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麥金利

    我認為這個是屬於父母過度放縱孩子的行為,父母經濟條件不好,反而不想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再窮不能窮孩子,於是儘可能去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殊不知這樣反而害了孩子。之前網上有個影片,一個環衛工人的孩子因為索要錢財被拒,而撕扯母親頭髮的事件,引起網上一片譁然,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節約的好習慣,並且吃點苦也是對孩子的一種磨練,現在反而條件好的家長在窮養孩子,磨練孩子,這種挫折教育孩子才會更加努力的去學習和工作,珍惜父母和自己的勞動成本!

  • 2 # 用心呼喚的男人

    當我第一次上班的時候,爸爸為了鼓勵我,給我買了平生第一部蘋果手機,花了五千多。我高興極了,上班時拿出來覺得挺炫耀。後來,有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一則故事,說的是一個大學生,父母為了供應他上大學,一邊打工一邊撿垃圾,而他呢,為了點虛榮心,和同學們攀比,三天兩頭向家裡要錢。這時,我想到了自己,自己的父母何嘗不是賺的辛苦錢,而自己拿著這麼貴的手機,和他又有什麼區別。在別人的眼裡,可能覺得我家裡挺有錢的,特別有面子,實際呢,知道我家情況的朋友,會不會在心底罵我。我瞬間抬不起頭。於是,我默默的把蘋果手機放在了抽屜裡,拿出了我的舊手機,我要讓它時刻提醒我,該給父母儘儘孝了。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這件事,我想告訴在看的你,我沒有什麼看法,只是覺得,特別的不應該,可能那個花錢大手大腳的孩子還沒長成熟,還沒有看到父母的心酸,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哀。社會上攀比風氣越來越濃,讓隨波逐流的孩子忘了自己,這是一個社會的悲哀。我們能做的,就是傳播給更多的人,讓不幸的家庭幸福,讓社會有更多的正能量!

  • 3 # 搬磚的小學生

    在每個做父母的心中,孩子永遠是他們的心頭肉,掌中寶,自己即使再苦再累也要給孩子創造優良的生活環境。尤其在農村,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生活來源要麼是外出打工,要麼是靠天吃飯,風裡來雨裡去,面朝黃土背朝天,著實辛苦,每一分錢都得來不易,不捨的給自己花錢,但對孩子,上學的生活費打的總是那麼及時,並且每次都要問問錢夠不夠花,這就是父母,

    但是每個孩子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所以他們花錢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有些孩子從小嬌生慣養,父母寵愛過度,導致孩子自私自利,從來不知道體恤父母,也不知道掙錢的不容易。所以花錢無度,只知道沒錢了就跟父母要。

    大多數孩子都能夠感覺到父母的艱辛和不易,花錢都不會大手大腳,這和家庭從小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 4 # 去哪裡玩呀

    父母再苦再累也要養活孩子,自己省吃儉用希望孩子能夠過的好。 孩子的話,你花錢大手大腳可以,前提是你自己賺錢自己花。不能拿著父母的錢大手大腳亂花。記住不要辦信用卡,不然你養活不起自己。

  • 5 # 平哥的健康生活日記

    通常的情況我就不講了,我想從另外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中國最近二十年的高速發展從各個方面深刻影響了下一代特別是90後的價值觀,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我們與父母的代差遠遠小於我們與子女間的代差,時代要求我們需要與時俱進地看待這種差距,以積極的心態看待這種變化。

    (1)自我認知:年青一代有更強烈的自我認知,但在劇烈的社會變革面前,他們還無法平衡自我與顧他之間的關係,往往給人“太過自私”的感覺,請給他們更多歷練的時間,相信以他們的智慧,定會很好地平衡。

    (2)經濟的高速發展導致極端物質化,不可避免影響了年青人,他們更渴望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他們的面子思想和攀比之風遠比我們強烈。而單一物質化的價值觀又使得這種認可標準更加單一,而不是多元。

    (3)年青人的社交場景己經變得多元,咖啡廳聊天,奶茶店做作業等等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消費自然也變得多元。讓他們過回我們這一代苦行僧模式己不可能。

    (4)社會的發展也催生出更多的消費場景,使得提前消費成為年青人的主流觀念,各種消費貸,校園貸會越來越囊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儲儲意識越來越變得淡漠。

    我們這一代唯有做好三件事:

    (a)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學會享受生活。

    (b)注意培養下一代的能力與本領,使之與他們的消費相匹配。

    (c)子女成人之後,做適當切割,各自過自己的生活。

    閣下以為如何?

  • 6 # 成長快樂巴

    這是一種社會不良的現象,一種不良的社會現象出現必定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者有關,不能只歸咎於單方面。

    首先,家庭教育。在農村窮家富養這一現象很普遍,沒有引導好孩子正確的金錢觀,這個觀點沒錯。但我們也要考慮到,這一批90後和00後孩子的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很多人都是因為當時家裡窮或者很多個孩子,溫飽都不能解決,哪裡還能讀書,很多人都只讀個小學就畢業了。初中、高中、大學這些生活他們都不瞭解,也不知道需要多少錢能維持生活,所以孩子張口要多少就給多少。總想不能讓自己孩子過得比別人家孩子差,寧可自己過得差點。為人父母都是這樣的。

    其次,是學校教育。孩子在學校除了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很少能接受到金錢的相關知識的教育,所以容易受到周邊同學穿戴吃行等方面影響,形成不良的金錢觀。

    最後,社會教育。孩子的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太多社會上不良誘惑向學生伸手。例如營業性歌舞廳等。

    我也是來自農村,小時候得上山打柴,三天一頓肉,玩具是自己做的滾鐵環。上高中時,我很節約,看到同學衣服鞋子都穿著喬丹 踏步 361 鴻星爾克等,自己很羨慕,我記得當時我評級一雙鞋的好壞是可以在水泥地板上滑能響“絲絲”的聲音,自己穿的都是二十塊一雙,羨慕歸羨慕,自己總是安慰自己說“他們這些都是靠父母得到的,要是他自己有能力自己賺錢買,我才佩服”。現在五六年過去了,社會發展很快,自己也出來工作了,有能力養活自己,但勤儉節約是我一直堅守著。

  • 7 # 荷200375986

    現在的父母,都認為自己過去的年代,生活的艱辛,節衣縮食,

    他們不想讓自己那個年代的生活,回饋給自己的孩子。在有生之年,把最好的都奉獻給了孩子!

    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正是因為她們的不正確的想法,把孩子們培養成衣來張手,飯來張口。尤其是上了大學的,貧窮的富二代,一些用人單位不主張用他們,貧窮不是他們的錯,只是被父母慣著了,我說這話,只是佔小部分,大部分的孩子還是很上進,努力的!都不是絕對的!謝謝邀請回答!

  • 8 # 清晨散馬蹄

    父母要教育孩子的金錢觀,賺錢是需要付出的,生活中孩子該用的錢是要給的、但不等於大手大腳。不該用的、不該買的貴重的東西一定不能買!這是一種觀念!長大後自己的消費要自己負責,那時孩子能不能擔起這個責任!少一些啃老!多一些責任!

  • 9 # 張炫男

    我覺得這個是教育的問題,父母過的不好,不想讓孩子自卑,就各種慣著,反倒是家庭條件好的越來越注意子女的教育問題,用自身的眼界,錢財等教育孩子有個正確的價值觀。

  • 10 # 清兒

    這種現象很普遍,總結起來有兩方面原因:

    一 父母過度寵愛

    父母認為自己吃過苦,就不想孩子吃苦,寧願自己過的很辛苦,也要滿足孩子的要求。大部分都是這種情況。

    二、孩子不懂事

    外面攀比現象嚴重,孩子也不想被同學朋友看不起,所以就隨波逐流,大手大腳跟著消費。時間一長,就養成了這種習慣,人一旦過上優等生活,再過清貧生活都是很不習慣的,所以慢慢的,眼裡再也看不見父母的辛苦。常常拿著父母辛苦掙的錢,在KTV裡唱《父親》。

    偶爾放縱一下,無可厚非,形成習慣了,就不好了,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

    人生有些苦,必須要吃的。現在不吃苦,以後吃苦一輩子,現在吃點苦,吃苦一陣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恩比德本賽季能帶領球隊進入季後賽第二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