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結婚?“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在現實社會中對此類問題進行認真思索再決定結婚的人似乎不是很多。只有在嚐到了不如意的婚姻苦澀之後,人們才回想起當初稀奇古怪的結婚目的:為農村轉城市戶口,為對方一張“文憑”,圖對方有海外關係,為錢,為單位分房,為養老尋伴,為年紀大了趕“任務”等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結婚是安身立命的前提,是“成人”的標誌,是對後半世的“投資”。現在,面對現代社會離婚率的增加,面對性自由、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等等令人困惑的社會問題,不管是未婚者還是已婚者,都已在認真考慮和認識結婚的意義。結婚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透過以下四方面的敘述就能管窺一二。1.社會的需要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具有三元性,即家庭角色、個人角色和社會角色。家庭角色指在家庭中充當的角色,如父親或母親、丈夫或妻子、兒子或女兒;個人角色具有個人的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愛與被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社會角色則表示個人在社會的地位、作用以及與他人的聯絡。因此,任何一個人,不僅僅是生物的個體,還具有社會屬性。人的一切活動都受法律法規、倫理道德、社會規範和個人需要的限制或制約,人們的婚姻戀愛同樣是社會的需要。婚姻法規定,符合結婚年齡的男女從登記結婚的時候起就成為夫妻,獲得社會和法律的承認,意味著兩個人的共同體和社會之間產生了相互關係。一方面成為夫妻的兩個人需要獲得法律和道德上的保護,以達到性生活的合法化;另一方面,社會對夫妻雙方賦予了他們的職責和義務,透過性生活達到生殖的目的,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有穩定家庭、養育孩子和贍養老人的義務。2.生理的需要結婚的意義主要是由於生理上的需要,具體的可分為兩個方面:(1)健康。眾所周知,已婚者要比未婚者長壽,而且到了一定的年齡,夫妻間有一人死亡會加速另一人(特別是男性)的死亡。在現代社會中,無生活規律,徹夜打麻將,玩耍或暴飲暴食而損害健康的未婚男子很多,因此,結婚生活對於維持健康具有很大的意義。結婚能夠保證身體健康所必需的均衡飲食,保證有規律的清潔生活,以及心理衛生等要素。從心理衛生的角度講,只有始終抱著某種人生目的和信仰,才能自強不息地奮鬥向上,而結婚生活必須透過雙方的相互協助才能維持,為了使婚姻生活價值更高,雙方都要發揮作用,作出努力,其中有辛苦,更具有生存意義。這些適度的精神緊張是活力的源泉,進而有利於促進身體的健康。退休後的丈夫和從養育孩子的辛勞中解脫出來的主婦,反而訴說自己健康情況不佳,便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2)性慾。“食色,性也”。性慾是人的本能活動,一般到了青春發育期,人體腦下垂體、生殖腺(睪丸、卵巢)各自都分泌性激素,其結果便產生了性慾,性慾可以週而復始地產生性衝動。如果以符合社會習慣的方式使性衝動獲得渲洩,性的滿足則會伴有滿足和安心的感覺,精神也格外飽滿。這就是結婚的生理需要。在性慾得不到適當滿足的時候,會帶來失眠、機能低下、焦慮、緊張以及輕度歇斯底里等神經症的現象,甚者在情緒興奮、缺乏理智的情況下導致破壞、放火、強姦、殺人等罪行。男性和女性對性慾的不滿足所表現的行為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男性對性感到不滿足是在肉體上的,即不能盡情地射精就感到不滿足;而女性大多是感情上的不滿,即失去愛情或失望帶來的不滿。在得不到性滿足的情況下,男性可以透過手淫這種自慰的方式得到替代性的快感;女性則大多不易靠本身力量來消除不滿。最合法、合理地解決性不滿的方法是夫妻之間具有和諧的性生活。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要想獲得和諧的性生活是極為複雜的,它與雙方的生理、心理成份有著密切的關係。雖然靠夫妻雙方的相互幫助大體上可以達到,可有時卻差強人意,何況性生活的和諧與否在婚前是難以預測的。3.精神的需要現代人的戀愛婚姻有更豐富的內涵,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精神的需要。對於這個問題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敘述:(1)愛情的慾望。很難想象現代人不經過戀愛而結婚的夫妻生活是如何的。人類渴望愛情、追求愛情和維護愛情是婚姻的基本過程。一般來講愛情的慾望有兩種;想得到愛情的被動慾望和給予愛情的能動慾望。愛情的這兩種慾望與男女本質上的差異密切相關,女性強烈地傾向於前者,男性則傾向於後者。因此,依靠愛情慾望彌合兩性差異,可維持男女關係的和睦。眾所周知,對異性的愛情是逐步發展的,從友情轉化為愛情,再透過結婚變為夫妻之愛。愛情是由感情因素和性愛因素組成的,在友情關係中,完全是感情因素維繫的;在戀愛關係中,隨著戀愛朝縱深發展,性愛因素逐漸增大;夫妻之愛則是兩種因素各佔一半,而且感情因素的比重越大,婚姻關係越是安定持久,反之則婚姻關係容易破裂。這是因為隨著性愛因素的增大,獨佔對方愛情的慾望亦隨之強烈,由此產生的損害對方尊嚴、干擾對方自由的行為,會影響婚姻關係。因此,人類完整的愛情應建立在尊重對方人格的基礎之上。(2)獨立的慾望。人進入青春期後,身體上、生理上逐漸發育成熟。隨著對外界事物的看法從主觀轉為客觀,從理想主義轉為現實主義,從好高騖遠到穩重,均是心理成熟的標誌。心理成熟的男女有強烈的獨立慾望,不願意長期與父母、長輩住在一起,以免被他人認為還是個孩子,而希望早一點戀愛結婚,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或女人。(3)歸屬的慾望。透過結婚,不僅滿足了愛情的慾望和獨立的慾望,而且被社會承認長大成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有了一個被承認的、屬於自己的生活小天地,歸屬的慾望得到了滿足。結婚前的青年人具有孤獨的兩面性,即害怕孤獨,同時又追求孤獨。當同一層次的親朋好友們一個個相繼結婚後,他(她)的孤獨感便會與日俱增,隨著年齡的增加,渴望結婚、尋找歸屬的慾望也就變得非常強烈。4.物質的需要不管男女在身體上和精神上是多麼成熟,為了維持婚後的生活,衣食住行的適度滿足是必需的,婚姻需要一定的經濟、物質作基礎。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結婚的費用高得令人咋舌,這與我們上一代人在物質十分匱乏的情況下含辛茹苦地養育兒女,嘔心瀝血地積聚錢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做父母的把自己的過去以及將來的夢幻寄託在孩子身上,因此不惜花費巨資為孩子操辦婚禮。當然,在年輕人中靠自力更生建立小家庭的也很多。商品經濟的飛速發展為年輕人創造了獲得財富的有利條件,因此,年輕人在結婚時對待物質和經濟都持過分樂觀的態度。然而,以財產為目的的結婚或婚前虛榮的交往卻是婚後容易導致感情破裂的重要因素。
“我為什麼要結婚?“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在現實社會中對此類問題進行認真思索再決定結婚的人似乎不是很多。只有在嚐到了不如意的婚姻苦澀之後,人們才回想起當初稀奇古怪的結婚目的:為農村轉城市戶口,為對方一張“文憑”,圖對方有海外關係,為錢,為單位分房,為養老尋伴,為年紀大了趕“任務”等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結婚是安身立命的前提,是“成人”的標誌,是對後半世的“投資”。現在,面對現代社會離婚率的增加,面對性自由、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等等令人困惑的社會問題,不管是未婚者還是已婚者,都已在認真考慮和認識結婚的意義。結婚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透過以下四方面的敘述就能管窺一二。1.社會的需要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具有三元性,即家庭角色、個人角色和社會角色。家庭角色指在家庭中充當的角色,如父親或母親、丈夫或妻子、兒子或女兒;個人角色具有個人的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愛與被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社會角色則表示個人在社會的地位、作用以及與他人的聯絡。因此,任何一個人,不僅僅是生物的個體,還具有社會屬性。人的一切活動都受法律法規、倫理道德、社會規範和個人需要的限制或制約,人們的婚姻戀愛同樣是社會的需要。婚姻法規定,符合結婚年齡的男女從登記結婚的時候起就成為夫妻,獲得社會和法律的承認,意味著兩個人的共同體和社會之間產生了相互關係。一方面成為夫妻的兩個人需要獲得法律和道德上的保護,以達到性生活的合法化;另一方面,社會對夫妻雙方賦予了他們的職責和義務,透過性生活達到生殖的目的,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有穩定家庭、養育孩子和贍養老人的義務。2.生理的需要結婚的意義主要是由於生理上的需要,具體的可分為兩個方面:(1)健康。眾所周知,已婚者要比未婚者長壽,而且到了一定的年齡,夫妻間有一人死亡會加速另一人(特別是男性)的死亡。在現代社會中,無生活規律,徹夜打麻將,玩耍或暴飲暴食而損害健康的未婚男子很多,因此,結婚生活對於維持健康具有很大的意義。結婚能夠保證身體健康所必需的均衡飲食,保證有規律的清潔生活,以及心理衛生等要素。從心理衛生的角度講,只有始終抱著某種人生目的和信仰,才能自強不息地奮鬥向上,而結婚生活必須透過雙方的相互協助才能維持,為了使婚姻生活價值更高,雙方都要發揮作用,作出努力,其中有辛苦,更具有生存意義。這些適度的精神緊張是活力的源泉,進而有利於促進身體的健康。退休後的丈夫和從養育孩子的辛勞中解脫出來的主婦,反而訴說自己健康情況不佳,便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2)性慾。“食色,性也”。性慾是人的本能活動,一般到了青春發育期,人體腦下垂體、生殖腺(睪丸、卵巢)各自都分泌性激素,其結果便產生了性慾,性慾可以週而復始地產生性衝動。如果以符合社會習慣的方式使性衝動獲得渲洩,性的滿足則會伴有滿足和安心的感覺,精神也格外飽滿。這就是結婚的生理需要。在性慾得不到適當滿足的時候,會帶來失眠、機能低下、焦慮、緊張以及輕度歇斯底里等神經症的現象,甚者在情緒興奮、缺乏理智的情況下導致破壞、放火、強姦、殺人等罪行。男性和女性對性慾的不滿足所表現的行為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男性對性感到不滿足是在肉體上的,即不能盡情地射精就感到不滿足;而女性大多是感情上的不滿,即失去愛情或失望帶來的不滿。在得不到性滿足的情況下,男性可以透過手淫這種自慰的方式得到替代性的快感;女性則大多不易靠本身力量來消除不滿。最合法、合理地解決性不滿的方法是夫妻之間具有和諧的性生活。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要想獲得和諧的性生活是極為複雜的,它與雙方的生理、心理成份有著密切的關係。雖然靠夫妻雙方的相互幫助大體上可以達到,可有時卻差強人意,何況性生活的和諧與否在婚前是難以預測的。3.精神的需要現代人的戀愛婚姻有更豐富的內涵,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精神的需要。對於這個問題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敘述:(1)愛情的慾望。很難想象現代人不經過戀愛而結婚的夫妻生活是如何的。人類渴望愛情、追求愛情和維護愛情是婚姻的基本過程。一般來講愛情的慾望有兩種;想得到愛情的被動慾望和給予愛情的能動慾望。愛情的這兩種慾望與男女本質上的差異密切相關,女性強烈地傾向於前者,男性則傾向於後者。因此,依靠愛情慾望彌合兩性差異,可維持男女關係的和睦。眾所周知,對異性的愛情是逐步發展的,從友情轉化為愛情,再透過結婚變為夫妻之愛。愛情是由感情因素和性愛因素組成的,在友情關係中,完全是感情因素維繫的;在戀愛關係中,隨著戀愛朝縱深發展,性愛因素逐漸增大;夫妻之愛則是兩種因素各佔一半,而且感情因素的比重越大,婚姻關係越是安定持久,反之則婚姻關係容易破裂。這是因為隨著性愛因素的增大,獨佔對方愛情的慾望亦隨之強烈,由此產生的損害對方尊嚴、干擾對方自由的行為,會影響婚姻關係。因此,人類完整的愛情應建立在尊重對方人格的基礎之上。(2)獨立的慾望。人進入青春期後,身體上、生理上逐漸發育成熟。隨著對外界事物的看法從主觀轉為客觀,從理想主義轉為現實主義,從好高騖遠到穩重,均是心理成熟的標誌。心理成熟的男女有強烈的獨立慾望,不願意長期與父母、長輩住在一起,以免被他人認為還是個孩子,而希望早一點戀愛結婚,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或女人。(3)歸屬的慾望。透過結婚,不僅滿足了愛情的慾望和獨立的慾望,而且被社會承認長大成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有了一個被承認的、屬於自己的生活小天地,歸屬的慾望得到了滿足。結婚前的青年人具有孤獨的兩面性,即害怕孤獨,同時又追求孤獨。當同一層次的親朋好友們一個個相繼結婚後,他(她)的孤獨感便會與日俱增,隨著年齡的增加,渴望結婚、尋找歸屬的慾望也就變得非常強烈。4.物質的需要不管男女在身體上和精神上是多麼成熟,為了維持婚後的生活,衣食住行的適度滿足是必需的,婚姻需要一定的經濟、物質作基礎。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結婚的費用高得令人咋舌,這與我們上一代人在物質十分匱乏的情況下含辛茹苦地養育兒女,嘔心瀝血地積聚錢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做父母的把自己的過去以及將來的夢幻寄託在孩子身上,因此不惜花費巨資為孩子操辦婚禮。當然,在年輕人中靠自力更生建立小家庭的也很多。商品經濟的飛速發展為年輕人創造了獲得財富的有利條件,因此,年輕人在結婚時對待物質和經濟都持過分樂觀的態度。然而,以財產為目的的結婚或婚前虛榮的交往卻是婚後容易導致感情破裂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