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ol168
-
2 # 尬瘦文
這個問題我深有體會,我從一個孩子的父親和一個數學老師,這兩種身份,簡單說明一下我的想法!
從一個父親來說家裡孩子還小,所以一直以來,都沒有放手,直到現在孩子漸漸的會撒嬌使性子後,突然意識到,一味的寵溺孩子,最後孩子反而越來越依賴於你,膽子越來越小,脾氣越來越大。孩子這種狀態,就是傳說的“窩裡橫”。
至此,我漸漸的學會了放手,讓他大膽去嘗試,讓他做他想做的事情,不要怕摔著磕著,也不要怕他不衛生生病什麼的。讓他試著做家務,讓他試著摔倒後自己爬起來,讓他試著獨立解決自己的問題。結果喜出望外,孩子變得更加獨立、勇敢、有責任心、有擔當!
所以,適當的放手,讓他去過他的生活,我們更多的時候是杞人憂天瞎擔心!
從一個老師來說見到過一點點小事都沒辦法自己解決的孩子,一點點委屈就任性大哭的孩子;同時也見到過成熟穩重懂禮貌的猶如“小大人”的孩子,各種表現都很好,老師省心,家長也放心。
細問後得知,他們的父母習慣給他們尊重和自由,不過多幹涉他們的生活自由和學習自由,只有在必要的時候加以干涉。
最後,說一下如何放手,試著給他們自己的空間,尊重孩子的決定和喜好。不要總是想著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首先要明白,他們已經是一個人格獨立的人了! -
3 # 情感心理諮詢工作室
不是孩子做不到,是父母不敢放手,面對孩子如何學習放手?
臨近高考,又有一大批孩子會離開父母去外地求學,我感覺提前說一下家長如何放手,讓孩子自由的飛翔的問題很有意義。
有句話說: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這句話很形象的詮釋了父母和孩子的關係。
在嬰兒時期(前六個月),孩子是全能自戀的,這時父母要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當然不能放手。這對孩子養成安全依戀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哭就讓他哭,不要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否則以後會“管不了”,大量的實驗說明,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
等孩子慢慢長大些,對外界的探索慾望增強,開始不滿家長的束縛,更願意自己去探索。可這時的家長唯恐孩子摔著或磕碰到,所以“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成了很多家長的口頭禪。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適當的放手是明智的選擇。只要看護者能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應該鼓勵孩子去探索。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改掉“說你不行,就是不行吧”這樣評判,幫孩子找到原因,讓他多去嘗試。失敗了也沒關係,人生本來就是試錯的過程。
到孩子上學,直到高中,這些在學校裡的生活,也是他們逐漸離開父母的過程,他們會學習到很多知識和技能。在和同學老師的交往中,學會了一些人際交往的應對方法。很多事情你只要放手,他們處理的比你想象要好。
家長不敢放手的原因有一般有這幾點:
1、擔心孩子的安全和能力
擔心安全很正常,因為社會的負面案例太多。所以平時多教給孩子應對危險的方法,網上的一些應對措施可以和孩子一起演練。
現在這方面學校有一部分做的很好,比如關於地震、火災發生時的自救等,在學校會定期演練。
如果遇到其他突發情況,比如人群遭到突然襲擊等,教給孩子如何自救,這些可以上網查。
孩子的安全得到保障,很多家長就能做到放手。
2、情感上的依賴
這點是不能對孩子放手的最大原因。
實際上是一種控制
有人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忽略了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他們有自己的思想,這是你無法控制的。
但是,你的一言一行,孩子接收的不是表面你在說什麼做什麼,而是你潛意識傳達的資訊。
比如:孩子自己想去做一件事。
你對孩子說:“你自己行嗎?”
孩子說:“我行”
你接著說:“你真的行嗎?”
孩子突然沒了興致:“我自己不行,你們幫我吧”
爸媽就覺得:你看,還是我得幫你吧,還是不能離開我們吧!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已經完成了一輪交戰。
孩子想獨立,爸媽不想放手。孩子試著想去獨立完成某事,父母心裡立馬有了恐慌,“孩子要離開我了嗎?”
孩子感受到了這種恐慌,為了表達對父母的“忠誠”,他們選擇妥協。
所以,從精神層面的分離才是真的和孩子分離,才是真的放手。
比如上例中,爸媽回答:“去做吧,爸媽支援你,我們相信你能處理的很好”
孩子得到鼓勵,可能會做的很好。如果做的不好也沒關係,父母多引導就好,下次接著試錯。
3、父母本身的精神不獨立
這些表現最明顯的是媽媽。
為了照顧孩子和家庭,很多媽媽沒有自己的愛好和追求,孩子和老公就是她的全部,是她的精神寄託。
有些媽媽,孩子上大學去了,媽媽就各種不適,很是抑鬱(不是抑鬱症那種)。
父母精神獨立了,也就可以放開孩子,讓他們去過自己的生活啦。
龍應臺在《目送》中寫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龍應臺《目送》
這才是父母和孩子健康的關係。
回覆列表
其實真正能做到放手的家長沒有幾個,但這樣卻束縛了孩子的發展。
當然放手不等於放棄,不是不管不問任其發展,最後是害了孩子。
現在的孩子表現出“三高”高智商,高敏感,高脆弱,接受新事物相當快。因為經歷的缺乏,也導致了弱點的出現,這就要求家長們做好正確的引導。
首先家長必須做好有質量的陪伴,而不是人在他眼前工作啦,玩手機啦……這樣是起不到陪伴作用的,
其次是多與孩子溝通,傾聽他的感受,鼓勵他的優點。所謂放手就是給他決定權,前提是家長需要把事件因解決方法不同導致的後果告訴他,
最後由孩子做出決定,不管決定怎樣,由他自己承擔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