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馬魯川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裕仁天皇走向軍國主義道路,發動了一系列的侵略戰爭,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各華人民造成了沉痛傷害。

    二戰時期,日本實行天皇制度,天皇有至高無上的神聖權利,所有重大決策,都出於天皇之手,而首相作為天皇意志的執行者,對天皇負責;這有點類似於中國古代的皇帝制服,皇帝和天皇一樣地君權神授,一樣地神聖不可侵犯,而首相有點類似於中國皇帝制度下的內閣首輔大臣,只是一個具體執行者,並無重大事項的決策權。

    二戰之後,日本作為侵略戰爭的戰敗國,在美國的主導下,重新制定了和平憲法,實行內閣制,天皇雖被保留下來,但權利已被大大削弱,留下更多的只是象徵性和禮儀性的職責,實權集中於內閣首相手裡;現任日本明仁天皇,因身體原因不能履行天皇職責,將於2019年4月30日讓位於德仁皇太子,這也是日本第一個在世天皇主動退位。

    目前,類似於二戰時期日本天皇制度的國家,還有一些,大多集中於中東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等,這些國家稱為國王制;還有一個國家,也不得不提,那就是伊朗,伊朗實行政教合一制度,宗教最高精神領袖掌握一切重大權利,總統更多的是最高領袖的執行者,雖然和日本天皇制度有很大不同,但本質上還是有許多類似的地方。

  • 2 #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作為幾百年來唯一有實權的天皇怎麼會比首相權利小。在國家頂層權力中最重要的是兵權和人事任免權,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天皇的權力看似至高無上,但是軍權掌握在薩、長藩閥手裡,天皇是傀儡。而昭和天皇不同於他的先輩,透過和“巴登巴登集團”的軍官合作,利用日本的反藩閥浪潮掌握實權。

    日本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8月二戰結束一共有16任首相,平均任期不到一年。熟悉九一八事變的人知道,發動事變的石原莞爾和板垣徵四郎是瞞著天皇和首相。正是這次事變成功日本軍隊“昭和軍閥”興起,日本進入昭和軍閥時代。七七事變時日本駐中國軍司令是田代皖一郎(昭和軍閥),偷襲珍珠港首相東條英機也是。昭和軍閥和昭和天皇是狼與狽關係,昭和軍閥大多是昭和天皇提拔起來的,整個二戰前後日本陸軍就是昭和軍閥掌權。七七事變貴族院出身的近衛文麿六月份剛當上首相,近衛文麿屬於不擴大派,事變發生後曾想派特使與宋子文談判。結果特使被海軍扣押,海軍大臣米內光政和陸軍大臣杉山元支援擴大戰爭,近衛文麿前往皇室別邸請天皇裁決的。從上面這件事就知道二戰時期日本的首相是受到陸、海軍大臣的掣肘,天皇才是最終決策者。

    二戰中日本最大戰犯是東條英機,真正決策者是天皇,東條英機把所有責任給攬了過去,並對家人下了封口令。讓昭和天皇沒能站到東京審判庭上。

  • 3 # 雲中史記

    從明治維新天皇重新掌權到二戰後天皇跌落神壇,這幾十年的時間裡,天皇“至高無上”的權力在實際執行中並沒那麼大,甚至處處受限,是不是感覺很詫異?在我們的潛意識裡,一直還是覺得天皇才是日本二戰的罪魁禍首。

    明治維新之後,上千年統而不治的天皇終於擁有了憲法賦予的權力,但在實際政治執行中依然沒什麼實權。

    在明治憲法裡,開頭幾條就是“日本由萬世一系的天皇統治”、“天皇為國家元首,總攬統治權,依憲法而實行”等等,伊藤博文希望透過這些規定,給倒幕運動結束後百廢待興的日本創造一個精神支援,將天皇捧上神壇,隨後在此基礎上,建立接近於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

    在明治天皇40多年期間,國家實權掌控在倒幕強藩薩摩、長州等藩閥手裡,天皇作為一個“神”,只需要巡行各地、籤簽字釋出詔書、在御前會議上象徵性拍拍板啥的就行,天皇本身就是被扶持起來的,又能作為神,自然也沒什麼意見,即使有意見,他也沒什麼實權。

    而天皇千百年來一直沒什麼實權,這也是能“萬世一系”到現在的原因。

    明治之後是大正天皇,1912-1926年在位,這期間,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一戰把世界打的一片混亂,一戰後各種社會思潮又深刻影響著日本社會,大正天皇本身能力有限,最後還成了精神病,隨著民主運動的興起,政黨內閣逐漸掌權,軍隊勢力開始削弱。

    裕仁天皇即位後,很快趕上了世界經濟危機和大地震,亂世中,日本政府的力量越來越力不從心,加上政黨分裂,不得不尋求軍部支援,軍部逐漸掌控大局。

    1930年代開始到戰爭結束,日本軍部逐漸處於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這也放大了日本軍隊的狂妄心態。

    在軍部做大後,在二戰前後的日本歷屆政府中,日本政府裡必須設兩個職位: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都必須由陸軍和海軍的人擔任。

    如果陸軍和海軍大臣對政府或者首相不滿,可以直接撂挑子不幹了,那首相只能帶著政府倒臺了,重新組建政府。

    而天皇也比較雞賊,他雖然總覽統治權,他也知道自己沒什麼實權,在日常政治生活裡一般處於“不否定”的姿態,放任軍部肆意妄為,他也希望軍隊能建功立業,為他建立千秋霸業,畢竟榮譽從宣傳上來說,都是歸天皇的。

    在戰爭年代,政府和軍部是極其分裂的,天皇往往也不支援任何一方,放手讓兩方自己去折騰,幹好了榮譽歸天皇,幹壞了自己去剖腹謝罪。

    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其實大多數人都知道和美國開戰,與日本不利,但美國此時要求日本撤出1937年之後佔領的中國領土,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這意味著日本在中國戰場3年多的戰果將全部喪失,幾十萬人的死傷就白死了,今後還要被美國掐住脖子,這麼大的代價,政府誰也不敢做決定,當軍部珍珠港襲擊的計劃擺到天皇面前時,天皇也默認了。

    在戰爭年代,天皇畢竟有憲法賦予的權力,他是完全可以阻止軍部的瘋狂行為的,至少可以讓軍部的行動受一些阻礙。

    但是,天皇因為自己的私心和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縱容了軍部的胡作非為。

    天皇真正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有重大意義的決策,就是日本決定投降前的御前會議上,鈴木首相“破例”提請天皇“御斷”,一向喜歡為天皇而死的軍部代表們卻群起反對讓天皇聖裁,當然,此時的形勢已經由不得軍部做主了,最終天皇同意了接受“波茲坦公告”。

    至於問題裡提到的首相大和天皇大,在二戰中,日本首相沒什麼大權,政府倒臺次數太頻繁了,還不如天皇,權力在軍部手裡。

  • 4 # 樂觀64851203

    無論是二戰時期還是現在,日本天皇雖無兵權,雖不涉內政,但他皇權以內的命令無人敢違,也沒有人敢反對日本天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fm音樂電臺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