,重要而深刻的是經歷了一次精神的洗禮與倫理關係的更新,這對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春節又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心結。對於不能回家的人來說,有一種漂泊的失落感。唐朝有一句詩很能透露這種心情,“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舊時北京人過年時要吃荸薺,荸薺諧音“必齊”。說的就是親人要新年團聚,沒有回來也要給擺他一雙碗筷。在許多地方年夜飯的餐桌上,必定有魚、肉等做成的丸子,以及其他象徵團圓安樂的菜餚,人們在年夜飯中更看重的是親情與團聚,是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精神聚餐。平時吃得再好,也沒有年飯吃得香甜而有意義。過年家庭團圓,成為華人的一種文化習慣,似乎不如此,人心裡覺得空蕩蕩的,沒有著落。作為歲首的春節在中國主體民族中傳承了兩千多年,現在許多少數民族也過春節,人們將自己的感情、願望、倫理、信仰都積聚在這一節日上,春節已經不是簡單的時間點,它被廣大人民充分價值化,乃至成為一種民族文化象徵與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時候會覺得男朋友像自己的媽媽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