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弱水三千3003

      “包容”是齊文化的精髄思想:《管子》是齊文化的重要典籍,包含齊國的治國理念。《管子》的包容思想,在君主表現為得人的思想。《管子》認為,必須崇尚賢人,聽取不同的聲音,使士人能夠說出君主的過失,以改進政治。《管子》具有謙厚安靜的思想,認為既然天地公平無私,君主也應虛心聽取別人的建議。《管子》反對驕傲自滿,強調說,有的國家自己覺得強大無比,這樣的國家不可以仕任;有的家族認為自己富貴無比,這樣的家族不要將女兒嫁過去;驕傲自滿的人,不要與他交往。“日極則仄,月滿則虧”,盛極之後必然衰敗。唯有包容,才能有所成就,因為“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髙。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明主包容眾才,任人之長,必然成就偉大功業。

      齊文化的包容性,在姜太公時期奠定基礎,到齊桓公時期全面展現,其精髓主要表現在《管子》一書中。田齊時期,包容思想在稷下學宮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齊文化的包容性,是歷代累積的結果,在齊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中有多角度的展示,這也是君臣共同努力的結果。齊文化的包容性,形成了齊國的大國之風。直至漢武帝時,司馬遷發現齊地百姓生性闊達,聰明才智不外露,齊文化的包容性已融入齊人的生活中,成為齊人品格的組成部分。司馬遷非常感慨,說:“洋洋哉,固大國之風也。”這是齊文化包容性的充分展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時間喝姜水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