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18065681947

    王羲之故居位於臨沂市蘭山區洗硯池街20號,為古典園林式建築。一期佔地面積約28畝,建築面積300餘平方米。

    王羲之故居

    書聖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03年出生於琅琊郡(今臨沂市),自幼酷愛書法,真、草、隸、篆俱佳,尤善隸書。王羲之與其子王獻之,在中國書法史上並稱“二王”。王羲之不僅在《晉書》有傳,還有勞唐太宗親筆撰寫了一段專論,因為他的書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賞”。唐太宗稱讚他“所以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個愛好書法的皇帝,他一生對王羲之的墨跡,真是“心慕手追”,直到臨死還留下遺言,將古今行書第一的《蘭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還爭論不休的一樁公案。

    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隨家族南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舍故宅為佛寺,佛寺歷經興廢。偽劉豫時,易名普照寺,沿襲至今。為紀念中國歷史上這位書法大師,1990年以來,由臨沂地區行署、臨沂市政府投資400餘萬元修復了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於蘭山辦事處硯池街中段北側,為王羲之幼年居住處。

    西晉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王羲之生於琅琊臨沂,並在此度過他的幼年時期。據《臨沂縣誌·古蹟》載“王右軍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西亞末,“永嘉之變”(公元307年—313年),臨沂“諸王南遷,舍宅為寺。東有曬書檯,南有澤筆池,一曰洗硯池,皆其遺址”(《集柳碑》)。後魏時,名律寺。

    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年),賜名開元寺。北宋改稱天寧萬壽禪寺。偽齊劉豫時,易名普照寺。金天會十五年(1137年),僧

    王羲之故居

    妙濟禪師覺海來的普照寺任主持。4年後,在沂州防禦使高召的贊助下,拆除牆垣,開拓廟基,建立圍牆;並架石橋,跨望月湖,將原偏僻的水池隘寺,擴成空曠之境。同進翻修殿宇,並在大雄寶殿北建藏經樓,收藏佛經5048卷。工程告竣後,在寺中庭築亭刻碑,以記其事,此即有名的“集柳碑”。明正德年間,被封於沂州的涇王朱又對此寺進行大規模修繕,並鑄大批銅佛像及1口大鐵鐘。

    此後,為紀念王羲之,後人又在普照寺和洗硯池之間增建右軍祠。祠堂內立右軍坐像,兩邊童子各一,左抱文房四寶,右抱白鵝;祠院內立一龍鳳碑。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將原在城南關的忠孝祠移此,建於普照寺的西南。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知州李希賢在右軍祠內設立琅琊書院。同治年間,在忠教祠西又修建了萬善庵。昔時,這一帶琳宮梵宇,錯落分佈,蒼松古檜,林立其間,為臨沂城五大形勝之地。夕陽西下時,暮藹朦朧,古城沐於一片灰暗之中,唯普照寺內高聳的大雄寶殿的西山壁上,被夕輝所對映,紅光熠輝,光彩奪目,堪稱奇觀。古琅琊八景之一“普照夕陽”即指此景。抗日戰爭前,寺院等仍一直儲存,為省立第五中學的第三、四院。日軍侵佔臨沂後,古建築被破壞,古文物遭洗劫,普照寺等名存實亡。僅存的大鐵鐘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雨天晚上開車,應該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