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豆媽育兒育己
-
2 # 餵奶有學問
你好!我以前也有過跟你同樣的煩惱,因為我寶寶是早產兒,所以,不管是身高體重發育還是運動發育還是語言發育,我是一路擔憂。作為過來人,我相信我的發言對你肯定有幫助。
第一,咱們首先必須要正確認知,奶粉頂多就是會影響寶寶體格發育而已,對於語言發育是沒有任何影響的。無論你家寶寶是喝的中國產奶粉還是進口奶粉,除非奶粉質量有問題,影響到寶寶身體吸收功能,不能很好地把營養轉化到身體發育上,要不然它連你家寶寶體格發育都影響不到。語言發育的遲緩你需要排查其他方面的原因。
第二,每一個寶寶語言發育早晚不同,有的寶寶會相對早一些。一般來說,男孩子的語言發育期相對於女孩子來說會稍微晚一些,只是晚一些,不代表是有問題,更不能說是他發育不好。不知道你家寶貝是不會表達詞語組合或者簡單句子,還是連像“爸爸”“媽媽”這樣的疊音詞也不會說?如果是前者,你需要耐心等待並儘量給寶寶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平時多帶寶寶出去鼓勵他和其他小朋友進行交流,在家裡的時候想辦法持續對寶寶進行語言輸入。我家寶寶一歲多的時候非常喜歡看小豬佩琪,我每天給他看半個小時,他從裡面學會了很多詞語,並且在平時生活中他會運用進去,我覺得這個方法也挺好的。如果是後者,那你可能要多費心一些了,因為這樣的情況去醫院基本就可以判斷為語言發育遲緩了。這個時候醫生會建議去醫院做康復治療,而且一旦走上康復的道路,就要做好打長期戰爭的準備。
第三,很多人認為寶寶語言發育遲緩是先天性的,事實相反,大部分是後天受創影響造成的。寶寶的內心很強大,但也很脆弱。有的時候對於我們大人來說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背後卻是隱藏著對寶寶巨大的傷害,而有些傷害一旦造成,將會是不可逆的。以前在康復科看見過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因為家裡父母吵架的時候經常跟對方大聲說:“你不要說話了!”,造成了這個小孩從小就不喜歡說話,長大一些後竟然就演變成了不說話。很多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你是無法理解無法相信的,但是我們必須要承認,就是生活中意見微乎極微的事情,對寶寶的影響力也是很大的,特別是經常跟寶寶接觸的父母的行為舉止。
第四,你需要判斷寶寶是對說話沒有興趣還是他其實對說話有興趣但是說不上來。看到其他小朋友嘰嘰喳喳跟別人講話,寶寶始終是無動於衷,也不會感興趣地看著這些吵鬧的小孩,只顧自己在一邊安靜地玩自己的玩具;無論是誰跟寶寶說話他都像沒聽到似的,甚至還會下意識躲避聲音發出的方向,這些表現都是很典型地在傳達他“不想說話”的意願。如果你家寶寶經常對他熟悉的物品或人咿咿呀呀,還有可能會伴隨著跟大人的眼神交流,只是嘴巴里發不出清楚地說話聲音,這個就是寶寶還沒有學會很好地表達自己,問題就相對簡單多了。
說了這麼多,相信你看完心裡應該也有了一定的判斷。我理解一個母親對孩子語言發育的擔憂,但也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相信你家寶寶也會是一個健康可愛的孩子。
-
3 # 陪伴石頭的媽媽
我覺得喝奶粉應該不會導致孩子語言發育有問題,因為大多數孩子沒有母乳都會選擇奶粉餵養。
其次每個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並不完全一樣,有的早一些,不到1歲就開口了,有的晚到2歲以後才開口。正常情況下,一般有4~6個月的差異,如果超過這個時限,就要考慮言語發育遲緩。 我覺得還有就是家長太敏感了,總想這個問題孩子也會逃避,再有就是給予孩子的語言發育刺激不夠,比如日常的閱讀以及音樂欣賞,對於孩子的語言發育是非常重要的,能夠累計孩子的詞彙量。
家長還要看看孩子的舌繫帶,如果小兒伸出舌頭到口腔外面,舌頭成W狀,說明舌繫帶短了,及時解決,這會影響發音的。
回覆列表
01
寶貝喝丹麥奶粉和孩子語言發展沒有什麼具體的聯絡,但是的確會和孩子的身體發育以及身體機能會有一定的聯絡。
奶粉主要針對的是孩子的營養以及孩子成長需要的維生素、DHA等。這些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和視力發育以及對孩子腸道健康養育的需求。
02
孩子的語言發育,我們可以做什麼?
①媽媽自言自語的語言啟蒙。孩子在4-6月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語言的啟蒙,他不斷的去聽你說話你不斷的重複,他也在心裡生根發芽。很多時候你總看見一些年輕的媽媽們在自言自語,其實他們是在和孩子不斷的說話,去激發他,媽媽做一個事情就在告訴寶寶,我們現在洗澡了吧,我們吃飯了吧,我們吃的是胡蘿蔔哦,你的奶奶是什麼顏色的呢?白色的,對不對,生活日常的小事,每天重複說。這個時候孩子就在心裡默默的積累,等待爆發。
②咀嚼也會影響語言發育。6個月後孩子們開始新增輔食了,很多媽媽怕孩子消化不了或是吞食後卡住,會把東西做成泥糊狀,直到孩子1歲後,媽媽們突然發現孩子幾乎沒有什麼咀嚼能力,根據自主進食的理念,孩子在新增輔食後就可以自己手握條狀食物自己進食,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咀嚼能力,促進孩子口腔發育,為1週歲後開始說話做好肌肉鍛鍊的準備。
注:我們可以用白水清煮胡蘿蔔,土豆等軟糯的食物,切成條狀讓孩子自主進食。
③父母的耐心陪伴交流。父母遠離電子產品,在家的時候多和孩子一起玩樂,雖然孩子在1週歲前幾乎不會說話,有些孩子甚至不會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可是孩子能聽懂,他會微笑,他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用肢體語言和你交流的時候,你可以和他愉快的對話,比如孩子用指拇指著某個玩具,你可以用語言問他,你想要小轎車或是摩托車嗎?然後他點頭,你說媽媽幫助你拿過來好不好,你幫他拿過來,然後用語言告訴孩子怎麼開這個小轎車,小轎車可以做幾個人啊?等等不斷的孩子交流。
孩子再大一點可以陪著孩子聽故事、唱歌,雖然孩子不會唱,不過沒關係。他可以去認真聽和模仿。父母給孩子講故事也是很好的交流陪伴。
注: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要記住,語速適應孩子,不能過快。
④增加戶外活動,讀一讀繪本。雖然孩子可能還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但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已經開始了,可以陪著孩子去動物園,科技館、海洋公園等等,讓孩子知道世界的不一樣,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你可以指著不同的動物告訴孩子這個動物叫什麼名字,慢慢的積累,孩子詞語的累計會越來越多,如果回家可以對應繪本,那麼孩子心裡的立體感會更加強烈。
總結一下,就是爸爸媽媽說說說,說說說。無論孩子有沒有聽,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