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搖頭厲害是缺鈣嗎?
6
回覆列表
  • 1 # 母嬰營養師跳媽

    小寶寶總是搖頭主要是兩個原因: 一個是因為頭部出汗刺激頭皮產生癢感,搖頭是為了緩解癢感,可以看下是否是穿的太多了,或者近期有生病的經歷,病後是比較容易導致異常出汗的; 另一個原因是內耳神經發育不足,這會讓寶寶感覺耳朵裡像是有異物,有些寶寶還會總是揪扯自己的耳朵,甚至還會有暈車的現象,比如坐車的時候哭鬧、嘔吐等等,搖頭是為了緩解這種不適的感覺;一般情況下會隨著內耳神經發育而逐漸改善,但也有些會導致成人以後喜歡暈車、暈船,給生活帶來不便。

  • 2 # 芝士媽媽

    其實有很多原因導致寶寶搖頭:

    1、小寶寶新陳代謝旺盛,流汗多,而寶寶又經常睡在床上,汗水刺激導致搖頭;

    2、頭部有溼疹、皮疹或者中耳炎等導致不舒服;

    3、入睡前的安撫、好玩;

    4、不過,如果是特別嚴重的長期搖頭,那麼媽媽就需要特別注意,可能是由於腦部疾病導致。

    怎麼辦呢?如果排除耳部疾病、皮疹等,一般寶寶搖頭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不要過分擔心。但是如果是搖頭非常厲害,需要帶寶寶去醫院拍個腦電圖,看一下大腦發育情況。

    其實在小寶寶成長過程中,還有很多其他的行為,比如吃手、哭到背過氣、發脾氣等,那麼是不是正常的呢?現在我也給你講講。

    吃手(吮吸手指)

    這個現象是非常非常常見的,相信你們都見過自己的寶寶吃手時的景象,感覺自己的手就是一顆甜甜的糖,不肯放手,萌萌噠。

    一般孩子吃手有幾個原因:比如嬰幼兒探索世界的表現;寶寶餓了;另外感覺到緊張、焦慮時或者是嗜睡時,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怎麼辦呢?如果是飢餓就給孩子吃奶,如果是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就多安撫,排除這些情況後,一把不需要干預。但是如果是持續吃手干擾了其他的活動,或引起牙齒咬合不良、影響吃奶等問題,需要糾正。

    1、轉移注意力:首先不要打罵,可以給他喜歡的玩具、吃一些小零食和水果等,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2、鼓勵:對語言理解能力比較好的孩子,還要表揚獎勵幫助孩子克服吃手習慣;

    3、塗抹苦味劑、酸味劑等:這樣孩子覺得味道不還吃,就慢慢戒掉吃奶。

    哭到背過氣

    這種表現也是小孩子經常出現的,如果沒有經驗的媽媽,就感覺非常的嚇人。

    屏氣發作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呢?

    在寶寶非常的恐懼,疼痛情緒受到很大的挫折或者非常氣憤的時候,出現劇烈哭鬧,哭得非常厲害,然後突然之間呼吸停掉,臉色發紫或發白,不過一會兒呼吸就恢復了。

    屏氣發作,很多都是自己會好的,所以家長也不要過於緊張,你越緊張,也會誘發孩子。不夠,如果是持續時間非常的長,那家長也需要注意的。

    吐舌頭

    “老公,你看,寶寶在做鬼臉,經常吐舌頭,是不是有問題?”

    吐舌頭也是寶寶經常會做的一個動作,其實這個動作,媽媽不要過於擔心,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探索自己的身體,包括咬舌頭、伸舌頭等寶寶覺得好玩,寶寶就會不停的做這個動作。

    還有可能是寶寶長牙齒。如果寶寶沒有任何不適,那就讓寶寶自己去探索新世界吧,媽媽不要擔心。

    抓、撓耳朵

    我經常看到朋友的寶寶,吃奶、睡覺都會抓著自己的小耳朵或者媽媽的耳朵吃奶、睡覺,很多媽媽的都不理解,擔心寶寶會不會很暴力。其實嬰兒抓、撓、揪、抻耳朵,甚至拍頭等現象非常常見。

    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孩子的好奇心,因為耳朵容易抓到;

    二也是主要的原因,是嬰幼兒雙側內耳,也就是前庭功能發育不成熟,會感覺耳內有異物的感覺,類似我們剛下飛機的感覺。

    三可能是孩子外耳道有溼疹、熱疹等引起寶寶出現這些動作。

    如果是原因一,媽媽不用幹預;如果是原因二或三,嚴重的最好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

    睡覺滾來滾去

    在社群裡,很多媽媽經常說自己的寶寶像一個毛毛蟲,睡覺不老實,在被窩裡翻來覆去、滾來滾去,睡不踏實,就非常擔心是不是缺鈣引起。

    一般寶寶滾來滾去,一是覺得太熱了、太冷了;二如果寶寶還在6個月以內,那就要考慮是不是腸脹氣、腸絞痛;如果6個月以上,也可能是白天吃得太多,晚上不太好消化,一般這種寶寶也可能會發出聲音。其他情況,一般不用太擔心,小孩子睡覺就是滾來滾去的,不會像大人那樣規規矩矩的,每天堅持規律補充維生素D3。

    晚上大叫、大哭、哭醒

    很多媽媽反應,寶寶睡著睡著就突然大哭、很傷心,那這種情況正常嗎?是不是缺乏某種營養呢?

    如果寶寶是閉著眼睛哭,沒有醒,那麼考慮是做噩夢或夜驚。寶寶白天活動多,晚上睡覺的時候就會出現白天見到的影像,但是很多寶寶分不清這些影像的真假,就會感覺是很壞的東西,比較嚇人。你只需要安撫寶寶就好,沒事的,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現象就會減輕的。

    如果是每天固定的時間出現這樣的情況,可以提前半個小時叫醒孩子或者給寶寶翻個身。

    咬上下嘴唇

    咬上下嘴唇動作是寶寶本能,這些動作會給寶寶帶來一種安全感。也有可能寶寶下嘴唇比較乾燥造成的,建議給孩子多喝水。另外,注意是不是寶寶要長牙了,牙齦癢,所以總咬下嘴唇,這樣比較舒服一些的,如果是這個原因,可以給寶寶準備牙膠。

    發脾氣

    這應該是嬰兒最早出現的情緒之一了,一般在2-6個月的時候會用哭鬧錶達,7個月開始就會有面部表情,2歲時就會表露傷心,2-6歲就會有攻擊性的行為。

    寶寶發脾氣,一般的原因都是達不到自己目的,沒有被別人認可或者沒有被關注導致。

    這時候,家長就需要認證去聆聽寶寶的情緒,去感受她需要什麼,給予孩子關愛、可以多給孩子擁抱、親吻、陪伴。另外家長也不能一味滿足孩子的需求,如果是合理的需求,我們應滿足,不合理的還是需要忽視的。除此之外,有的孩子發脾氣,是不會表達,這個時候媽媽可以教寶寶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是頻繁發脾氣的孩子,我們應該採用隔離法,讓孩子自己獨處發洩情緒。

  • 3 # 像風一樣吹過4

    寶寶搖頭晃腦的情形有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覺得搖頭晃腦是件有趣事,可以引起別人注意,或神經肌肉尚未發育完全,所產生的動作;另外則可能是病態的,如嬰兒點頭式痙攣或委瑞氏症,此時,最好到醫院請專科醫生做進一步檢查。

    PART1 門診常見寶寶搖頭晃腦案例個案一8個月大的男嬰,最近時常在睡醒以後有點頭的動作,就好像大人在同意別人意見時的那種上下點頭的樣子,但是比較用力的感覺。點頭的動作持續時間並不久,有時不到一分鐘,剛開始時不注意還不會發現。不一定每次睡醒都有,沒有一定的出現時間,因此拖了約十多天才來看醫生,寶寶沒有其他發燒或感冒生病的樣子,輔食吃的不太好,到現在還不會坐。

    說明:在診間並沒有當場看到寶寶出現點頭的動作。在經過肌肉與神經發育的理學檢查後,發現寶寶的發育有明顯的遲緩現象,懷疑有腦部問題,因此安排了腦波的檢查,最後診斷為嬰兒點頭性痙攣。

    這種疾病大多發作在3到9個月大的寶寶,算是癲癇的一種,除了點頭外,有時還會伴隨手部與軀幹的動作。此病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腦部受傷、出血、感染,更早為懷孕過程中的母親感染、缺氧等等,可以藥物治療,但效果因人而異,時常合併發育遲緩或智力問題。

    個案二10個月大的男嬰,感冒好幾天了,咳嗽、流鼻水都有,平常都在保母家,週末才接回來,回來後就覺得寶寶不斷的搖頭、抓耳朵,沒有特定的時間,好像是想到就搖頭或抓抓耳朵,食慾變得很不好,還有輕微的發燒。

    說明:在診間觀察寶寶的動作,就可以發現他一副躁動不安的樣子,時而搖頭、時而抓耳朵,脾報導變的很不好,還很愛哭。經過檢查以後,除了原本的上呼吸道感染喉嚨發炎以外,二側耳朵都有中耳炎的現象。

    中耳炎有時會合並感冒出現,尤其是對耳咽管功能還不太好的嬰幼兒,更容易發生。治療只要使用適當的抗生素一段時間,便可以痊癒,但下次還是有可能會再發生。因此曾有過中耳炎的孩子感冒時耳朵的檢查是不可省略的步驟,該名男嬰在經過藥物治療後,就不再有搖頭的動作,且恢復以前的可愛活潑。

    個案三一歲大的男嬰,媽媽說最近開始出現搖頭晃腦的動作,有時還會出現怪怪的眨肯睛,時好時壞,有時都沒有,有時又很密集的出現,動作好像是無法受控制。看他搖頭晃腦時,拿玩具吸引他,還是照搖,似乎轉移注意力也沒有用。男嬰除了搖頭晃腦以外,吃喝玩睡都很平常沒兩樣,與其他孩子看起來也沒有不同。

    說明:在診間並沒有看到寶寶搖頭晃腦的動作,經過檢查,似乎又都很健康,建議家長繼續追蹤。經過一段時間的追蹤之後診斷為妥瑞氏症,這是以不自主運動為症狀的疾病,不一定是搖頭晃腦,也可以是眨眼睛、聳肩、扮鬼臉、發出怪聲等,發生在18歲以前,較多在6歲左右,時常在壓力大時出現症狀和變化,有時會合並如過動或強迫行為等問題,藥物的控制有一定的效果,大多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改善。

    寶寶搖頭晃腦代表什麼呢?有可能是健康的搖頭晃腦或病態的搖頭晃腦。寶寶本身對四周的人事物本來就充滿高度的興趣,並不斷的在學習與模仿,因此他可能見到周遭的人有這樣的動作便把它學起來;也有可能是他發現搖頭晃腦是一件有趣的事,可以引起別人的注意,或者神經肌肉尚未完全發育所產生的動作,這些都是屬於健康的行為。

    相反的,病態的便有很多的可能性,最常見的便是中耳炎或外耳炎,由於耳朵不舒服,便會讓寶寶想要用搖晃腦來改善,時常還會伴隨著抓耳朵的動作,有時臉部的異位性面板炎或

    溼疹,也可能讓寶寶癢的不舒服而擺動頭部,或嘗試把臉拿去磨擦東西。其他的可能疾病便是一些神經學上的問題,例如個案中所提到的嬰兒點頭式痙攣或妥瑞式症等。

    照顧者的觀察重點

    事實上,如果單從搖頭晃腦的動作,要判定是哪一種的狀況並不容易,還需要配合其他的觀察與進一步的身體檢查。照顧者提供的訊息很重要,因為寶寶到

    醫院後,未必會當場表演搖頭晃腦給醫生看,因此很多的描述都須要照顧者觀察,觀察重點包括:

    諸如此類的問題,父母一定要先知道,否則就無法提供給醫生有用的線索。當然,如果能夠以攝影機錄下搖頭晃腦的動作給醫師看,那會更好。有些問題,有經驗的醫生一看就能大概分辨,這樣才可以知道寶寶為何搖頭晃腦了。

    PART2寶寶搖頭晃腦原因——嬰兒點頭痙攣

    嬰兒點頭痙攣好發於兩歲前的嬰兒,以四至六個月大為發作高峰,屬於癲癇的一種。患嬰兒點頭痙攣多伴有腦部病變,智慧較差,動作和語言發展也比一般孩子慢。藥物為治療方式,如果治療效果不彰,可嘗試做腦部癲癇手術,來控制病情。

    小寶寶慢慢長大了,抱著寶寶坐著,看他搖頭晃腦煞是可愛。在三、四個月大時,頭頸部的肌肉會較有力量,假如這時還是常常出現搖頭晃腦的動作,很有可能是肌肉張力不足,甚至是罹患了嚴重的嬰兒點頭痙攣。

    好發於兩歲前嬰兒

    嬰兒點頭痙攣(Infantilespasme),又稱“韋氏症候群”(Westsyndrome)。好發於兩歲的嬰兒,百分之九十於週歲前發作,其中四至六個月大時為發作高峰。發生的型態為密集的反覆點頭,這種中斷過程頭是前後點,不是左右晃動,有時甚至會合並手腳的伸展與軀幹的彎曲。大多在剛睡醒後沒多久時發作,幾乎不會在睡眠時發生。罹思嬰兒點頭痙攣多伴有腦部病變,智慧較差,動作與語言的發展也比一般孩子慢。而點頭動作、特殊的腦電波波型與智慧障礙是這個疾病的三大特徵。

    嬰兒點頭痙攣屬於癲癇的一種,不算罕見疾病,但是點頭的動作不太像常人所認定的痙攣,所以常被家長延誤診斷的時間。點頭動作常常成群出現,有時一天就有六十歲次發作,而每次發作由一百五十次點頭動作作串聯而成,發作時與發作後常有哭鬧與躁動不安的表現。

    嬰兒點頭痙攣原因

    常見嬰兒點頭痙攣發生原因:

    1.結節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結節性硬化症病患中,有四成會表現出嬰兒點頭痙攣;反之,嬰兒點頭痙攣的病患中,有百分之四至二十五可診斷為結節性硬化症。到底什麼是結節性硬化症呢?這是發生率三萬分之一的自體願性遺傳疾病,腦部會有結節,幼兒時面板易有白斑,四到六歲時就有類似青春痘的表現,很容易合併智慧障礙。當寶寶有嬰兒點頭痙攣合併面板病變時,要做腦部電腦斷層攝影或核磁共振檢查,確定是否為結節性硬化症。

    2. aicardi症候群(aicardi’s syndrome):女性,數月大時就開始抽筋,並且很難用抗癲癇藥物控制。腦部影像檢查可以發現缺乏大腦胼胝體。患者嚴重智障,脊椎骨和眼睛也會有異常。

    3.百日咳疫苗:有人認為施打百日咳預防針,可能會使某些寶寶產生嬰兒點頭痙攣。事實上打百日咳疫苗的時間是二、四、六個月大的寶寶,和嬰兒點頭痙攣出現的年紀(四個月起)雷同,容易引起家長的恐慌,事實上這兩者的因果關係非常低,擔心的爸媽也可以選擇新型的非細胞百日咳疫苗,以減少預防針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千萬不要因噎廢食而不去打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預防針喔!

    4.其它原因:產前與生產過程中有缺氧—缺血性腦病變、先天性感染、遺傳性代謝異常、大有離畸形,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與頭部外傷等.

  • 4 # 吉祥鋪子

    前庭系統的發育!

    有的孩子經常搖頭,甚至撞頭,有時搖擺身體,這和孩子喜歡扶著他跳動一樣,媽媽們不必過於擔心,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1、這是孩子前庭系統發育需要尋求的刺激,前庭是維持平衡的器官,多數嬰兒會有一個前庭“自我刺激”的階段,會做出上下跳、搖頭晃動身體的動作。有3%~15%嬰兒還會用頭去撞擊其他物體。

    2、前庭自我刺激通常是在嬰兒6~8個月的時候開始,這也是前庭敏感度達到高峰的時候。這種行為可在短時間內消失,也可持續較長時間,大部分在1~1.5歲消失。

    注意:智力發展是不斷累計的,前庭系統是最早發育的感覺之一,佔了嬰兒早期感覺經驗很多一部分,這些經驗可能在統和其他感覺和運動方面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所以也影響到更高層次的情緒發育和認知能力。

    2第二類:寶寶搖頭要警惕的情況

    寶寶缺鈣

    如果寶寶有缺鈣情況,有的也會表現為搖頭,這時媽媽們要注意觀察寶寶有無多汗、夜啼、睡眠不安、枕禿等情況,如果有的話最好去醫院做個檢查,以此排除缺鈣的可能。還有平時要注意多給孩子補鈣,並且多多曬太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蘭花用什麼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