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阿陽7834

    這個問題根本不成立吧。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周瑜本來就是孫權最倚重的大臣,周瑜也為了東吳盡心盡力,談何奪權之說。而且周瑜死的也早,根本就對孫權構不成威脅。

  • 2 # 汪西蒙

    謝邀,此題在問題上不成立,因為孫策臨死前曾交代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而且周瑜對孫權一直忠心耿耿,並未獨攬所有兵權,自然孫權就不需要奪權了,可能提問者所謂周瑜有兵權是因為周瑜掌管過軍隊。不過我想說的是周瑜掌管軍隊是經過了孫權同意的,所以孫權不需要奪權,而且周瑜也未對孫權構成威脅。所以此題在問題上不成立。故無需回答關於此題的內容。

  • 3 # 杯酒論史

    問題不成立啊,周瑜對孫權是忠心耿耿,何來孫權收回周瑜兵權之說,周瑜死後,孫權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可見孫權對周瑜的感情,要說收兵權之說,你可能想的是孫策剛死,江東無主,不知道誰來做江東之主時吧,就論周瑜與孫策的感情,周瑜也不會去做這個江東之主,奪兵權之說就更不成立了!

  • 4 #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孫權雖然是在周瑜和張昭的扶持下一手接過父兄家業大權的,但無論是周瑜還是張昭,從未有野心和機會覬覦孫權的地位。

    因為,據《三國志.孫討逆傳》記載,孫策自十六歲便與周瑜是好朋友。孫策、孫權之父孫堅遷居長沙以後,與當地名門望族的周瑜家族結為了通家之好,因此際緣,孫策自幼便與周瑜一起玩耍,一起讀書,一起習武。可謂朝夕相伴的同齡兄弟,這就使得孫策非常瞭解周瑜的品德、才具和秉性。所以,孫策臨終前囑咐孫權:”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

    孫策這句遺囑裡面其實含有兩重玄機~一是委任了兩位沒有野心的人作為顧命大臣扶持年紀尚幼的孫權。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時,孫權年僅19歲。且明確了是“問(詢)”而非“決(斷)”,即把握決策權,這是一層含義;二是外事(即指處理戰亂時局之下的外敵事務)即軍事軍權交給周瑜,內事即內政治理交給張昭。這其實是為孫權佈局了一套軍政分立,便於孫權掌控的政權體制。既用其二人長才,更重要的是避免和防止軍政集於一人之手而對王權構成威脅。後來事實證明,孫吳既沒有發生集軍政於一人之身的司馬懿之禍,也沒有出現蜀國完全仰仗諸葛亮的自醒自覺之弊。正是由於孫策因勢制宜的成功軍政體制,使得年幼接班的孫權因此而從未大權旁落。

    正所謂:生子當如孫仲謀,更兼有子孫討逆(孫策別號)!

  • 5 # 關中論史

    孫策去世後,孫策指定讓孫權擔當。

    但是孫權內心裡面確是有著自己的小算盤,當時周瑜統領著江東的全部人馬正在洞庭湖之上訓練水軍,他害怕周瑜得知孫策死後謀反。

    畢竟當時全部的兵馬都在周瑜手上,孫權雖是孫策的弟弟卻沒有做出過許多貢獻,和周瑜是遠遠所不能相比的,將士們也難以去信任他。

    孫權決心賭一把,他當時就派人傳令去告訴周瑜,孫策已經西去,請他速速的回來悼念孫策。孫權認為如果周瑜在得知到自己的口信後,能夠迅速回來說明他的內心還是忠於孫家,如果周瑜收到口信後毫無反應只能說他的心已經變了。

    而這一頭的周瑜正在緊密的訓練著水軍,他還在計劃著過段時間去攻打荊州,當得知孫策的死訊之後,周瑜更是悲痛欲絕。

    兩人從小便是好兄弟,一起遊戲、一起歡樂,長大後更是娶了喬家的姐妹兩人,關係又是更進一步。如今孫策突然離世了,讓周瑜的心中感覺到一涼。

    他傳令了甘寧繼續負責訓練水軍後,快馬加鞭的趕回孫策府中。

    回到了江東以後,周瑜來到了孫策的靈位前放聲大哭,一旁的孫權哭的比他還厲害,兩人在擦乾淚水後面向而坐。

    孫權請求讓周瑜接任江東,孫權說自己才疏學淺不能夠擔當此大任,執意要求放權給周瑜,但是周瑜本是忠義之人,便說此任只能由孫權來擔當,並詳細說明其中的緣由。

    首先是孫策在臨終之前將位置傳給孫權,再加上當時孫策的孩子年齡尚幼,無處事之能,所以孫權最是合適,其次孫權本身能力出眾,眾人也都看在眼裡,他們都相信在孫權的帶領之下江東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孫權此時依舊假裝不同意一直和周瑜推辭,最後周瑜跪倒在地上,拜孫權為主公並且主動將自己的兵符歸還給了孫權,孫權見此也就不再推辭。

  • 6 # 手機使用者德友之書齋

    孫權是如何從周瑜手中奪回兵權的,是個偽命題。

    一、周瑜以德報德

    (1)周瑜與孫策情同手足,少時就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拼殺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穩定了江東局勢,確立了孫權領導地位,江東得以穩定。

    (2)孫權剛剛上任,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就是說周瑜對比自己年幼的孫權極為恭敬。

    史書上記載孫權對周瑜也沒有絲毫猜忌,對他極其信任,並非常推崇周瑜。周瑜在生前雖然只是偏將軍,但在東吳影響極大。

    二、開國元勳

    周瑜一生戎馬,為打拼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孫權執政後,周瑜與張昭共同輔佐,執掌軍政大事。曹操消滅袁紹後,威逼孫權送兒子為人質,周瑜深謀遠慮,勸阻孫權送質。赤壁大戰之時,力主抗曹,率孫劉聯軍,大敗曹軍,保全了孫吳基業。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其後又成功地攻克了戰略要地南郡。

    此後,周瑜向孫權建議出兵攻取蜀地,滅張魯,吞劉璋,要與曹操二分天下,體現了一個軍事家的遠見卓識之才能。

    三、對其評價

    《三國志》對於周瑜的評價很高,多次贊以“英雋異才”、“王佐之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高度評價周瑜:政治上高瞻遠矚,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兼人,智勇雙全。

    孫權評價:“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江左人物,無人能繼”。周瑜去世,孫權痛哭說:“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後依賴誰人?”孫權稱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對公卿們說:“若不是周瑜,我是不能稱帝的。”

    可見孫權對周瑜之信賴和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其視周瑜為主心骨和有力之臂膀。

    結束語:綜上所述,周瑜之軍權是吳主孫策、孫權賦予的,周瑜忠心耿耿,中規中矩,為其開疆拓土,守衛國門,沒有一絲非分之想和陰謀詭計,所以根本用不著去所謂奪回兵權。確實有腹黑之士,借孫權在周瑜染病期間,曾發動攻打合肥戰役,來臆測孫權要趁機奪取周瑜之軍權 ,這根本就沒有一點史實依據的,所以說這一問,就是一個偽命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家暖氣感覺進水溫度比回水溫度低怎麼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