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珠和壁
-
2 # 潘紅色之發
韓侂冑以恩蔭入仕,淳熙末年以汝州防禦使知合門事。紹熙五年(1194年),與知樞密院事趙汝愚等人策劃紹熙內禪,擁立宋寧宗趙擴即位,以"翼戴之功",初封開府儀同三司,而後官至太師、平章軍國事。
韓侂冑任內禁絕朱熹理學,貶謫以宗室趙汝愚為代表的大臣,史稱"慶元黨禁"。他追封岳飛為鄂王,追削秦檜官爵,力主"開禧北伐"金國,因將帥乏人而功虧一簣。
開禧三年(1207年),在金國示意下,韓侂冑被楊皇后和史彌遠設計劫持至玉津園殺死,函首送到金國,兩國達成議和,年五十五歲。
也可說盛世造英雄,亂世造奸雄吧
必須為韓佗胄正名。
金庸是個作家,不是歷史學家。他說的,看個熱鬧行,當真就不嚴謹了。
韓佗胄是正人君子,主張北伐。他是北宋名將韓琦(岳飛沒當兵時的東家,岳飛從軍的導師和領路人)的曾孫子。他是宋哲宗的親姐夫。級別不低,在對付秦檜繼任者,擁立新皇帝中屬於核心三人集團。但擁立成功後主腦趙某以他不是宗親,沒起決定性作用為由,獨攬大權,排擠韓侂冑。後趙某因太張狂被貶。韓重回中樞。皇帝很信任他,但當時是軍職,不是丞相。
當政時主戰,南宋唯一主張並實施的人。主政時修韓世忠廟,修改秦檜諡號,封岳飛為王,接見辛棄疾,表明了中央的態度。
北伐分東西兩線,東線順利,出了個名將畢再遇,攻必克,守必堅;可惜西線主將吳曦(吳階的侄孫,吳嶙的孫子)投降。
戰事不利,投降派立馬搖旗吶喊。韓佗胄氣病了,皇帝態度不明朗。朝臣禮部侍郎史彌遠為首,矯詔殺了韓佗胄。函首北國,請重訂盟約。
韓相冤枉。
韓佗胄為人持中,當政時程朱理學已成氣候。但與史彌遠不同,韓極為排斥程朱理學。因此,史彌遠矯詔殺害韓佗胄之後,大肆宣揚程朱理學,批次安置該學派代表,致使該學派評價韓佗胄有避諱,不能正確評價。直至元修宋史,主筆也是程朱學派,對他評價不公正。史彌遠為啥有膽子敢殺韓?皇帝親老婆掛了,想立楊貴妃為後。韓老頭覺得不妥。楊與韓結怨,史彌遠和楊的哥哥鐵。和楊一商量就把韓辦了。至於金庸小說裡安排的韓的橋段,抹黑而已。
韓佗胄最大的失誤在於對吳曦的使用。吳階死後,吳嶙承擔陝西防務,吳嶙死後他兒子吳挺繼承,吳曦當時在臨安禁軍任職,大約相當於質子。他爹死後,陝西軍務權利真空,誰也不服誰,局面失控。韓佗胄力主吳曦回陝主政。朝中反對意見認為吳氏一門經營陝西日久,再放吳曦回去容易尾大不掉,但是又無法提出有效解決方案。於是,韓佗胄主持下吳曦返回,控制住了局面。更委以西線主帥,但是萬沒想到吳曦利令智昏,選擇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