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聞香識電影

    《琅琊榜》中的譽王的確很可憐,被梁帝當做制衡太子的棋子;被梅長蘇當做掃清靖王奪嫡障礙的棋子;被秦般若當做復興滑族的棋子。

    就像他自己問梁帝的:“那我是什麼?大棋子生下的小棋子,是嗎?”

    這是大梁皇子和滑族繼承人的分割線。

    當年滑族舉國來降,玲瓏公主選擇嫁給了當時還是皇子的梁帝,生下了譽王蕭景桓。滑族助梁帝登基後,梁帝過河拆橋,只給了玲瓏公主一個“祥嬪”的低微身份,並且用“降而復叛”的理由命令赤焰軍滅掉了整個滑族。

    所以站在譽王角度來說,他起兵圍攻九安山並沒錯,因為他本就是滑族的最後一個男人,身負母親的遺願,要復興滑族。相比梁帝當年“清君側”的說法,他的理由反而更能讓人理解。

    遺憾的是,這是一個成王敗寇的世界,歷史總由勝利者書寫,在天下百姓眼裡,譽王始終只是一個謀逆未遂的皇子。

    當年一代賢王蕭景禹在天牢中飲毒酒自盡,詮釋了“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的辛酸無奈。如今的譽王卻是比祁王蕭景禹更令人痛心。他的父親是自己的殺母仇人,當他拾起母親遺願時,就意味著要劍指梁帝,對抗自己的父皇,這種痛苦也只有當事人能理解了。所以一向沉穩冷靜的譽王,在九安山被俘後顯得無比瘋狂。

    這是滑族繼承人和梁帝棋子的分割線。

    梁帝瞞著所有人,扶持起譽王來制衡當朝太子蕭景宣,對梁帝來說,譽王就是他的一顆棋子。

    十幾年來,譽王和太子鬥得如火如荼,朝局卻始終保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他的努力真的會有回報嗎?不,按照梁帝多疑的性格,譽王即使再優秀,梁帝也不會把這個至尊之位交到他的手裡,所以譽王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無功的,他只是一個太子踏上皇位的一塊墊腳石而已。

    炸燬私炮房,使上百條性命無辜受牽連,被天下人指責;貪汙災區的財帛,使無數百姓無家可歸,被百朝文武冷眼相待;可是結局呢?揹負一身罵名後,失去的卻比得到的還要多,甚至連生命也沒能保得住。

    奪嫡沒有錯,這在歷朝歷代都會正常發生的事,可是像譽王這種看不到希望的奪嫡,實屬可憐至極。所以梅長蘇在譽王自盡後,也不禁心生感嘆。最終用自己的勢力,救下了譽王妃和她唯一的孩子。

    這是梁帝棋子和梅長蘇棋子的分割線。

    梅長蘇看似是被太子和譽王逼迫入京,實際卻是早有預謀。他真正要輔佐的是靖王,他真正的目的是推翻舊案。譽王禮賢下士,為將梅長蘇攬入麾下頗有一番三顧茅廬的精神,可梅長蘇卻只把他當做掃清靖王奪嫡障礙的一顆棋子。

    每次譽王被賣之後,還要滿心歡喜的說一句:“來人吶,備上一份厚禮,這次本王一定要好好感謝蘇先生。”

    這不就是被人賣了還幫別人數錢麼?

    直到靖王被封為七珠親王,與他平起平坐之後他才反應過來,原來他一直被這位得之可得天天的麒麟才子耍的團團轉。

    譽王手段狠辣,智商不低,身邊也有很多為他出謀劃策的幫手,奈何他在蘇蘇高智商碾壓下、皇上多疑的性格下、自己複雜的身份下,也只能淪落為奪嫡的犧牲品了。

    試問,還有誰比他更可憐?

  • 2 # 影視凌凌漆

    我覺得譽王不可憐!本來可以做個好好的親王,享受榮華富貴,坐看風起雲湧,非要鋌而走險,孤注一擲,最後成為階下囚。為什麼這麼說呢?聽我慢慢解釋:

    1.譽王的才華,配不上他的野心。譽王有志向,有野心,敢去拼,這點我們承認,無可置疑。但是,他的才華配不上野心。為什麼這麼說?積累不夠,沉澱不足,這個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需要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來,他太著急,最後釀下大錯。

    2.譽王的謀略,還有些不足。譽王有幫手,秦般若,朝中有大臣,這點我們承認,但是,同樣不可否認的是,他的謀略還有些不足,大局觀欠缺,長遠考慮欠缺,導致他後期處處被動,最後只能孤注一擲,沒想到卻淪為階下囚。

    3.譽王過於張揚,樹敵太多。在劇中,我們能感覺到,譽王氣勢太盛,咄咄逼人。他對人對事絲毫不留情面,事情做的太滿,雖然霸道,盛氣凌人,但是,這絕對不是一個成熟政治家的所作所為,有點唐突,有點過分,不給自己留迴旋餘地,導致最後眾叛親離,一夜失去所有。

  • 3 # 影視之旅

    個人比較喜歡《琅琊榜》這部劇,所以就說一下自己淺薄的觀點,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琅琊榜》電視劇跟小說還是有些區別的,在小說中的譽王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而在電視劇中感覺是可憐之人 有可恨之處。就談談電視劇中的譽王有多可憐?

    譽王,從頭到尾就是個悲劇,小時候親生母親死了,無人疼愛,所謂的皇后疼愛只不過是把他當做保住自己地位的棋子,對於後宮,:母貧子貴,皇后無子,雖然貴為皇后,也不能逃脫這個束縛,所以,撫養了譽王,為了自己的地位,為了自己有爭寵的希望。可能有些人會說:最後譽王造反的時候,皇后不是傾盡全力在幫嗎?我覺得那時候的皇后肯定看到了靖王勢大,一旦成為太子,自己肯定失寵,與其如此,不如搏一把,要麼沉淪,要麼輝煌,所以才會如此盡全力的幫譽王謀反。

    而對於皇帝而言,對譽王就更加談不上愛了,更多的是用譽王去平衡皇子的勢力,起初是和太子抗衡,扶持譽王,後來太子倒下之後,靖王得勢,又扶持譽王,我怎麼感覺這個譽王跟貨幣一樣,梁帝心裡權衡的時候在想:太子=1.5個譽王,不行,給“貨幣”升值;到後來,靖王=0.5個譽王,給“貨幣”貶值。

    如果譽王真有收藏價值,梁帝肯定會給與譽王儲君的身份,而不會引導他去跟太子相爭,所以,皇帝心中就從沒有想過給譽王儲君的身份,可憐的譽王還傻乎乎的跟梅長蘇說:“父王不是一直希望我跟太子鬥嗎?”,爭奪帝位本來就是個殘酷的事實,如果太子繼位,還會給譽王斗的機會嗎?

    說到底,譽王就是因為身世不好,親媽死的早,親爹還算計自己,後媽也不疼,所以說譽王真的是可憐。而最可憐的事是什麼呢?就是前期對於梅長蘇言聽計從,以為梅長蘇是自己人,處處維護,禮遇有加,卻被梅長蘇處處算計,應了一句土話: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

    而為什麼說譽王可恨呢?就是私炮房一事,為了自己奪位,炸死無辜百姓一百多人。貪汙災民的救命錢,甚至屠村。真是太可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端午節古人們為除瘟疫瘟神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