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的三篇過秦論
《過秦論》主旨在於分析“秦之過”,舊分上中下三篇,其實本是一篇,最廣為流傳的《過秦論》是文章的前三分之一,它透過對秦國興盛歷史的回顧,指出秦國變法圖強而得天下,“仁義不施”而不能守天下。而在中篇和下篇,作者則具體地論述了秦統一之後的種種過失。中篇指出秦統一天下,結束了多年的戰亂,本來處在很好的形勢中,但秦始皇並沒有制定出正確的政策,反而焚書坑儒,以暴虐治天下;到了二世時,也不能改正原先的過失,終致國家傾覆。《過秦論》的下篇後部分,作者承接前文,指出在“諸侯並起,豪俊相立”的時候,如果子嬰能改變原來錯誤的政策,“閉關據厄”,“荷戟而守之”,是可以守住三秦之地的,以後“安土息民”,徐圖發展,甚至也可以重新恢復國家的統一,但是遺憾的是,秦朝鉗口閉言的一貫政策,導致上下“雍閉”,子嬰孤立無親,終於不免滅亡的命運。
主要內容】
《過秦論》是史論,文章總論了秦的興起,滅亡及其原因,鮮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其目的是提供給漢文帝作為改革政治的借鑑。
【寫作特色】
1.以史實為論據,用觀點統率材料。本文敘史的特點是在觀點統率下對史實作出高度概括。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計騙魏將公子卯而襲破其軍的結果,文中以“拱手”二字作了概括。作者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在敘史時所看重的是歷史過程的本質,而不講細節的準確。
2.對比論證方法。本文通篇採用對比論證手法,集中表現在第5段。秦國的過去和現在比,陳涉與九國之師比,秦強盛之久與秦滅亡之速比,這樣透過對比論證突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3.語言有辭賦特色,講究鋪排渲染。如開頭寫秦孝公的雄心,連用“席捲天下”“包舉宇內”等四語;中間寫九國之師攻秦,四君、九國、謀臣、策士、武將,一一列名,顯得有聲勢;寫秦始皇,則極力塑造出他那“威加海內”的形。行文多用駢偶,讀起來鏗鏘有力,且句式變化多端,不顯得單調。
賈誼的三篇過秦論
《過秦論》主旨在於分析“秦之過”,舊分上中下三篇,其實本是一篇,最廣為流傳的《過秦論》是文章的前三分之一,它透過對秦國興盛歷史的回顧,指出秦國變法圖強而得天下,“仁義不施”而不能守天下。而在中篇和下篇,作者則具體地論述了秦統一之後的種種過失。中篇指出秦統一天下,結束了多年的戰亂,本來處在很好的形勢中,但秦始皇並沒有制定出正確的政策,反而焚書坑儒,以暴虐治天下;到了二世時,也不能改正原先的過失,終致國家傾覆。《過秦論》的下篇後部分,作者承接前文,指出在“諸侯並起,豪俊相立”的時候,如果子嬰能改變原來錯誤的政策,“閉關據厄”,“荷戟而守之”,是可以守住三秦之地的,以後“安土息民”,徐圖發展,甚至也可以重新恢復國家的統一,但是遺憾的是,秦朝鉗口閉言的一貫政策,導致上下“雍閉”,子嬰孤立無親,終於不免滅亡的命運。
主要內容】
《過秦論》是史論,文章總論了秦的興起,滅亡及其原因,鮮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其目的是提供給漢文帝作為改革政治的借鑑。
【寫作特色】
1.以史實為論據,用觀點統率材料。本文敘史的特點是在觀點統率下對史實作出高度概括。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計騙魏將公子卯而襲破其軍的結果,文中以“拱手”二字作了概括。作者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在敘史時所看重的是歷史過程的本質,而不講細節的準確。
2.對比論證方法。本文通篇採用對比論證手法,集中表現在第5段。秦國的過去和現在比,陳涉與九國之師比,秦強盛之久與秦滅亡之速比,這樣透過對比論證突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3.語言有辭賦特色,講究鋪排渲染。如開頭寫秦孝公的雄心,連用“席捲天下”“包舉宇內”等四語;中間寫九國之師攻秦,四君、九國、謀臣、策士、武將,一一列名,顯得有聲勢;寫秦始皇,則極力塑造出他那“威加海內”的形。行文多用駢偶,讀起來鏗鏘有力,且句式變化多端,不顯得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