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壺(漏刻) 即用一個在壺底或靠近底部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變化來計算時間。 中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應用也普遍,成為歷代計時的重要工具。沙漏日月星辰燃香火計時 燭光計時等等 漏壺(漏刻) 即用一個在壺底或靠近底部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變化來計算時間。 中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應用也普遍,成為歷代計時的重要工具。沙漏日月星辰燃香火計時 燭光計時等等 發展過程: 人類社會早期對時間沒有精確的計量,只能用“太陽出山”“雞叫3遍”“月掛樹梢”等模糊概念計時。直到進現代,一些地方還沿用“吃晚飯時”“一袋煙的功夫”等提法。春秋時期已經用圭表~漏刻等計時器,對一天的時間做比較精確的劃分和記錄。圭表即日晷,有日晷針盤組成。晷針插在盤中心,晷盤上刻著表示時刻的分劃。太陽照射的針影投射在晷盤的分劃上,就能指示出時刻。陰雨天和夜晚則用漏刻。漏刻又稱漏壺,包括下有小孔的銅壺和帶有刻度的刻箭兩部分。水勻速流下,透過刻度觀察水位變化,即可確定時刻。唐代僧一行發明了最早的自鳴鐘,用漏水激輪,一日一夜轉一週,29轉多為一個月365轉為一年。同時裝有2個木人,每一刻一擊鼓,一個時辰(相當於一個2個小時)一撞鐘。元代郭守敬也曾發明出不同聲音的機械報時鐘。民間更多使用燃香,蠟燭等計時方法。現代機械鐘,電子鐘,石英鐘等鐘錶是從西方傳入的。發展過程: 人類社會早期對時間沒有精確的計量,只能用“太陽出山”“雞叫3遍”“月掛樹梢”等模糊概念計時。直到進現代,一些地方還沿用“吃晚飯時”“一袋煙的功夫”等提法。春秋時期已經用圭表~漏刻等計時器,對一天的時間做比較精確的劃分和記錄。圭表即日晷,有日晷針盤組成。晷針插在盤中心,晷盤上刻著表示時刻的分劃。太陽照射的針影投射在晷盤的分劃上,就能指示出時刻。陰雨天和夜晚則用漏刻。漏刻又稱漏壺,包括下有小孔的銅壺和帶有刻度的刻箭兩部分。水勻速流下,透過刻度觀察水位變化,即可確定時刻。唐代僧一行發明了最早的自鳴鐘,用漏水激輪,一日一夜轉一週,29轉多為一個月365轉為一年。同時裝有2個木人,每一刻一擊鼓,一個時辰(相當於一個2個小時)一撞鐘。元代郭守敬也曾發明出不同聲音的機械報時鐘。民間更多使用燃香,蠟燭等計時方法。現代機械鐘,電子鐘,石英鐘等鐘錶是從西方傳入的。 時間本是一種運動,時間的定義,是由星體的執行所界定的,我們不需要什麼測量準則,也可以知道現在究竟太陽高掛的白晝,還是月色柔柔的黑夜。然而,假如我們要在晝夜迴圈之間確定出個時刻,則非有一“測量準則”不可。 新石器時代,交易和貿易活動擴張,集市就必須定出固定時間和地點,開始根據太陽位置,物件的影子,大概判定出是什麼時間,在黃河、恆河以及尼羅河兩岸一帶,也就是古代偉大文明的發源地,人類已致力改善觀察影子的變化方法;所以假使有一樣物件,不管是簡單的木棒,尖石碑還是一棵樹,只要能夠投下影子,就算是龐大的“太陽鍾”家庭成員了。後來,水鍾和滴漏作為一種計量時間的器具被廣泛應用著,在埃及、美索布達米亞和中國,由於天文學的需要,滴漏的使用和發展達到最高峰。最初的滴漏,不過是簡單單一個標有刻度的容器,華人在使遙過程中不斷改良,使之發展到極至:利用水流的動力來啟動龐大的機械裝置,直到16世紀華人制造出與水鐘有密切關係的渾天儀,可見古代中國計時是一直走世界前列,最古老的渾天儀和滴漏是由張衡(公元78~139年)所製造的,首座機械滴漏也是唐代叫一行的高僧設計,967年張思訓把先祖的設計進一步改良,以水銀代替水,把機械滴漏、鍾和渾天儀合為一體,到1094年這類儀器的產生,在世界計時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它標誌古代計時進入一種精確的技術時代,在當時而言,華人在該方面的成就,其他國家確實難望其頸背。 2000年後,歐洲的機械錶業秉承著中國古老計時器的設計原理,開拓並孕育出我們今天所知曉和熟悉的計時器。振盪器和擒縱裝置隨著大工業的產生而突飛猛進,無數工匠反覆實踐,潛心積累,真正使計時業成為一門專業化程度很高的學科。手錶中的一個零件,每一個環節的形成都凝集了人類的智慧和對和知識的無限追求,手錶中關鍵的動力部件,也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而不斷更換,從以閃機械驅動發展到石英驅動占主導地位,目前又開始流行人工永恆電能。由於手錶內部零件日臻完美使手錶的標準度發展到匪夷所思的程度,例如今天的原子鐘1000年的誤差也不足1秒鐘,普通的石英錶1年的誤差不超過5秒鐘。長久以來,手錶的價格取於其準確性,而現今手錶的品牌,外形及風格才是顧客決定購買的重要因素。因而各種鐘錶製造商都越來越注重手錶外表的設計、時尚潮流瓣追隨,手錶也從以往單純的計時工具演化為體現個人品味的裝飾品。凝視你平日配上的那塊手錶或璀璨奪目,或樸實無華,但都記載著人類發展的程序、人類聰明才智的結晶
漏壺(漏刻) 即用一個在壺底或靠近底部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變化來計算時間。 中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應用也普遍,成為歷代計時的重要工具。沙漏日月星辰燃香火計時 燭光計時等等 漏壺(漏刻) 即用一個在壺底或靠近底部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變化來計算時間。 中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應用也普遍,成為歷代計時的重要工具。沙漏日月星辰燃香火計時 燭光計時等等 發展過程: 人類社會早期對時間沒有精確的計量,只能用“太陽出山”“雞叫3遍”“月掛樹梢”等模糊概念計時。直到進現代,一些地方還沿用“吃晚飯時”“一袋煙的功夫”等提法。春秋時期已經用圭表~漏刻等計時器,對一天的時間做比較精確的劃分和記錄。圭表即日晷,有日晷針盤組成。晷針插在盤中心,晷盤上刻著表示時刻的分劃。太陽照射的針影投射在晷盤的分劃上,就能指示出時刻。陰雨天和夜晚則用漏刻。漏刻又稱漏壺,包括下有小孔的銅壺和帶有刻度的刻箭兩部分。水勻速流下,透過刻度觀察水位變化,即可確定時刻。唐代僧一行發明了最早的自鳴鐘,用漏水激輪,一日一夜轉一週,29轉多為一個月365轉為一年。同時裝有2個木人,每一刻一擊鼓,一個時辰(相當於一個2個小時)一撞鐘。元代郭守敬也曾發明出不同聲音的機械報時鐘。民間更多使用燃香,蠟燭等計時方法。現代機械鐘,電子鐘,石英鐘等鐘錶是從西方傳入的。發展過程: 人類社會早期對時間沒有精確的計量,只能用“太陽出山”“雞叫3遍”“月掛樹梢”等模糊概念計時。直到進現代,一些地方還沿用“吃晚飯時”“一袋煙的功夫”等提法。春秋時期已經用圭表~漏刻等計時器,對一天的時間做比較精確的劃分和記錄。圭表即日晷,有日晷針盤組成。晷針插在盤中心,晷盤上刻著表示時刻的分劃。太陽照射的針影投射在晷盤的分劃上,就能指示出時刻。陰雨天和夜晚則用漏刻。漏刻又稱漏壺,包括下有小孔的銅壺和帶有刻度的刻箭兩部分。水勻速流下,透過刻度觀察水位變化,即可確定時刻。唐代僧一行發明了最早的自鳴鐘,用漏水激輪,一日一夜轉一週,29轉多為一個月365轉為一年。同時裝有2個木人,每一刻一擊鼓,一個時辰(相當於一個2個小時)一撞鐘。元代郭守敬也曾發明出不同聲音的機械報時鐘。民間更多使用燃香,蠟燭等計時方法。現代機械鐘,電子鐘,石英鐘等鐘錶是從西方傳入的。 時間本是一種運動,時間的定義,是由星體的執行所界定的,我們不需要什麼測量準則,也可以知道現在究竟太陽高掛的白晝,還是月色柔柔的黑夜。然而,假如我們要在晝夜迴圈之間確定出個時刻,則非有一“測量準則”不可。 新石器時代,交易和貿易活動擴張,集市就必須定出固定時間和地點,開始根據太陽位置,物件的影子,大概判定出是什麼時間,在黃河、恆河以及尼羅河兩岸一帶,也就是古代偉大文明的發源地,人類已致力改善觀察影子的變化方法;所以假使有一樣物件,不管是簡單的木棒,尖石碑還是一棵樹,只要能夠投下影子,就算是龐大的“太陽鍾”家庭成員了。後來,水鍾和滴漏作為一種計量時間的器具被廣泛應用著,在埃及、美索布達米亞和中國,由於天文學的需要,滴漏的使用和發展達到最高峰。最初的滴漏,不過是簡單單一個標有刻度的容器,華人在使遙過程中不斷改良,使之發展到極至:利用水流的動力來啟動龐大的機械裝置,直到16世紀華人制造出與水鐘有密切關係的渾天儀,可見古代中國計時是一直走世界前列,最古老的渾天儀和滴漏是由張衡(公元78~139年)所製造的,首座機械滴漏也是唐代叫一行的高僧設計,967年張思訓把先祖的設計進一步改良,以水銀代替水,把機械滴漏、鍾和渾天儀合為一體,到1094年這類儀器的產生,在世界計時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它標誌古代計時進入一種精確的技術時代,在當時而言,華人在該方面的成就,其他國家確實難望其頸背。 2000年後,歐洲的機械錶業秉承著中國古老計時器的設計原理,開拓並孕育出我們今天所知曉和熟悉的計時器。振盪器和擒縱裝置隨著大工業的產生而突飛猛進,無數工匠反覆實踐,潛心積累,真正使計時業成為一門專業化程度很高的學科。手錶中的一個零件,每一個環節的形成都凝集了人類的智慧和對和知識的無限追求,手錶中關鍵的動力部件,也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而不斷更換,從以閃機械驅動發展到石英驅動占主導地位,目前又開始流行人工永恆電能。由於手錶內部零件日臻完美使手錶的標準度發展到匪夷所思的程度,例如今天的原子鐘1000年的誤差也不足1秒鐘,普通的石英錶1年的誤差不超過5秒鐘。長久以來,手錶的價格取於其準確性,而現今手錶的品牌,外形及風格才是顧客決定購買的重要因素。因而各種鐘錶製造商都越來越注重手錶外表的設計、時尚潮流瓣追隨,手錶也從以往單純的計時工具演化為體現個人品味的裝飾品。凝視你平日配上的那塊手錶或璀璨奪目,或樸實無華,但都記載著人類發展的程序、人類聰明才智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