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為93年版《祁陽縣誌》1978年之前大事記。 一、辛亥革命以前 (264~1911) 三國東吳孫皓元興元年至天紀四年(264~280)始置祁陽縣,縣治設今祁東縣金蘭橋西 新橋鄉境內。 (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465) 祁陽從零陵郡分出,屬湘東郡。469年復屬零陵郡。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 改泉陵縣曰零陵,廢祁陽、永昌、應陽三縣,以其地屬之。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置永州,領湘源、灌陽、零陵、祁陽四縣。祁陽自此復置,縣治設海水灣(今縣治東). 是年,原永昌屬地併入祁陽。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 並省州縣,祁陽被裁撤,貞觀四年又復祁陽建置。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 元結出任道州刺史,次年赴任。至大曆二年,凡三過浯溪,“愛其勝異”,結廬居此達7年之 久,並有所經營。命溪曰浯溪,曰晤臺,亭曰痦頃(原字為“廣”字頭加“頃”合成),後人稱為“三吾”。大曆六年,元結請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其撰寫的《大唐中興頌》刻石崖上,以文奇、字奇、石奇號稱“摩崖三絕”。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 10月,黃巢起義軍從閩入桂、廣二州,遭疫北上,編大木觶沿湘江,經祁陽,直下潭州(今長沙)。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 慕容延釗取湖南。置永州軍,轄兩縣,零陵第一,祁陽第二。 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 於縣治小東江(祁水)高崗南建學宮,是為祁陽有學宮之始。 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1085) 祁陽始置醫政。 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 春二月,元將兀良哈臺由交趾(今越南)北上,破所過州縣。祁陽土城被攻立潰。 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 祁陽置達魯花赤(掌印縣令)。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 祁陽人羅飛復祁陽,進圍永州,凡七月不克。冬十二月,元兵復破祁陽,羅飛戰死。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 義士詹一仔聚兵於祁陽四明山抗元,為元湖廣左丞劉國傑鎮壓而失敗。 元惠宗(即順帝)至元三年(1337) 零陵尉曾圭捐款建浯溪書院於浯溪,並捐田300畝以贍學者,是為祁陽有書院之始(蘇天爵有記)。明嘉靖間書院重建(程溫有記)。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 改永州路為永州府,領州2(全州、道州),縣8,祁陽屬之。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 祁陽被定為大縣,廩膳生定額20名。 …… 祁東縣,1952年從祁陽析置,系革命老區。全縣總面積1872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近100萬,耕地 4100餘公頃,轄23個鄉鎮,868個行政村,41個居委會,完成生產總值116.13億元人民幣。
以下內容為93年版《祁陽縣誌》1978年之前大事記。 一、辛亥革命以前 (264~1911) 三國東吳孫皓元興元年至天紀四年(264~280)始置祁陽縣,縣治設今祁東縣金蘭橋西 新橋鄉境內。 (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465) 祁陽從零陵郡分出,屬湘東郡。469年復屬零陵郡。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 改泉陵縣曰零陵,廢祁陽、永昌、應陽三縣,以其地屬之。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置永州,領湘源、灌陽、零陵、祁陽四縣。祁陽自此復置,縣治設海水灣(今縣治東). 是年,原永昌屬地併入祁陽。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 並省州縣,祁陽被裁撤,貞觀四年又復祁陽建置。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 元結出任道州刺史,次年赴任。至大曆二年,凡三過浯溪,“愛其勝異”,結廬居此達7年之 久,並有所經營。命溪曰浯溪,曰晤臺,亭曰痦頃(原字為“廣”字頭加“頃”合成),後人稱為“三吾”。大曆六年,元結請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其撰寫的《大唐中興頌》刻石崖上,以文奇、字奇、石奇號稱“摩崖三絕”。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 10月,黃巢起義軍從閩入桂、廣二州,遭疫北上,編大木觶沿湘江,經祁陽,直下潭州(今長沙)。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 慕容延釗取湖南。置永州軍,轄兩縣,零陵第一,祁陽第二。 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 於縣治小東江(祁水)高崗南建學宮,是為祁陽有學宮之始。 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1085) 祁陽始置醫政。 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 春二月,元將兀良哈臺由交趾(今越南)北上,破所過州縣。祁陽土城被攻立潰。 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 祁陽置達魯花赤(掌印縣令)。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 祁陽人羅飛復祁陽,進圍永州,凡七月不克。冬十二月,元兵復破祁陽,羅飛戰死。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 義士詹一仔聚兵於祁陽四明山抗元,為元湖廣左丞劉國傑鎮壓而失敗。 元惠宗(即順帝)至元三年(1337) 零陵尉曾圭捐款建浯溪書院於浯溪,並捐田300畝以贍學者,是為祁陽有書院之始(蘇天爵有記)。明嘉靖間書院重建(程溫有記)。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 改永州路為永州府,領州2(全州、道州),縣8,祁陽屬之。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 祁陽被定為大縣,廩膳生定額20名。 …… 祁東縣,1952年從祁陽析置,系革命老區。全縣總面積1872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近100萬,耕地 4100餘公頃,轄23個鄉鎮,868個行政村,41個居委會,完成生產總值116.13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