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美木瀆

    李淵的權利確實在李世民之上,不光李淵,太子李建成的權勢也在李世民之上,不然魏徵在東宮任職時也不會勸李建成殺了秦王,最起碼證明李建成有能力殺了李世民。

    李世民的優勢在於滅隋的過程中,建立的巨大威望,招攬的大批人才,積聚的大量錢財。但是這一切都會隨著李建成登基而化為泡影。

    玄武門之變完全可以算作李世民一生的豪賭,其實他也沒有必勝的信心,形勢所迫,在皇位即將無望的時候,拉著秦王班底做最後一擊。李世民在這之前已經開始有意收買禁軍裡的一部分將領,比如說玄武門的門監,最後死在了政變之中。家人受到了優厚的封賞。

    在這場政變中李世民必須同時完成兩項工作,第一,完全控制李淵,將皇帝老爹捏在自己手裡,事實上,史書上的蛛絲馬跡告訴我們李世民親自帶領精銳騎兵完成了這項工資;第二,必須殺掉李建成,李元吉,特別是李建成絕對不能讓他跑了。

    在完成這兩項工作之後,作為李淵唯一在世的嫡子,手裡又攥著李淵,李唐江山自然是唾手可得了,剩下的就是要注意吃相,別吃的太難看。

  • 2 # 浩大的天

    在古代封建王朝時期,權利來自於大義及手中的兵權。皇帝的權威更是這樣。而大義跟兵權之間,兵權大於權利。李世民為什麼能逼李淵退位?我們先了解一下李世民的生平

    李世民生平

    大業十一年(615年)17歲的二鳳參加雲定興的軍隊,去雁門關營救被突厥人圍困的隋煬帝。

    大業十二年(616年)18歲的二鳳跟隨父親征戰,鎮壓今山西省內的各種叛亂和抗東突厥人的入侵

    義寧元年(617年),19歲的二鳳鼓動父親發兵,二鳳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起兵攻入長安,滅隋。李世民封秦國公,食邑萬戶。

    二年,為右元帥,徙封趙國公,率兵十萬攻東都,不克而還,設三伏於三王陵,敗隋將段達兵萬人

    同年,二鳳領兵十萬進攻隋東都洛陽,不克而還,設三路伏兵於三王陵,擊敗隋將段達 。

    此時19歲的二鳳已身經百戰。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廢黜楊侑(此時隋正式滅亡)稱帝,封李二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

    20歲的二鳳受封秦王。

    同年二鳳帶領軍隊參加淺水原之戰擊敗薛仁杲

    武德四年(620年)

    22歲的二鳳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大唐的北方

    武德四年(621年)

    太宗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寶、宇文歆等揮幡而入,直突出其陣後,張我旗幟。賊顧見之,大潰。追奔三十里,斬首三千餘級,虜其眾五萬,生擒建德於陣

    23歲的二鳳虎牢之戰親摔騎兵擊敗竇建德,王世充統一中原地區

    武德四年(621年)

    23歲的二鳳進封天策上將!允自開府衙,食邑三萬戶

    武德九年(626年)

    28歲的二鳳悍然發動玄武門之變,三天後為太子,自此將天下握在手中

    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齊王,太子,控制皇宮守衛,命尉遲敬德監李淵,而朝野並無出現動盪。

    李世民為什麼能逼李淵退位

    1.大義: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弒兄殺弟,李淵的兒子能繼承大統的只剩下李世民。

    2.兵權:在上文我們可以看到,大唐的江山幾乎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而太子雖然有少許軍功,但更多的是在後方統籌,大唐的軍隊高層中層基本上都跟過李世民,並且李淵為獎賞這位兒子。賜天策上將允許開府衙,更是給了李世民招攬人才根據的名義。

    3.在掌握大義及兵權,並且玄武門之變,快速控制李淵後,李世民變成了唐.帝國.至高.皇帝,唐太宗,諡號為“文皇帝”。

  • 3 # 曉史才能明事

    事情發生後,按理來說唐高祖身為建成、元吉的父親,他該對二人之死痛心疾首,並好好懲治次子世民一番。

    但是事情的結果卻截然相反,他不僅對此事不聞不問,反而三天後就改立秦王為太子,把國家軍政大權都交到了他的手上,自己則“偷閒”去了。

    史書對這一段的記載也是極為簡略:

    而且正是秦王的老謀深算,讓父皇也不得不考慮,到底是讓位還是不讓,假如不讓的話很有可能會引發兵變,加之李世民威望極高,振臂一呼,大唐江山就很有可能坐不穩了,到時候丟掉的就不只是兩個兒子這麼簡單了。

    於是從這個角度來說,唐高祖也很有可能一咬牙一跺腳就把皇位傳給了李世民。

    秦王確實是個合適人選

    李世民的能力父皇都看在眼裡,反隋平叛的時候,他敗段達、破薛舉、還消滅了劉武周、王世充等軍閥勢力,為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他所展現出來的軍事才能不是建成、元吉這兩個草包可比,把江山交給他,唐高祖也能稍感欣慰。

  • 4 # 舊事舊人歷史說

    當時李淵的權力雖然比李世民大,但是到了武德9年也只是一個虛君而已。根據新舊兩唐書的記載。到了武德9年,朝廷之中,所有的文臣武將都成了李世民的心腹。武將如,程咬金,尉遲敬德,秦叔寶,李靖,徐世績,屈突通。他們有的是秦王府的舊人,有的是投靠秦王降臣這些人把持了大唐的軍權。而當時李淵所信得過的武將,大多都已老邁。

    再來看文臣,文臣把持著大唐治國的政權。這些新起的文臣,如長孫無忌,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王珪等他們要麼也是秦王府的舊城,要麼也是歸順了秦王,成為了秦王的心腹。

    秦王的勢力佔據了大唐帝國的整個中樞,無論是軍權還是政權。基本上都落到了秦王李世民手裡,作為一個歷經隋唐兩朝的老政治家李淵豈看不清事實?與其做一個統而不治的虛君,倒不如做一個清閒自在的太上皇。所以李世民能夠把李淵敢上臺,一是靠實力,二靠他老爹的情義,他不想與自己的兒子爭權奪利,落到個隨文帝的下場,所以李世民願意上位,李淵願意退位。才沒有造成政變一般的腥風血雨。

  • 5 # 搬不動的小強

    1.瀉藥。雖然李淵是皇帝不假,雖然李世民搞個個玄武門之變不假,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李淵是要考慮善後,而不是單純的要為誰復仇,所以呢,李淵為什麼要對抗李世民呢?

    2.雖然李淵是皇帝,但他卻是個老皇帝,遲早要死的……在建成和元吉都被搞死之後,他還能選擇誰做下一任皇帝?什麼,你說他還有好幾個兒子,問題是他敢選其他人嗎?選誰那就是要害死誰好嗎……

    3.這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李淵雖然是皇帝,但玄武門之變後,他的權力已經名存實亡,實權都被李世民把持,這種情況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稍微不聽話,你覺得李世民幹不出來弒父的事兒?就像後來朱元璋淹死韓林兒一樣,這個意外太容易製造了。

    4.更何況,李世民那也是李淵的親兒子,雖然不大聽話,但好歹皇位還在李家。原來建成和世民爭位,這還是倆兒子之間的較量,其實不是李世民死就是建成死……真要建成即位了,李世民下場也絕不會好。所以,對李淵來說,總不可能死了一個兒子,自己再親手弄死一個……就算他那會還有權力,也不能這麼幹呀……

  • 6 # 張良自掛東南枝

    這個問題問得好,李世民膽敢逼皇帝李淵讓位,究其原因,有四:1、府兵制的原因;2當時幾大勢力集團爭奪的結果;3、李世民下轄天策府,有將有兵,而且都是驍勇善戰之輩;4、李淵自身的原因。這四個原因,互相影響,互相支撐,最終成就了李世民的千秋威名。我們下面來仔細看看這四個原因:

    1、先來看看府兵制,源起於北魏時期,在唐初為全盛時期,特點是是兵農合一,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其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兵士不能隨便遷徙出界。出兵徵防則由朝廷命將統率,調遣時必須持兵部所下魚符,經州刺史和折衝府將領勘合後,才得發兵。從這裡可以看出,李淵時期,如果有人造反,想調動部隊進行防守反擊,手續及時間比較繁瑣,還無法做到保密。說白了,李淵無法及時調動足夠的部隊勤王。

    2、當時除皇權外,還有關隴集團、山東集團和江南文士集團幾大勢力,李淵奪得皇位,得利於關隴集團的大力支援,即位後,為了削弱威脅皇權的關隴門閥勢力,來謀求國內的各個貴族集團之間的相互平衡,李淵讓大兒子李建成娶了山東門閥貴族(山東集團)鄭氏女為妻,二兒子李世民娶了關隴門閥貴族(關隴集團)長孫氏女為妻,三兒子李元吉娶了隋朝宗室楊恭仁(江南文士集團)的侄女楊氏為妻,而國都長安處於關隴集團的勢力範圍之內,唐朝當時大部分武力也掌握在這個集團的手裡。

    3、天策府是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擊敗王世充、竇建德聯軍,被封為天策上將後在洛陽所建的府邸。天策府位列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衛府之上,天策上將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為天策府中官員,即所謂的“許自置官屬”。下轄天殺、天槍、天盾、天弓四營,這四營,對內,是混跡江湖的武林人士;對外,又是大唐官府的維護者,所以在當時府兵制的情況下,李淵的幾個兒子當中,李世民手裡的兵力最強,而李淵當時手裡的禁軍,多是老弱之輩,論力量還不及李建成手裡的私兵。

    4、建立政權後,李淵將內政交由太子李建成,“自非軍國大務,悉委決之”;軍權則交給二兒子李世民,並授權建天策上將府,自署官員,聽任李世民勢力坐大。以至於滿朝文武,只有一個裴寂算是李淵親信,其餘人早就各自站隊。而長安作為帝都,城中軍事力量理應是天子絕對掌控,除了禁軍不應該再有其餘武裝,但當時除了禁軍,還有太子府的私軍、秦王、齊王兩府的王府兵。尤其重要的是,負責宮禁安全的武士彠(武則天之父)本是從龍元勳,卻被他莫名其妙的打發離開了長安,以致於後來的不可收拾。

    所以說,李世民敢逼李淵下臺,根本原因用後世的一句話來概括“槍桿子裡出政權”。

  • 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李淵是皇帝,權力無邊。李世民不過是個皇子。就算他發動玄武門政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照理說,李淵畢竟是皇帝,他要對抗李世民,也是很容易的。可是,李淵卻一直認慫,當時他就交出軍政大權給李世民。接著,三天後,他又把李世民立為太子。再接著兩個月後,又把李世民扶上皇位。李淵怎麼會是這樣的表現呢?

    (李淵劇照)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回到當時的現場,具體來分析一下。

    一、李淵不想吃眼前虧。

    本來,玄武門政變那天,李淵是召集李世民三兄弟到臨湖殿來,想當著一幫大臣的面,化解他們三兄弟矛盾的。沒想到只一會兒,外面就殺聲震天。接著尉遲恭就身穿鎧甲,手持長矛,滿身血汙地衝了進來,說來保護李淵。

    要知道,古代大臣見皇帝,手拿武器也可能有,但身穿鎧甲,則是堅決不允許的。因為這就意味著,你這個大臣會對皇帝進行防範。當年漢文帝的使者去見周勃,周勃因為害怕,穿上鎧甲見使者,就被漢文帝嚴肅處理了。現在尉遲恭居然“擐甲持矛”,可見,已經完全不把李淵當成皇帝了。

    也就是說,尉遲恭當時的作為,就是逼迫。既然是逼迫,那麼李淵如果不答應,他肯定就會有生命危險。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李淵顯然是不想冒這個險的。

    (尉遲恭劇照)

    二、李淵已經交出權力。

    尉遲恭進去找李淵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把李淵給控制起來了。李淵沒有了人身自由,他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都在李世民的人的監督之下。而且,當時尉遲恭還對李淵說,為了保護他的安全,防止李建成、李元吉的“餘黨”對李淵不利,請求把兵權交給李世民。(《資治通鑑》記載:“敬德請降手敕,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上從之。”)

    也就是在當天,李淵宣佈把軍政大權交給李世民,三天後立李世民為太子,並說,所有事情,都先向太子彙報後,再向他彙報。

    當李淵已經被控制起來,手中沒有了權力的時候,他又還能做什麼呢?

    三、李淵害怕殺戮擴大。

    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政變後,他的兵將隨即衝進太子府和齊王府,想對太子府和齊王府的人斬盡殺絕。是因為尉遲恭說,最好只殺首犯,不要濫殺無辜,因此,李世民才覺得只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們殺掉。

    正因為沒有對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人斬盡殺絕,這便意味著,如果自己繼續在皇位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餘黨”,一定會希望他為這兩個兒子平反,一定會利用他,繼續生髮事端。這樣一來,殺戮將變得無休無止,沒有結束。在這種情況下,李淵還會面臨著無盡的煩惱。

    而且,只要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想報仇,李世民絕對不會善罷甘休。這樣,衝突還會延續,戰爭會因此持續不斷,親人的血還會流。李淵不想看到這樣的結局。

    (李世民劇照)

    四、李淵無法善後處理。

    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了哥哥和弟弟。如果李淵繼續在位上,他該怎麼來處理這件事呢?總不能說,這件事殺得好吧?

    如果他站出來說,李世民殺得好。畢竟那是他的親兒子啊,這樣的話,他怎麼說得出口呢?而且,就算他說得出口,別人又該如何評價他呢?歷史又該怎麼評價他呢?

    但他也不敢說李世民殺得不對啊。說李世民不對,李世民對待兄弟尚且心狠手辣,對待他這個當爹的,能饒過他嗎?還有,李淵已經死掉兩個兒子了,他可不願意再死一個啊。

    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權力讓出去,把皇位讓出去。讓出去了,李世民當皇帝了,就該由他來對這段歷史做評價。不管他怎麼評價,別人也不會說他李淵的不是了。

    (參考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鑑》)

  • 8 # 害蟲的微笑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

    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或者說導致李淵退位,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被殺的原因,和李世民的天策上將府有很大的關係。

    這個不關乎李淵作為皇帝是否有至高無上權利,也是否手中所握著的資源比李世民多。更不是李世民敢不敢逼自己的老子李淵下臺,而是當時天策上將府的那幫子文臣武將共同使力的原因。

    武德三年到武德四年,發生了一場影響中國歷史,或者說唐朝歷史的戰役,洛陽戰役。這場戰役針對的是當時在民間擁有很高威望,據河南,建立鄭國的王世充。最高指揮官就是李世民。

    這場戰役中,李世民憑著一身勇氣和膽識,最終在洛陽不但打敗了王世充,還將前來增援洛陽的那位夏國皇帝,據河北的竇建德活捉。

    更因為這場戰役,李世民在中國歷史上近乎贏得了軍神的稱謂。

    而當時的中國大地上,就以據關中的李唐,據洛陽的王世充,據河北的竇建德勢力最大,而王世充,竇建德這兩股勢力的覆滅,也意味著大唐真正的一統天下。

    可是作為一統天下的李世民,因為出生晚了些,按照中國歷史立長不立幼的傳統,他也只能是屈居李建成之下,成為輔佐李建成的臣子。

    不過如此大的軍功,作為大唐開國皇帝的李淵,自然要給予封賞。但是,當時的李世民已經是秦王,又是尚書令。在文臣當中已經封無可封,爵位也是封無可封。

    不得已,李淵就想出了天策上將這個在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官。

    這天策上將實際上就是個虛職沒有什麼實權,可是有一點卻是讓李世民高興的。那就是天策上將可以開府,啥意思了?

    就是李世民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的班子。

    要知道,不論是尚書,還是中書令,雖然官職很高,可他們身邊的班底都是屬於國家的。

    而李世民的天策上將府的官員,那就是他的私人班底。在他的天策上將府,有一套獨立於國家之外的行政班子和幕僚機構。

    後來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秦王府十八學士大多都是李世民開府之後招進去的。

    封了李世民天策上將之後,李淵也知道李世民已經功高震主了,特別是威脅到了李建成的太子位。

    當時的李唐王朝還出現了一個很奇葩的現象,就是地方官員在執行某一件事的時候,會同時收到三條命令,一條是皇帝的詔書,一條是太子令,還有一條是秦王教和齊王教。

    當時的官員剛開始的時候都有些懵,不知道該執行誰的命令,後來地方官員都達成了一致,就是誰的命令先來就執行誰的命令。

    國家出現這樣的情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政治決策這塊要出現大變局的時候。

    所以越到後來,李淵越是淡化李世民的權利,特別是在軍事上,很多時候都沒有讓李世民參與兵事的決策,都是李建成領兵出征。

    李建成也知道,他和他的弟弟比起來,在威望上已經差了一大截,雖然後面的征戰比起洛陽戰役來都不算什麼但他必須做,不然就真的要出大問題了。而當時李世民的處境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被李淵雪藏了。

    面對這樣的情形,身處在天策上將府的那些個文人,將領們肯定不幹了。如果李世民在這次的鬥爭中失敗了,李建成做了皇帝,可能到最後李世民不會有什麼事。

    可他們這些個為李世民出謀劃策的天策上將府的官員,幕僚到最後恐怕沒有一個會有好下場,皇帝不殺自己的弟弟那是開恩,可沒說不殺那些蠱惑弟弟的亂臣賊子。

    所以到後來,在武德七年,發生了慶州都督楊文幹謀反事件。這場看似是李建成急於登位的謀反事件,才是玄武門之變的導火索

    但是楊文幹謀反到底是怎麼回事,後人眾說紛紜。不過從歷史史料中所描述不一的種種疑點,可以推測,和李世民的天策上將府脫不了干係。

    如果綜合上面說的,天策上將府那幫子文臣武將為了自保,絕對有可能設計這一場楊文幹事件加在太子李建成身上。

    要知道,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秦王府十八學士,那可是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這些人真要聯合起來推一個人上去,而且這個人又有這樣的野心,那不成功才是沒有天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菲律賓給國足安排的更衣室曝光,環境髒亂不堪,不如大學生澡堂,對此你有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