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手單單從形狀和做法上看,就像是方面皮的餃子。但其實味道上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重慶四川的抄手,主要是紅油抄手居多,其中非常出名的「老麻抄手」就是紅油抄手的其中一種。 抄手的皮,和餃子皮不同的地方不只是形狀。 餃子皮一般偏厚,口感類似薄面塊,味道偏酸,湯汁的味道很難煮進餃子皮。所以吃餃子常常會單獨打一碟佐料。餃子皮也相對有嚼勁,尤其是手擀的純手工餃子。 而抄手皮更薄,一般都是機器壓出來。麵粉的配方就和麵條類似,還要更清一些。所以在煮熟了之後,常常看起來很軟,甚至透明,口感也幾乎接近掛麵了,與掛麵不同的是,抄手皮上還有很明顯的鹼水味。對於部分麵食愛好者來說,這就是一大好。 抄手皮和肉餡之間的貼合度,和餃子比起來也有較大的區別。因為抄手一般是折一個環形捏過來,所以就算包得很鬆,皮和肉餡也會黏得稍微緊一些。而餃子如果壓得不是很緊的話,煮過之後肉餡會變成一個肉丸,和皮會分得很開。這也是抄手對比餃子的一個優勢。 抄手基本上只需要打碗的湯底,因為煮過之後非常容易入味,花椒辣椒等等佐料稍微浸一下就泡進去了,所以才有老麻抄手這種東西。其實就入味這一點來看,抄手和餛飩是差不多的,畢竟麵皮是差不多的用料嘛,不過重慶四川的抄手一般都是紅湯。
抄手單單從形狀和做法上看,就像是方面皮的餃子。但其實味道上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重慶四川的抄手,主要是紅油抄手居多,其中非常出名的「老麻抄手」就是紅油抄手的其中一種。 抄手的皮,和餃子皮不同的地方不只是形狀。 餃子皮一般偏厚,口感類似薄面塊,味道偏酸,湯汁的味道很難煮進餃子皮。所以吃餃子常常會單獨打一碟佐料。餃子皮也相對有嚼勁,尤其是手擀的純手工餃子。 而抄手皮更薄,一般都是機器壓出來。麵粉的配方就和麵條類似,還要更清一些。所以在煮熟了之後,常常看起來很軟,甚至透明,口感也幾乎接近掛麵了,與掛麵不同的是,抄手皮上還有很明顯的鹼水味。對於部分麵食愛好者來說,這就是一大好。 抄手皮和肉餡之間的貼合度,和餃子比起來也有較大的區別。因為抄手一般是折一個環形捏過來,所以就算包得很鬆,皮和肉餡也會黏得稍微緊一些。而餃子如果壓得不是很緊的話,煮過之後肉餡會變成一個肉丸,和皮會分得很開。這也是抄手對比餃子的一個優勢。 抄手基本上只需要打碗的湯底,因為煮過之後非常容易入味,花椒辣椒等等佐料稍微浸一下就泡進去了,所以才有老麻抄手這種東西。其實就入味這一點來看,抄手和餛飩是差不多的,畢竟麵皮是差不多的用料嘛,不過重慶四川的抄手一般都是紅湯。
下面就是喜聞樂見的做法和吃法環節了。 抄手本身的做法非常簡單,一般只需要買鹼味濃度較高,手擀或者機器壓的抄手皮。 然後按自己的口味調節肉和其他食材的比例,一般是蔥葉、韭菜,有的是土豆沫。 包抄手和包餃子的手法略有不同,包餃子一般夾適量的肉餡對摺,然後根據喜好捏或者不捏褶皺就可以了。包抄手的時候,也是夾適量的肉餡,對摺直角,這時候看起來就像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後把兩個尖一點的角沾一點水,再捏住肉餡的部位,把兩個尖角往直角的對面環形扣攏,貼上,一個抄手就大功告成了。 抄手具體的吃法,主要是烹調過程和湯底的區別。 一般是煮,不過也有劍走偏鋒的蒸和炸。 煮抄手最重要的就是保證抄手的入味程度,然後味道的靈魂就在湯底了。如果在重慶的話,最常吃到的會是紅油湯底和老麻湯底。 區別在於,紅油湯底的主要調料是油辣子,又香又麻辣的油辣子。老麻湯底麻得厲害,是因為有泡了很久的花椒油或者藤椒油,或者本來就超級麻的野生藤椒。這種讓你的舌頭和口腔好像吃了跳跳糖一樣,有某種東西在輕微的震動,持續刺激。這種感覺喜歡的人覺得爽翻了,不喜歡的人想砸碗。 煮抄手,由於靈魂在湯底,是不怎麼講究肉餡的,因為超級麻辣刺激之下,也感覺不到什麼餡的味道了...... 也就嚼個口感的區別。 炸和蒸抄手,就比較看肉餡了,雖然常規是豬肉,你也可以換成其他種類的肉來搞一搞DIY,最重要的是肉的比例要多一點。 應該就是這些了吧,想到了會再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