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陽華勝覽 陽華巖,位於縣城東五公里的竹園寨村回山腳下。巖口向東敞開,洞中怪石嶙峋,巖下有清泉從石縫流出,泉水晶瑩透澈。江華縣名就是因為唐朝時縣城在陽華巖附近的河邊而得名。因風景之勝,歷代文人墨客在巖壁留下詩文題刻四十多處。其中最有名的要數《陽華巖銘(有序)》石刻。這是唐朝大文學家元結於公元766年任道州刺史時遊陽華巖所作,文中讚道:“吾遊處山林幾三十年,所見泉石,如陽華殊異而可家者,未也。”並稱:“九疑萬峰,不如陽華”。銘文由時任江華縣令的名書法家瞿令問用隸書、小篆、大篆三種字型書寫,刻之巖壁。因景絕、詩絕、字絕,一千二百多年來傳為名跡。現為江華縣唯一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之二:寒亭秋色 寒亭在縣城沱江鎮東南兩公里左右的老縣村蔣家山上,為唐朝縣令瞿令問所建,地勢險峻,風景秀美,水石相映,自成一絕。亭成後,著名文學家元結至江華,慕名來遊,因感其“大暑登之疑天時將寒,炎蒸之地而清涼可安”,遂為之取名“寒亭”,並作《寒亭記》刻在亭背石上。每當秋高氣爽之時,入亭眺望,“階欄憑空,下臨長江,軒楹雲端,上齊絕頂”,氣象萬千,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明朝教諭滕元慶曾到此遊覽,寫下頌寒亭詩云:“乾坤闢混沌,洞口列亭幽。獨秀雲山裡,清風萬古秋。”因年久失修,現寒亭已毀無存,但舊址仍留有歷代摩崖題詠碑刻數十處。 之三:暖谷春容 暖谷,又名朝陽穀,與寒亭同在一山中。位於寒亭西面,相距不過數十米。此地峭壁懸崖,幽林盤繞,即使數九寒冬,遊人進入谷中,仍覺溫暖如春。宋治平四年(1067年)江華知縣蔣祺在一個初春時節與人同遊寒亭,在亭旁發現一洞。立於洞前,頓覺一股暖氣驅走春寒,不由稱奇。於是命人將洞拓寬,並起名“暖谷”。遂成江華名勝景區。歷代均有詩詞題刻於谷壁,詩曰:“四時代謝鹹依序,到此寒暄頓反常。”“我願天下無凍妥,有如此谷安生靈。” 之四:浪石清流 此景位於縣城南郊原鯉魚井鄉政府駐地。唐天寶元年(724年)在此建浪石寺,相傳宋朝蔣永雄在此辟穀好道,坐石化去,其身不壞。明朝時此寺毀於兵火。寺旁有一條小溪,溪水之上有座石拱橋,溪水經橋下流入瀟水河。溪內另有一股清泉從石縫中湧出,泉水晶瑩透澈。如遇雨季,四周溪水混濁,此泉水獨清,溪泉相連而涇渭分明,因此得名“浪石清流”。現泉水被當地百姓築圍成石井(即“鯉魚井”)。石井四周古木成蔭,環境幽雅,酷暑漫步其間,涼風沁人心脾,令人心神爽朗,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之五:奇獸虛明 在距縣城東南兩公里的喜鵲塘村,與寒亭暖谷一路之隔的田野上,有一座高不過五十米的石山。山下向東向南有兩個相通的洞口,南洞叫奇獸巖(又名獅子巖),東洞叫虛明洞,合為一景,稱“奇獸虛明”。奇獸巖口原有伏石,狀如蹲獅。虛明洞內懸一石乳,擊之鼕鼕作響,當地人稱為“石鼓奇音”。自宋以來,歷代有文人來遊,留下碑刻無數。其中奇獸巖內有一南宋年間碑刻《獅子巖詩》,石面打磨光滑,平整如鏡,書法蒼古奇逸,流暢秀麗,可算碑刻上品。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遊此地,稱“此景三湘絕有”。 之六:洄溪壽域 大路鋪鎮蝦塘村附近有一條“不老泉”,因溪邊盛產蘭花,幽香馥郁,士人珍之,謂之洄溪。傳說泉水因乳石松膏所漬,清洌甘甜,宜飲宜稻,常飲可以長壽。唐朝張子厚在此居住,年八十如少壯,自號洄溪翁。當時的大文學家元結聞其名造訪,題七言古風一首《贈回溪翁》:“長松萬株繞茅舍,怪石寒泉近簷下。……語溪石下多泉源,盛暑大寒冬大暑。屠酥宜在水中石,回溪一曲正當時。……勿憚山深與地僻,羅浮尚有葛仙翁。”當地人常飲用回溪水,附近長壽老人甚多。故名“洄溪壽域”。 之七:秦巖深處 秦巖在白芒營鎮秦巖村秦山腳下。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有些讀書文人避難巖中,故名“秦巖”。有石犀向巖,俗稱“犀牛吸月岩”。有陰河自巖腹流出,從巖口下行數十米,稱百步險。洞深約五里,行至深處,豁然開朗,可容數百人。洞中岩漿鍾乳千姿百態,奇狀怪景不可勝記,有犀牛望月、八仙飄海、狗望臘肉、馬鹿銜花、老鼠偷桃、麻拐吃水、無字天書、擎天玉柱、楊梅落地、金山玉嶺等最為有名,稱為“秦巖十景”,尤以“仙人田”奇特,勝似瑤池仙境。歷代刻碑題詠甚多,洞口有“秦巖”二字,相傳為漢代大文學家蔡邕所書。 之八:梧嶺南屏 河路口鎮秀魚塘村一帶,與廣西賀州市毗鄰處,是江華縣的西南門戶。此地山勢綿亙,高峻險阻,有如屏障,南與蒼梧嶺相接,故稱“梧嶺南屏”。高聳入雲的姑婆山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峭壁摩空,奇峰連綿。登臨遠望,可眺廣西鐘山、富川以及本省寧遠、道縣。俯視江華,山巒激川盡收眼底,海天風物一覽無餘,視野極為遼闊。明朝道州刺史韓子祁曾有詩云:“南關盡處聳重巒,絕頂登來眼界寬。屏障三湘雄萬仞,道通百粵繞千蟠。”清朝詩人滕元慶也曾賦詩:“為愛青山好,開屏四野橫。平分楚與粵,兩地倚長城。”
之一:陽華勝覽 陽華巖,位於縣城東五公里的竹園寨村回山腳下。巖口向東敞開,洞中怪石嶙峋,巖下有清泉從石縫流出,泉水晶瑩透澈。江華縣名就是因為唐朝時縣城在陽華巖附近的河邊而得名。因風景之勝,歷代文人墨客在巖壁留下詩文題刻四十多處。其中最有名的要數《陽華巖銘(有序)》石刻。這是唐朝大文學家元結於公元766年任道州刺史時遊陽華巖所作,文中讚道:“吾遊處山林幾三十年,所見泉石,如陽華殊異而可家者,未也。”並稱:“九疑萬峰,不如陽華”。銘文由時任江華縣令的名書法家瞿令問用隸書、小篆、大篆三種字型書寫,刻之巖壁。因景絕、詩絕、字絕,一千二百多年來傳為名跡。現為江華縣唯一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之二:寒亭秋色 寒亭在縣城沱江鎮東南兩公里左右的老縣村蔣家山上,為唐朝縣令瞿令問所建,地勢險峻,風景秀美,水石相映,自成一絕。亭成後,著名文學家元結至江華,慕名來遊,因感其“大暑登之疑天時將寒,炎蒸之地而清涼可安”,遂為之取名“寒亭”,並作《寒亭記》刻在亭背石上。每當秋高氣爽之時,入亭眺望,“階欄憑空,下臨長江,軒楹雲端,上齊絕頂”,氣象萬千,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明朝教諭滕元慶曾到此遊覽,寫下頌寒亭詩云:“乾坤闢混沌,洞口列亭幽。獨秀雲山裡,清風萬古秋。”因年久失修,現寒亭已毀無存,但舊址仍留有歷代摩崖題詠碑刻數十處。 之三:暖谷春容 暖谷,又名朝陽穀,與寒亭同在一山中。位於寒亭西面,相距不過數十米。此地峭壁懸崖,幽林盤繞,即使數九寒冬,遊人進入谷中,仍覺溫暖如春。宋治平四年(1067年)江華知縣蔣祺在一個初春時節與人同遊寒亭,在亭旁發現一洞。立於洞前,頓覺一股暖氣驅走春寒,不由稱奇。於是命人將洞拓寬,並起名“暖谷”。遂成江華名勝景區。歷代均有詩詞題刻於谷壁,詩曰:“四時代謝鹹依序,到此寒暄頓反常。”“我願天下無凍妥,有如此谷安生靈。” 之四:浪石清流 此景位於縣城南郊原鯉魚井鄉政府駐地。唐天寶元年(724年)在此建浪石寺,相傳宋朝蔣永雄在此辟穀好道,坐石化去,其身不壞。明朝時此寺毀於兵火。寺旁有一條小溪,溪水之上有座石拱橋,溪水經橋下流入瀟水河。溪內另有一股清泉從石縫中湧出,泉水晶瑩透澈。如遇雨季,四周溪水混濁,此泉水獨清,溪泉相連而涇渭分明,因此得名“浪石清流”。現泉水被當地百姓築圍成石井(即“鯉魚井”)。石井四周古木成蔭,環境幽雅,酷暑漫步其間,涼風沁人心脾,令人心神爽朗,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之五:奇獸虛明 在距縣城東南兩公里的喜鵲塘村,與寒亭暖谷一路之隔的田野上,有一座高不過五十米的石山。山下向東向南有兩個相通的洞口,南洞叫奇獸巖(又名獅子巖),東洞叫虛明洞,合為一景,稱“奇獸虛明”。奇獸巖口原有伏石,狀如蹲獅。虛明洞內懸一石乳,擊之鼕鼕作響,當地人稱為“石鼓奇音”。自宋以來,歷代有文人來遊,留下碑刻無數。其中奇獸巖內有一南宋年間碑刻《獅子巖詩》,石面打磨光滑,平整如鏡,書法蒼古奇逸,流暢秀麗,可算碑刻上品。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遊此地,稱“此景三湘絕有”。 之六:洄溪壽域 大路鋪鎮蝦塘村附近有一條“不老泉”,因溪邊盛產蘭花,幽香馥郁,士人珍之,謂之洄溪。傳說泉水因乳石松膏所漬,清洌甘甜,宜飲宜稻,常飲可以長壽。唐朝張子厚在此居住,年八十如少壯,自號洄溪翁。當時的大文學家元結聞其名造訪,題七言古風一首《贈回溪翁》:“長松萬株繞茅舍,怪石寒泉近簷下。……語溪石下多泉源,盛暑大寒冬大暑。屠酥宜在水中石,回溪一曲正當時。……勿憚山深與地僻,羅浮尚有葛仙翁。”當地人常飲用回溪水,附近長壽老人甚多。故名“洄溪壽域”。 之七:秦巖深處 秦巖在白芒營鎮秦巖村秦山腳下。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有些讀書文人避難巖中,故名“秦巖”。有石犀向巖,俗稱“犀牛吸月岩”。有陰河自巖腹流出,從巖口下行數十米,稱百步險。洞深約五里,行至深處,豁然開朗,可容數百人。洞中岩漿鍾乳千姿百態,奇狀怪景不可勝記,有犀牛望月、八仙飄海、狗望臘肉、馬鹿銜花、老鼠偷桃、麻拐吃水、無字天書、擎天玉柱、楊梅落地、金山玉嶺等最為有名,稱為“秦巖十景”,尤以“仙人田”奇特,勝似瑤池仙境。歷代刻碑題詠甚多,洞口有“秦巖”二字,相傳為漢代大文學家蔡邕所書。 之八:梧嶺南屏 河路口鎮秀魚塘村一帶,與廣西賀州市毗鄰處,是江華縣的西南門戶。此地山勢綿亙,高峻險阻,有如屏障,南與蒼梧嶺相接,故稱“梧嶺南屏”。高聳入雲的姑婆山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峭壁摩空,奇峰連綿。登臨遠望,可眺廣西鐘山、富川以及本省寧遠、道縣。俯視江華,山巒激川盡收眼底,海天風物一覽無餘,視野極為遼闊。明朝道州刺史韓子祁曾有詩云:“南關盡處聳重巒,絕頂登來眼界寬。屏障三湘雄萬仞,道通百粵繞千蟠。”清朝詩人滕元慶也曾賦詩:“為愛青山好,開屏四野橫。平分楚與粵,兩地倚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