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笨笨的鴕鳥

    有用的,孩子們也喜歡多表揚多鼓勵的,好的老師可以改變學生的一生。只是現在老師工作很被動,學生不好管理,老師對學生說不得碰不得。

  • 2 # 石頭上的魚

    電影雖然講述的是父子情,但其實最後落腳在了教育體制上。以傳統教育和新銳教育之間的矛盾為由頭,在故事的年代中,看似是一個超現實的對抗,但實際上是演員鄧超,在現實中作為父親身份的自我反思。每一部電影都有他值得學習的地方,無論是講述的親情還是教育體制,影片裡所反映的親情,教育,夢想,人生,是我們每個人需要深思的,我們要用理智的思維去看待這部影片,學習其中的精華,做個有理想的人。

  • 3 # alivefish

    我覺得這個應該只是一方面,通常情況下,對孩子的教育是多面性的,所以這就要求家長多方面的觀察孩子,在這部影片中,肯定對孩子有益,特別是對孩子信心的教育,鄧超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相信很多家長也很贊同,孩子的成長就像一顆大樹,時常修剪,可能會往東長。也可能會往西長,並不是只有信心這一個方面

  • 4 # 崽崽的莓莓

    究竟這部電影是一部溫情的教育片,還是一鍋毒雞湯?個人認為,雖然這部影片摻雜了太多的元素,交錯的故事線略顯凌亂,甚至有人認為影片在故意製造淚點,缺乏真誠。但不得不承認,這部電影的確引出了一些能夠發人深思的問題,即使是在教育理念已經發生巨大轉變的今天,這些看似荒誕的情節仍然在真實的發生著。或許我們應該透過毒雞湯,去看到當下教育方式中的盲點。

    影片中,馬皓文越獄後與兒子再次相見,並與教導處主任定下賭約,要將兒子的成績提高到班級前十甚至年級前十。對於兒子來說,爸爸的再次出現是令人欣喜的,但升學的壓力讓他鬱悶不已。馬皓文給兒子上的第一課,就是如何去尋找人生的意義。他問兒子想要長大後想要做什麼,兒子不假思索的說考上清華北大。這個答案無論放在十年前還是現在,都是一個標準答案,每一個經歷過高考的人都能明白,對於一名中學生來說,高考就是人生的全部意義。而馬皓文卻告訴兒子,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這句話並沒有否定考上清華北大這件事的意義,但卻指出了考上好學校,只是實現人生理想的一個過程和方式,而不是人生的全部。究竟什麼才是人生的理想,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值得每一個人思考。是考上清華北大?還是找到一份好工作?抑或是掙足夠多的錢實現財務自由?或許這些都只是過程,而不是真正的目的。但我們彷彿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把這個過程當作是目的,而忽略了內心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情。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的年輕人感到焦慮和迷茫,覺得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有認真想過未來要做什麼,我未來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所以我們做的每一件事,升學、考試、工作,都只是用一種看起來很努力的方式逃避思考。

    但這並不完全是我們的錯,因為在我們的教育理念中,孩子的個人意志是最不重要的。學校的升學率以及年級排名才是學校和家長最為關心的事情,至於人生理想,那是考上大學之後才需要想的事情。家長們總是為孩子規劃好了一切,讀哪所中學,考哪個大學,去哪個國家出國留學,他們一廂情願的為孩子付出所有,最後往往感動的只有自己。或許作為家長,應該在為孩子鋪路的同時,給孩子留下一點獨立思考的空間,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在未來的道路上走的更堅定一些。

    “你只要一直想,就可以做好這地球上所有的事情”

    馬飛從小學開始,就是班級裡面的“差生”,做不好老師交代的動作,以至於被趕到後排,被全班同學嘲笑是笨蛋。但他不在乎,因為他有一個很厲害的爸爸,也許這是唯一一件讓他能夠抬得起頭來的事情。但隨著馬皓文的入獄,再也沒有人給他“洗腦”,說他是最聰明的孩子。家庭的破裂,母親的忽視與嚴厲,使得他的自卑感越來越強,最後乾脆放棄了自己。學校是一個殘酷的地方,孩子的世界比大人的世界更加冷漠。作為一個差生,不僅不受到老師的重視,甚至在同學面前也低人一等,只有成績優秀的人才配擁有一切資源。

    而馬皓文用“洗腦式”的教育,不僅讓馬飛重新有了對生活的信心,更是戲劇性的將成績提升到年紀第一名。這一看似毫無邏輯的情節背後,其實是一種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馬皓文在教育兒子的同時,也在不斷去為自己的人生努力,並告訴兒子,你的時間應該由你自己來安排,我不會干涉你,你所要做的就是朝著目標方向努力,自己的人生應該由自己把握,而不是父母。

    當孩子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斷遇到挫折,馬皓文又告訴他,你只要一直想,就可以做好這地球上所有的事情。”一直想“在三個字被馬皓文刻在門上,也深深刻在了馬飛的心裡。這一句心靈雞湯般的臺詞,只有真正實踐過的人才能體會到這個簡單的道理,背後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其實,”一直想“無非就是保持思考,是一種理性分析和思考問題的方法。為什麼保持思考就能夠做成所有事情?因為大多數人在遇到一件難以解決的事情時,首先會產生焦慮和急躁的情緒,很難進行理性的思考,進而找出解決方案。而如果一個人能夠從小訓練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那麼無論遇到任何事情,便都可以快速的冷靜下來,進入理性狀態,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此外,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馬皓文一直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實踐這個道理,他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響了馬飛。反觀現在的許多父母,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能保持學習和思考的狀態,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往往使人喪失了思考和學習的熱情,對於孩子的教育往往從最終的耐心教導變成以訓斥和責怪告終,甚至放棄花時間去和孩子溝通,而父母的任何言行都會深刻的影響孩子,甚至情緒。因此,當我們在埋怨孩子不夠努力和專注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自己在孩子面前是怎樣的形象?我們的一舉一動有沒有對孩子產生正確的導向?

    電影終歸只是電影,一切情節純屬虛構,但現實中往往比電影荒唐百倍,學校、父母以及社會對於孩子的深刻影響,也許是成年人無法想象的。我們總是認為孩子終歸只是孩子,他們不必懂得太多,甚至總是去一廂情願的為他選擇好人生的道路。但古往今來,一個人要過怎樣的一生終究取決於自己,用經驗去假想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終究只是一種美好的想象。孩子就像一面鏡子,或許我們在對待孩子的過程中應該站在一個更加平等的角度,為孩子的人生負責,也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彩禮可以15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