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公元202年):建安七年。
趙雲與夏侯敦等戰於博望,生擒並推薦夏侯蘭。
戊子(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
趙雲於長阪身抱劉禪、保護甘夫人,皆得免難。遷牙門將軍。赤壁戰後,隨劉備平定荊南四郡,以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原太守趙範。趙範有一寡嫂樊氏,國色,範欲以之配趙雲,趙雲辭之。
辛卯(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
劉備入益州,趙雲領留營司馬。後與張飛勒兵截江留後主。
壬辰(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癸巳(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
趙雲與諸葛亮、張飛等率軍入川支援劉備。在攻克白帝、江州後,趙雲率軍由外水深入平定江陽、犍為等郡縣。
甲午(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
趙雲與劉備、諸葛亮於成都會合,合圍成都。益州既定,拜翊軍將軍。時議欲以成都中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趙雲駁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劉備即從之。
己亥(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
趙雲於漢水大破曹操兵。劉備稱其一身是膽,軍中號為虎威將軍。
辛丑(公元221年):章武元年。
劉備恥關羽之沒,將擊孫權。趙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劉備不聽,遂東征,留趙雲督江州。
壬寅(公元222年):章武二年。
劉備失利於秭歸,趙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
癸卯(公元223年):建興元年。
云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
丁未(公元227年):建興五年。
趙雲隨諸葛亮駐漢中。
戊申(公元228年):建興六年。
趙雲與鄧芝率疑軍據箕谷,以誘魏軍,為諸葛亮祁山伐魏主力爭取時間。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趙雲。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諸葛亮問鄧芝曰:“街亭之敗,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曰:“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時雲有軍資餘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
壬午(公元202年):建安七年。
趙雲與夏侯敦等戰於博望,生擒並推薦夏侯蘭。
戊子(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
趙雲於長阪身抱劉禪、保護甘夫人,皆得免難。遷牙門將軍。赤壁戰後,隨劉備平定荊南四郡,以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原太守趙範。趙範有一寡嫂樊氏,國色,範欲以之配趙雲,趙雲辭之。
辛卯(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
劉備入益州,趙雲領留營司馬。後與張飛勒兵截江留後主。
壬辰(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癸巳(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
趙雲與諸葛亮、張飛等率軍入川支援劉備。在攻克白帝、江州後,趙雲率軍由外水深入平定江陽、犍為等郡縣。
甲午(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
趙雲與劉備、諸葛亮於成都會合,合圍成都。益州既定,拜翊軍將軍。時議欲以成都中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趙雲駁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劉備即從之。
己亥(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
趙雲於漢水大破曹操兵。劉備稱其一身是膽,軍中號為虎威將軍。
辛丑(公元221年):章武元年。
劉備恥關羽之沒,將擊孫權。趙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劉備不聽,遂東征,留趙雲督江州。
壬寅(公元222年):章武二年。
劉備失利於秭歸,趙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
癸卯(公元223年):建興元年。
云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
丁未(公元227年):建興五年。
趙雲隨諸葛亮駐漢中。
戊申(公元228年):建興六年。
趙雲與鄧芝率疑軍據箕谷,以誘魏軍,為諸葛亮祁山伐魏主力爭取時間。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趙雲。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諸葛亮問鄧芝曰:“街亭之敗,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曰:“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時雲有軍資餘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