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一個世紀,冒昧和自己相遇
——讀《無條件接納自己》
謹以此文,獻給25週歲的自己 順便給你
年輕的時候,我們想要成為任何人,唯獨除了自己。
一、成為那個很厲害很厲害的人。
在之前的很多年裡,我保持著一種持續的痛苦,那就是對學習的追求所產生的痛苦。我以為只要看了很多書,學習各種學科的知識,就能夠變成一個越來越好的人。我常常制定計劃,努力的遵守計劃,但又常常因為這些學習計劃的無法完成而感到苦惱,掙扎。我不斷的失敗、不斷的堅持、然後再次失敗,記不得反覆了多少次,就像日與夜的交替。
如果你曾強烈失望過,那麼相信,你心中一定會產生強烈的執念,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對我來說就成為了一種必須。我接受的社會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是怎樣的?你必須擁有很多很多的錢,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由;你必須吃很多的苦,才能成為人上人;你必須努力的增加自己的技能,為了以後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各種媒體渠道不斷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加深這些印象,我們的父母、周圍的朋友幾乎都在這樣的持續刺激中一個個淪陷,當然也包括自己。
我們真的可以透過某些方式而變成更好的人嗎?這樣的人不是電視裡的霸道Quattroporte,就是文化精英,當然還有我的那些朋友們。他們過著高品質的生活,他們對於生活的一切都可以打點照顧的很好,幾乎沒有他們解決不了的難題。仔細一想,我們真是的太弱了,同他們對比起來,我們簡直就是不堪一擊。所以我們崇拜知識精英、企業領袖以期望某一天自己能變成他們的樣子。我們不斷的學習,虛心聽從他們的教誨,融入自己精心的實踐,不斷的努力去實現一種蛻變,過上一種相對理想的生活。
可是,我的問題是,我們真的可以透過某種努力而成為更好的自己嗎?現在看來,我要給出的是一個否定的看法,在某些大多數時刻,努力是必要的,可是在一個偽命題面前,任何的努力都只可能將我們帶到一個更加偏離主題的地方,因為在這個環節,幸運是最大的一張底牌。但不幸的是並非所有人都將獲得祝福。幸運是隨機的!
那些夢想著成為更好的自己並不斷努力的人,就像在一臺跑步機上不停的做運動,結果很簡單,要麼堅持下來,瘦了下來,要麼運動一兩天,然後等待著跑步機揚塵。我是一個不幸的後者。可是,我無所謂了,這二者對於我來說並沒有差別。透過減肥成功而成為一個精幹苗條的人和繼續墮落保持更加厚重的贅肉,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幾乎是同樣的一回事。
康德認為,我們的價值不在於身材的胖瘦,肌肉的多少,也並不在於知識的多寡,甚至是道德的好壞。因為每個時代都有其不同的價值觀,將我們的價值觀強加到古人身上可能不會適用,而我們所有評判的條件都無時無刻不在發聲著變化,那麼,一個人的價值是怎樣推演而來的呢?
我找到了一個比康德更加簡潔的答案——我存在。因為我存在,所以,我有價值。這是一種內在的價值體系,而我們崇拜的正是一種外在的價值,這些價值關乎別人如何評判你,以及你取得的成就或錯誤的行為。事實往往是,一個無法承認自己內在價值的人,在外在價值的索求上也將經歷眾多的苦難,甚至是毀滅性的。對自我內在價值的承認,包含在三個內容裡面——認知、感受和行為,而從這三個角度出發不斷的實現自我接納是肯定自我內在價值的唯一方式。
二、自尊的力量——有條件的自我接納。
人的尊嚴一直盤桓在我們的腦海,我們做人一定要有尊嚴,如何提升一個人的自尊的,那就要求我們表現良好,過得像個理想人物,一旦我們無法表現的卓越,自尊也會逐漸在我身上失去了立足之地,所以,人類為了為人的尊嚴,不斷的要求自己要做到某些標準,就像俞敏洪曾今為了讓同學看得起自己而拼命的努力直到吐血進醫院。他本人坦誠這樣的方式是絕對錯誤的。自尊就像一把火,可以讓我燃燒起來,但是,你要不斷的添柴來重建這種溫暖,賣火柴的小女孩在點著了最後一根火柴之後去了哪兒?
三、無條件的自我接納。
陳奕迅有一首歌叫做《無條件》,如果耳熟能詳的話,相信也能找到一些關於無條件自我接納的影子。簡單的從字面上就能望文生義的東西,我想無需多言:我是一個好人,僅僅是因為我存在,我擁有思維、感受和行動,即使因為一些原因我做了壞事,也不能說明我是一個壞人。接受那些自己犯下的罪行認定,但抗辯自己是一個罪人。在初次聽到這樣的論斷之時,相信我怒不可遏。誰說不是呢,但懲罰的目的如果僅僅是為了懲罰,而不是為了改善,懲罰也就失去了意義,不討論國法法律,僅僅從我自身出發,就能發現,一個無法接納自己的、不停自我責備的自己活的有多麼痛苦,這種痛苦大部分時間同人類本身的懷疑精神相結合,而導致了更加深重的災難。那麼自我接納的情況是怎樣的呢,這種接納保留了自我的行動力,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為自己的過錯承擔責任,盡最大的力量補償他人的損失。既然錯誤已經造成,責備自我對於被損害的人不能產生任何補償(甚至心理上的都做不到),然為什麼不選擇自我接納,這樣至少保留了我們的人性,以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補償。
四、做到無條件的自我接納。
從思維認知方面來看,我們需要多讀書,或者是一些哲學理論,調整我們自己的看待自己他人與世界的方法,其次,利用想象的方法把自己置身於各種情緒困境當中,試著感受和調控自己的不健康的情緒,而轉變為健康情緒。行為方面,我最喜歡的“羞愧練習”,你可以透過做一些無傷大雅的活動,試圖分離你的內在價值與你的不當行為。比如透過在地鐵上大喊停車。這個行為看起來很蠢很神經,但是並不能說明你這個人很蠢很神經。當然最好的羞愧練習都是不經意的,當你真的面臨了那些尷尬而難受的時刻,如果你仍然能這樣去思考,便已經真正走在了無條件自我接納的路上。
五、無條件的接納他人。
當你已經試著去無條件的自我接納,那麼推己及人,相信你也可以無條件的接納他人,而放下心中的偏見,同其他人快樂的合作。且最終無條件的接納這個世界。我們並不是被邀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沒有人應當為我們做好一切準備或者鋪就成功之路,我們自己生命的意義,還得我們自己去創造。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去吧,勇敢去改變那些你可以改變的,接受那些你不能改變的,並努力去分辨兩者的區別。
四分之一個世紀,冒昧和自己相遇
——讀《無條件接納自己》
謹以此文,獻給25週歲的自己 順便給你
年輕的時候,我們想要成為任何人,唯獨除了自己。
一、成為那個很厲害很厲害的人。
在之前的很多年裡,我保持著一種持續的痛苦,那就是對學習的追求所產生的痛苦。我以為只要看了很多書,學習各種學科的知識,就能夠變成一個越來越好的人。我常常制定計劃,努力的遵守計劃,但又常常因為這些學習計劃的無法完成而感到苦惱,掙扎。我不斷的失敗、不斷的堅持、然後再次失敗,記不得反覆了多少次,就像日與夜的交替。
如果你曾強烈失望過,那麼相信,你心中一定會產生強烈的執念,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對我來說就成為了一種必須。我接受的社會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是怎樣的?你必須擁有很多很多的錢,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由;你必須吃很多的苦,才能成為人上人;你必須努力的增加自己的技能,為了以後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各種媒體渠道不斷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加深這些印象,我們的父母、周圍的朋友幾乎都在這樣的持續刺激中一個個淪陷,當然也包括自己。
我們真的可以透過某些方式而變成更好的人嗎?這樣的人不是電視裡的霸道Quattroporte,就是文化精英,當然還有我的那些朋友們。他們過著高品質的生活,他們對於生活的一切都可以打點照顧的很好,幾乎沒有他們解決不了的難題。仔細一想,我們真是的太弱了,同他們對比起來,我們簡直就是不堪一擊。所以我們崇拜知識精英、企業領袖以期望某一天自己能變成他們的樣子。我們不斷的學習,虛心聽從他們的教誨,融入自己精心的實踐,不斷的努力去實現一種蛻變,過上一種相對理想的生活。
可是,我的問題是,我們真的可以透過某種努力而成為更好的自己嗎?現在看來,我要給出的是一個否定的看法,在某些大多數時刻,努力是必要的,可是在一個偽命題面前,任何的努力都只可能將我們帶到一個更加偏離主題的地方,因為在這個環節,幸運是最大的一張底牌。但不幸的是並非所有人都將獲得祝福。幸運是隨機的!
那些夢想著成為更好的自己並不斷努力的人,就像在一臺跑步機上不停的做運動,結果很簡單,要麼堅持下來,瘦了下來,要麼運動一兩天,然後等待著跑步機揚塵。我是一個不幸的後者。可是,我無所謂了,這二者對於我來說並沒有差別。透過減肥成功而成為一個精幹苗條的人和繼續墮落保持更加厚重的贅肉,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幾乎是同樣的一回事。
康德認為,我們的價值不在於身材的胖瘦,肌肉的多少,也並不在於知識的多寡,甚至是道德的好壞。因為每個時代都有其不同的價值觀,將我們的價值觀強加到古人身上可能不會適用,而我們所有評判的條件都無時無刻不在發聲著變化,那麼,一個人的價值是怎樣推演而來的呢?
我找到了一個比康德更加簡潔的答案——我存在。因為我存在,所以,我有價值。這是一種內在的價值體系,而我們崇拜的正是一種外在的價值,這些價值關乎別人如何評判你,以及你取得的成就或錯誤的行為。事實往往是,一個無法承認自己內在價值的人,在外在價值的索求上也將經歷眾多的苦難,甚至是毀滅性的。對自我內在價值的承認,包含在三個內容裡面——認知、感受和行為,而從這三個角度出發不斷的實現自我接納是肯定自我內在價值的唯一方式。
二、自尊的力量——有條件的自我接納。
人的尊嚴一直盤桓在我們的腦海,我們做人一定要有尊嚴,如何提升一個人的自尊的,那就要求我們表現良好,過得像個理想人物,一旦我們無法表現的卓越,自尊也會逐漸在我身上失去了立足之地,所以,人類為了為人的尊嚴,不斷的要求自己要做到某些標準,就像俞敏洪曾今為了讓同學看得起自己而拼命的努力直到吐血進醫院。他本人坦誠這樣的方式是絕對錯誤的。自尊就像一把火,可以讓我燃燒起來,但是,你要不斷的添柴來重建這種溫暖,賣火柴的小女孩在點著了最後一根火柴之後去了哪兒?
三、無條件的自我接納。
陳奕迅有一首歌叫做《無條件》,如果耳熟能詳的話,相信也能找到一些關於無條件自我接納的影子。簡單的從字面上就能望文生義的東西,我想無需多言:我是一個好人,僅僅是因為我存在,我擁有思維、感受和行動,即使因為一些原因我做了壞事,也不能說明我是一個壞人。接受那些自己犯下的罪行認定,但抗辯自己是一個罪人。在初次聽到這樣的論斷之時,相信我怒不可遏。誰說不是呢,但懲罰的目的如果僅僅是為了懲罰,而不是為了改善,懲罰也就失去了意義,不討論國法法律,僅僅從我自身出發,就能發現,一個無法接納自己的、不停自我責備的自己活的有多麼痛苦,這種痛苦大部分時間同人類本身的懷疑精神相結合,而導致了更加深重的災難。那麼自我接納的情況是怎樣的呢,這種接納保留了自我的行動力,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為自己的過錯承擔責任,盡最大的力量補償他人的損失。既然錯誤已經造成,責備自我對於被損害的人不能產生任何補償(甚至心理上的都做不到),然為什麼不選擇自我接納,這樣至少保留了我們的人性,以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補償。
四、做到無條件的自我接納。
從思維認知方面來看,我們需要多讀書,或者是一些哲學理論,調整我們自己的看待自己他人與世界的方法,其次,利用想象的方法把自己置身於各種情緒困境當中,試著感受和調控自己的不健康的情緒,而轉變為健康情緒。行為方面,我最喜歡的“羞愧練習”,你可以透過做一些無傷大雅的活動,試圖分離你的內在價值與你的不當行為。比如透過在地鐵上大喊停車。這個行為看起來很蠢很神經,但是並不能說明你這個人很蠢很神經。當然最好的羞愧練習都是不經意的,當你真的面臨了那些尷尬而難受的時刻,如果你仍然能這樣去思考,便已經真正走在了無條件自我接納的路上。
五、無條件的接納他人。
當你已經試著去無條件的自我接納,那麼推己及人,相信你也可以無條件的接納他人,而放下心中的偏見,同其他人快樂的合作。且最終無條件的接納這個世界。我們並不是被邀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沒有人應當為我們做好一切準備或者鋪就成功之路,我們自己生命的意義,還得我們自己去創造。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去吧,勇敢去改變那些你可以改變的,接受那些你不能改變的,並努力去分辨兩者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