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陪著寶寶一起成長

    我現在也正好面臨這個問題,目前做法是,走的時候一定和娃打招呼,而且告訴他媽媽是去上班了,下班就會回來了(其實孩子也不懂什麼意思)走的時候會吻一下孩子額頭或拉拉手,經歷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孩子會在我揹包的時候伸手要抱抱,但是觀察不會有哭或者難過的表情,當然了,媽媽的心理也得強大,和孩子一起成長,希望對您有幫助哈

  • 2 # 劉玉峰A

    有效緩解寶寶分離焦慮症的辦法就是多陪伴。讓孩子充分感到安全,減少孩子的恐慌。平時生活中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面對的勇氣,同時給孩子創造溫暖的家庭氛圍。分離焦慮症本來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體現,一定要引起重視。

    孩子對於父母過於依賴沒有安全感就會形成分離焦慮症,但是從根本上來說給寶寶安全感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隨著年齡的成長孩子會越來越獨立,這種症狀也會慢慢消失,無需太擔心。

  • 3 # 小婷親子心理課

    關於這個分離焦慮的現象,很多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

    孩子的分離焦慮將在兩個時間段達到高峰,第一次是媽媽斷奶以及去工作的時候,第二次就是上幼兒園時。

    如果悄悄離開,孩子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就突然不見了,也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才能回到自己身邊,下次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狠狠的纏著媽媽,減少媽媽離開的機會,會更粘人。

    我們如何緩解孩子的分焦慮呢?

    第一、分步脫離。可以對孩子說的這幾句話,在生活中漸漸使用,媽媽去倒垃圾,等兩分鐘回來,媽媽去買菜,等20分鐘回來,媽媽出去辦事,一個小時就回來,媽媽去上班,下班就立刻回來,發現媽媽不在身邊的時間是逐漸遞增的,這就是分步脫離。

    第二、明確告孩子媽媽回來的時間

    第三、回到孩子身邊時,要給孩子一個確認。媽媽今天上午去上班,現在回來了。

    第四、給足孩子安全感,抽出十多分鐘時間專心陪孩子玩。

  • 4 # 奇妙小白白

    最好的緩解是從“媽媽別走”到“媽媽我等你回來”的轉換

    首先,認清分離焦慮其本質才能“對症下藥”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即嬰幼兒於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是嬰幼兒焦慮症的一種型別,多發病於學齡前期。

    以上表述明確的指出分離焦慮是心理學範圍內疾病的一種,而且發病的年齡較小。

    這和我們對它的認知有著很大的差異,也導致我們認為這只是小孩子哭哭鬧鬧不聽話的表現,哄一鬨安撫一下就可以,並習以為常,以為這樣就可以解決,沒有想過根本的問題出在哪裡,怎麼從根本解決。所以認清分離焦慮的本質才能從根本是緩解。

    其次,可以從三個方面緩解改善

    1.重塑平衡的親子關係

    過分親密和過分疏遠都是親子關係失衡的表現。過分親密會在心理上產生依賴情緒,將自己與親密圈內外的隔離,如果親人離開也就導致幼兒不得不打破自身心理上的隔離去被動接觸他人,排他情緒自然強烈起來。所以不將親子關係過多的集中到某一個人或某幾個人身上,適當擴大幼兒的親密圈,讓更多的人分擔依賴情緒。

    2.增加必要的儀式感環節

    儀式感並不是華而不實的虛假形式,儀式感代表的是不同狀態,不同場景切換時給心理的提前準備。比如說早安意味著新一天的開始,老師再見意味著一天課程的結束等等,儀式感的缺失讓生活中各種狀態的切換變得特別突如其來,適當增加儀式感環節可以給幼兒心理上增加必要的緩衝時間。

    3.鼓勵探索精神

    未知的世界不全都是恐懼,也有新奇的探險發現,所以在做好有效保護,適當的把幼兒“推”出去,在環境可控的前提下,允許幼兒不斷試錯,用積極的態度加以鼓勵,從而增加幼兒的獨立自主能力。

    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吧!

    結束語

    “媽媽別走”表現出的是幼兒對短暫分離產生的恐懼焦慮情緒,

    而“媽媽我等你回來”是將分離焦慮轉換成對再次見面的期待,

    相信美好的期待產生一定可以緩解當下的不安焦慮。

    讓我們不說“拜拜”,說“再見”!

  • 5 # 容瑾育兒

    幼小孩子的分離焦慮是他成長的必經階段。不必過於擔心。

    應該放心的是孩子處於正常的發展階段。

    可以採取一些辦法緩解一下。具體可以參考以下一些做法:

    1歲半孩子家長CC的困惑

    CC的困惑如下圖:

    家長幫助家長的建議如下圖:

    上課後CC的踐行反饋如下:

    CC:給大家分享一下,昨天因為休息沒有實踐大家給我的主意,今天我早了一點出門,我抱著孩子帶著媽媽到了公交站,公交站人多,孩子東張西望,剛到沒一會車就來了,因為孩子平時總在樓上看車,這時候近了看公交車,我看他目不轉睛,我跟他說媽媽上班了,招招手,他看了我一眼,注意力就全在車上了。我上車之後,我看他還一直看著車,很入神的樣子,也不哭鬧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孩子喜歡車,一下就忘記要和媽媽分離的事情了。一會姥姥帶回小區再玩一會回家吃飯,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問題。謝謝大家

    兩週後。

    容瑾:@CC,關於與孩子分離焦慮的處理,不知道有沒有後續踐行?

    CC:這幾天我早出晚歸沒怎麼見到孩子,據孩子姥姥說,每天下午到了下班我該回家的時間,他沒看到媽媽回來,就不高興,哼哼唧唧的,但是很乖餵飯也吃,就是吃著吃著想想就癟嘴想哭,但是又不哭,過一會又癟嘴想哭,又不哭,吃完飯洗完澡以後,媽媽還不回來也是一直癟嘴想哭,但是不大哭大鬧的,哄睡時間長一點,也睡著了。孩子這麼乖,是不是也有什麼問題?姥姥說我在家的時候孩子就特別不聽話,不吃飯愛鬧,我不在家他挺乖的。這背後說明孩子沒有安全感嗎?跟姥姥還建立不起來那種信任感和安全感嗎?

    容瑾:@CC這說明孩子在逐漸建立安全感,開始探索自主模式。他已經能夠理解媽媽每天走了還會回來,所以媽媽不在的時候他可以表現很好。但是到點兒儘量準時回家,不然孩子狀態就會不太穩定,他不太確定自己理解的媽媽還會回來是不是真的

    孩子在媽媽不在的時候,有一個穩定的主要養育人-姥姥,對於孩子產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很重要,要感謝姥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g如今的局面是不是更加突顯skt和faker三冠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