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檸檬小醬r

    功:

    政治:

    ①地方實行刺使制度,利於對地方的管轄,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

    ②漢武帝頒佈“推恩令”和“附益之法”,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經濟:

    ①把地方的鹽鐵經營權和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發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

    ②平定物價、徵收工商者的營業稅和財產稅。

    思想文化教育:

    ①採納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從此成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

    ②在長安創辦中央太學和地方郡國學兩級官學。

    軍事外交:

    ①派衛青、霍去病率兵與匈奴進行3次大戰,重創匈奴。

    ②派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前所未聞的西域資料,密切了和西域的關係,促進了西域社會的進步,豐富了中原的物質生活,為後來絲綢之路的開闢奠定基礎。

    ④在南越(兩廣地區)設南海等九郡,進行有效的管轄

    ⑤和日本、北韓交往。

    過(不足):

    (1)

    ①“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專制不利於文化多樣性的發展。

    ②好大喜功,連年發動對匈奴的戰爭,雖然是匈奴再不能與西漢抗衡,保護了中原農業和經濟文化的發展,但鉅額沉重的軍費,增加老百姓的負擔。

    (2)

    其過在於對匈奴:分化了匈奴部族,使匈奴丟失了大片土地/資源,並造成了整個亞洲形勢惡劣化的連鎖反應.

    對環境:破壞了大量草場/溼地,打擊了生態多樣化

    對宗教:滅掉了不計其數,狂殺不已,

    對百姓:由於大興土木大興征伐燒錢過度自然到後期人民生活質量極度下降

    總評:

    對於一個人而言,只要是他接觸過某個事物,都會對該事物產生或大或小的功過影響.

    功過都是要有物件可言的,孝武皇帝的功對漢帝國而言在於拓展疆土,繁榮外交,完善國家財政體制,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這一點其實功大半在於景帝).

    對儒家在於使其學說地位平步青雲,對百姓在於興水利,治河道,使邊民生活環境大為改善,使民族較為多樣化有利於人類基因進化.透過戰爭機制和查舉機制使平民重新獲得成為士大夫的機會,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階層兩極分化的矛盾.

    而對於其他各個方面,由於其皇帝的身份,只要其有所涉及,都會產生比普通人大得多的功過影響.

    雖然在統治的後期犯了一過錯,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總體而言是功大於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在家犯錯誤了,爸爸下班回來應該當著孩子的面告訴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