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若流風之迴雪

    情報對於戰爭的勝利有著重要作用,尤其對於古代來說,由於交通訊息不發達,一個微小的資訊都可以決定一場戰爭的勝敗。所以古代軍隊都設有斥候,探馬等兵種用以瞭解戰場態勢。

    所以在論及古代騎兵臨陣換馬迎敵時如何防禦敵方突擊。我想應該分為兩個部分。

    其一、軍隊行進途中,軍隊在快要接近戰場時會有斥候、探馬先行出發進行偵探敵情,但是這種方法雖然一定程度能夠提前偵測到準備進攻的敵人,但是其具有滯後性,和不確定性即偵查員容易被敵方發現導致情報無法傳回己方。二,情報傳回需要時間,在己方尚未反應過來時敵方騎兵以亮出了馬刀。所以古代經常會出現以少勝多的伏擊戰,伏擊,伏擊,打的就是對手毫無防備,在對方沒有準備時突然進攻,從而達到以少勝多的目的。

    其二,陣地戰,即交戰雙方都已安營紮寨,所以這時為防禦敵方騎兵突襲,往往都是依靠,己方營寨,首先弓箭手遠端阻擊,程序有高營壁壘、拒馬和己方步兵。所以騎兵自然可以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因此從歷史上看從沒有過騎兵敢獨自衝擊敵方營寨而都是步騎協同。所以如何突襲營寨呢?自然是在其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所以才會有在晚間劫營。

    所以總結一下,應對辦法是,1,透過斥候提前發現敵人早做準備,2,安營紮寨,透過防禦公事和己方步兵保護獲得反應時間

  • 2 # 月成希

    戰前需要進行換馬披甲的騎兵往往都是重騎兵,臨陣換馬披甲是它們準備發起衝鋒的前置準備工作。

    不過,大多數情況下,這類騎兵在進入戰場前會更換好裝備;偶爾有這種騷操作,搞突襲之類的時候,就不能考慮把為這類重騎兵安排在最前方,一般會把它們安排在陣中或者最後面;同時這支部隊在發起進攻前,重騎兵的前後左右還需要留有其它部隊進行掩護,只有等到發起衝鋒的前一刻,才會下令讓其的部隊讓出對應通道。

    不過,如果當真遇到這種突發情況,這支部隊身邊又沒有其它部隊的保護。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即下命令讓他們丟棄負重開溜,那些有馬騎的精銳軍士應該能保住不少,只不過苦的就是那些僕兵,基本上洗白。

    最後補充一下:古代軍隊作戰的過程中,那些有著豐富經驗的將領們,對於各兵種的協同作戰也是十分講究地。這方面的理論和實際操作,也並非是在當今現代戰爭才產生出來。只不過進入我們這個時代後,這方面理論和概念才被現在的軍事家們放大呈現出來。

  • 3 # 老蛇正宗

    古代騎兵,有後勤人員,為騎兵提供服務,騎兵有備用馬、馱馬、騎乘馬,一兵三馬。一匹馬騎累了,換上另外一匹備用馬。這是保證部隊奔襲的最好辦法。

    比方說,遊牧民族去遠征時,會帶上一群牛羊和馬匹,老婆兒子也跟著,邊打仗邊放牧。馬匹是備乘馬、戰乘馬、馱馬三種馬;而牛羊則是糧食,打仗時吃的。

    打仗時,騎兵會牽著一匹好馬,馱著幾十斤重的盔甲,臨陣了才上馬披甲,否則馬走累了,不利衝鋒陷陣,會影響衝鋒,影響戰鬥力。騎兵,也配備專業的後勤服務人員,負責養馬、洗馬、披甲的工作(古代盔甲都很重,有幾十斤重的),象中世紀的歐洲,騎兵配有僕從,專們負責騎兵的養馬、洗馬、披甲的工作。中國清朝的騎兵,配有包衣跟役。所以騎兵的軍費開支是很大的。

    這些後勤人員,跟役們的安全堪憂,隨時都有被敵方發現,被殲滅的可能。因為將騎兵的後勤人員殲滅了,這騎兵部隊就失去了戰鬥力。這仗也就輸定了。

    所以敵人,會採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先把騎兵的後勤跟役殲滅掉。使騎兵失去換馬、養馬、馱甲等服務,騎兵的戰鬥力大減,這仗就沒法打贏了。

    打仗時,騎兵往往走在步兵的後面,等衝鋒陷陣時才迅速披甲上馬,這前面的步兵保護著騎兵,在極短的時間裡,順利地披甲上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衝到敵人陣營,一陣“砍瓜切菜”把敵方打得七零八碎,這步兵迅速跟進,協同騎兵殺光餘敵。

  • 4 # 太極雲飛揚

    古代起兵臨陣換馬披甲的時候如何預防對方騎兵的忽然衝鋒呢?

    騎兵來去如風,斥候、探馬不一定有用。那古人們是如何做的呢?完全可以用繩子拉出絆馬索,也可以在戰馬前面撒上鐵蒺藜,用上拒馬不用的時候用磁鐵吸走,搬走就行。千萬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他們說不定比我們還聰明,我們知道的很多事情和東西,說不定就是他們總結出來的,甚至還有失傳的,現代人發現,讓人們大吃一驚的,甚至驚呼:那些東西現代人穿越帶過去的。

  • 5 # 平沙趣說歷史

    一般騎兵只有遠端奔襲時才會換馬,這時部隊會有備用馬,再加上馱運甲冑的馱馬,則是一人三馬的配置。但如果是短距離衝擊,比如百里之內,哪裡需要考慮換不換馬的問題,穿好甲冑騎著馬就衝了。

    至於防禦對方突然襲擊的問題,要知道無論是哪個時代,軍隊都有斥候也就是偵察兵存在,行軍的時候斥候活動在大軍周邊十里左右,遠的甚至可以前出十數里,負責哨探、預警。

    所以,行軍時被騎兵偷襲的機率很小,只有事先伏擊才有可能造成非常大的麻煩。 只要不是被埋伏,一般敵人遠在數里甚至十幾裡之外就會被斥候發現,大軍有足夠的時間換馬披甲列陣。

    如果被埋伏,那就屬於被襲擊了,哪還有什麼辦法,立刻交戰唄,畢竟軍隊出征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對小機率的騎兵埋伏不可能付出很大代價的預防。

  • 6 # 慣與長夜

    騎兵是古代戰爭中最精銳的部隊,因此交戰各方都會對自己的騎兵精心挑選,小心使用。

    騎兵衝鋒陷陣的背後,是繁複的後勤保障,無論中外,騎兵部隊一般都會有僕從負責養馬、洗馬、披甲,中世紀歐洲有騎士僕從,清朝馬甲兵有包衣跟役,這都是負責後勤的。

    騎兵作戰的時候,備用馬、騎乘馬、馱馬一般都留在後方,同時留下少數後勤人員看守餵養,只需牽走一匹狀態好的戰馬用來作戰即可,一般是牽走而不是騎,因為戰馬體力是有限的,很多騎兵都是到了戰場才上馬,以儲存戰馬體力,因為對騎兵來說,戰馬就是保命的根本;同樣盔甲也是臨敵之前才有專人披掛好,因為這一身行頭重量實在是不輕,提前穿上確實太耗費體力了。

    而且古代打戰之前也是有偵察兵的,也就是俗稱的探馬,開戰之前會把敵方的兵力部署、所處位置、人員裝備、指揮官情況等預先偵查清楚做出準確的分析並及時向前線作戰部隊傳達到,以便於在戰前做好所有的預備工作。所以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匆忙到敵人來了還沒有披掛好的,至於情報失誤,被人打了突然襲擊,那就沒有辦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眼高手低的人多,真正水平高的人少的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