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海沉鉤

    清聖祖是康熙大帝,他是清第三代領導核心。那時治國理政還沒有忘記初心,那是清王朝國力還在爬坡!假如換成光緒也會強大起來!

  • 2 # 破土0

    清聖祖即是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1722年),即康熙帝,順治帝第三子,清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8歲登基。16歲挫敗權臣鰲拜奪回大權。軍事上削三藩,收臺灣、驅沙俄,創“多倫會盟”聯盟蒙古。政治上中央集權,籠絡漢族士人。晚年吏治敗壞,對繼承人選擇的舉棋不定釀成了九子奪嫡的局面。1722年崩於暢春園,死後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

    康熙帝無疑是一個偉大的明君,他的功績對清朝統治近300年奠定了基礎,後世對他也有很高的評價,有人評他是“千古一帝”。

    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載湉四歲登基,由慈禧,慈安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至18歲。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1898年,光緒帝啟用康有為,梁啟超等進行“戊戌變法”,但變法危及封建守舊勢力的利益,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囚禁慈禧,但被袁出賣,從此被慈禧幽禁在頤和園。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光緒三十四年,光緒帝暴死,終年38歲。廟號德宗,葬於河北易縣崇陵。

    光緒帝並非昏君、暴君,相反的,光緒帝還是有些能力和作為的,奈何當時是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大權都掌握在手中,光緒帝處處受制,再聖明的君主也無能為力。

    況且光緒帝時期的清王朝已經閉關鎖國多年,國力孱弱,偌大一個國家腐朽透頂,列強虎視眈眈,清王朝已經搖搖欲墜。

    即使雄才大略的康熙帝來到光緒帝的年代,依然扶不起這將要傾倒的腐朽大廈。這是清王朝後期的體制孱弱和腐朽所決定的,又值國外勢力強盛無比,盯著這大蛋糕摩拳擦掌。內憂外患之下,換了誰來,都註定清王朝的滅亡。

  • 3 # 歷史花布雨

    光緒和康熙一樣,都是少年繼位,不同的是康熙擒殺鰲拜,成功掌握了政權,而光緒始終生活在慈禧的陰影之下。平心而論,與歷史上許多昏庸的皇帝相比,光緒皇帝並不是很糟糕,他除保持著清朝皇帝的刻苦勤政之外,做皇帝的能力也不差,在16歲就具有了“披閱章奏,論斷古今,剖決是非”的能力,或許比康熙有所不足,但至少也算中人。然而,再厲害的人物都會被歷史侷限,在光緒年間,清朝依然走上末路,崩潰已成定局,絕不會因換一個傀儡就有所改變。

    公元1887年,載湉繼位的第十三個年頭,此時他十六歲,本來按清朝祖訓,此時光緒皇帝應該獨自處理政事了,但他不能,因為慈禧太后不願意。康熙皇帝當年可以毫無心理壓力的利用摔跤少年擒殺鰲拜,但是光緒不可以,古人以孝治天下,他不能殺死這個名義上母后,實際上的姨娘。而且從1861年,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掌握清朝大權以來,至此已經二十多個年頭了,可以說是根深蒂固,黨羽豐厚,光緒皇帝無法撼動慈禧的威嚴。既然都是傀儡,換成玄燁又有什麼不同呢?

    1894年,日本侵略北韓,光緒下諭旨對日宣戰,同時督令李鴻章加兵備餉,並要求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但沒人聽從命令。最終,北洋海軍因軍艦沒有及時更新換代,年久失修,航速不夠,炮彈啞火輸掉了甲午海戰,北洋艦隊覆沒。

    1895年,李鴻章本著“宗社為重,邊徼為輕”的思想,與日本草簽《馬關條約》,其內容之苛刻,讓光緒皇帝無法容忍,拒絕在條約上用印。此時,清朝內部拒絕與日本議和的聲音也成鼎沸之勢,康有為聯合在北京參加會試的1300名舉子,"公車上書"要求拒和、遷都、變法。光緒皇帝向慈禧太后請求,以遷都的方式與日本週旋,拒絕議和,但沒有用,依然沒人聽從。最終,在慈禧的嚴令之下,光緒萬不得已用印簽字。

    1898年,光緒皇帝支援康有為、梁啟超施行“戊戌變法”,想要在大清帝國風雨飄搖之際,做最後的努力,變法強國。雖然這些變革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但畢竟也體現了光緒皇帝變法圖強的決心,如果順利實施,起碼能讓國家稍稍強大一些。然而一切的努力都沒有用,僅僅百日之後,慈禧就發動了戊戌政變,變法流產,光緒成為無枷之囚。之後清朝又經歷了義和團和八國聯軍侵華,最終在1908年,38歲的光緒身亡,死在了慈禧太后的前面。三年後,辛亥革命爆發。再一年,清朝滅亡。

    在被幽禁的日子,光緒仍然刻苦研讀西方各國的律法,以求有朝一日能再次掌政之時,能再度掀起變法。然而,歷史沒有給他機會,在他的一生都沒有擺脫慈禧的陰影。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他有康熙皇帝的心智又能怎樣呢?大廈將傾,一人之力豈能阻攔,歷史車輪碾過,清朝難免滅亡。

  • 4 # 一束小草

    前清的統治者是有所作為的,無論是在軍事上.農業上.吏治上都較其他朝代有所發展,尤其是清朝到了第四位皇帝登基,清朝的各個方面都有不錯的發展。

    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就是康熙,廟號清聖祖,名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1722年12月),康熙帝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n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

    到了少年時代,康熙一舉挫敗了權臣鰲拜的挑釁.示威,完全奪回了朝廷的大權。

    成年後康熙帝親自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剿滅。對外康熙帝對沙俄的戰爭也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同時消滅了在臺灣的明鄭勢力,三徵臈爾丹,打敗臈爾丹的入侵。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重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人士,到了晚年,出現不理朝政的現象,導致吏治敗壞層出不窮。

    清朝的另一位皇帝光緒,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光緒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去世,由慈禧一人垂簾聽政,一直到十八歲親政,名義上大權歸光緒,但實際上大權扔在慈禧的手裡。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遭到以慈禧太后為手的強烈反對,後被慈禧太后幽禁中南海瀛臺,變法失敗,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去世,享年38歲。光緒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掌控,未曾掌握實權,沒有什麼做為。如果由康熙帝此時統治,康熙帝的手段較強悍,辦事果斷,可能大清滅亡不會那麼早,但是,此時清朝以是內外交困,農民起義不斷,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大清的氣數已盡,既變康熙活著,也無能為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我兩次胎停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