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劇《書劍恩仇錄》的人遠多於看小說原著的人,電視劇中紅花會是反清復明的,但是原著中可不是,書中也從沒出現過反清復明這幾個字,更沒有這方面的情節。
按原文來說,應該是“恢復漢家山河”,因為清朝是男子辮子頭、女的旗袍裝,這是關外滿族遊牧民族方便打獵的裝束,不是漢人的裝束,所以後來陳家洛與乾隆定下的約定是把清兵都撤到關外,恢復漢人裝束而已,因為乾隆時期也算是國泰民安,社會並不動盪,想反朝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說反清復明,那只是之前拍電視劇的編導修改劇情而已,原著中沒有反清復明的意思。就算是要復明,也得有明朝遺孤才行啊,可是文中連明朝遺孤的影子都沒有,談何復明?
裡面講了乾隆皇帝的一些事情,這是作者金庸老先生從小聽到的流傳在家鄉的關於乾隆身世的傳說罷了,所以金庸老先生就刻畫了各種劇情。
小說中講的是乾隆是大臣陳世倌的大兒子,乾隆出生時也正是雍正的孩子出生,只是當時康熙諸子爭奪儲嫡,明爭暗鬥,無所不用其極,籠絡大臣,雍正名叫允禎,知道康熙猶豫不決,其他幾個兄弟才能都不在自己之下,幾個兄弟勢均力敵,所以皇帝選擇儲君時,不但要比較幾個皇子的才幹,也要看孫輩的能力了,畢竟立儲是長久的事情,皇子死了,黃孫就是皇帝。如果皇子英明,黃孫昏庸,也非常遠之策。允禎當時已有一子,但懦弱無能,康熙也不喜歡,允禎知道就憑這一點就很吃虧了,滿盼再生一個兒子,哪知生出來的卻是女兒。允禎想要做皇帝,湊巧陳世倌生了個兒子,就強行給掉包了。允禎在諸皇子中最是手段狠辣,陳世倌哪敢聲張?
這換過去的孩子取名叫弘曆,就是後來的乾隆。乾隆從小就聰穎武勇,六歲能誦《愛蓮說》,九歲跟康熙出去打獵,遭遇驚險大難不死,康熙認為此子福大命大,兼之文武雙全,所以後來的皇位就落在允禎身上了。
允禎能做皇帝,全憑這假兒子之力,所以終雍正一朝,海寧陳家榮寵無比,雍正一來是報答,二來是籠絡,免得陳家有所怨而洩露這天大秘密。
但是這秘密肯定是有的,雙方父母肯定是知道的,但是做了皇后的允禎媳婦肯定是不會說的,大家也都知道乾隆皇帝肯定是皇太后生的。
那邊的奶孃和親孃肯定也是有秘密的,所以,整篇小說除了描述因“書”與“劍”引出來的種種江湖恩仇之外,就是乾隆要親眼看看能證明自己身世的秘密證據。
陳家洛在回疆天山那邊跟著師父袁士霄學武,十年未歸,等回來的時候,父母都去世了,母親留給他的書信在陳家洛乾爹於萬亭那裡,於萬亭受陳母臨終所託,去給乾隆說了他的身世秘密,於萬亭是紅花會的創始人。他去皇宮時帶了紅花會四當家文泰來一塊去的,後來,於萬亭也因故病逝。乾隆想知道確切的秘密證據,就派人抓了文泰來,於是紅花會一路救文泰來,故事就這麼一層層鋪展開來。
後來陳家洛與乾隆見面,乾隆也認了這個弟弟,看到弟弟也是武功很高,才華也不錯,想讓陳家洛入朝為官,但是陳家洛只願縱情於江湖,乾隆也無法強迫。陳家洛說你雖然是皇帝,但是卻是漢人,所以要做漢人的皇帝,不是滿清的皇帝。
乾隆也明白了陳家洛的意思,把滿人趕出關外,然後“奮發鷹揚,建立萬代不易之基”。乾隆後來也曾幾次下令宮中朝中改服漢人衣冠,但是都被太后和滿洲大臣攔住,心想倘若真的依陳家洛的話,把滿人趕出關外,重還漢家天下,自己就是陳姓皇朝的開國之主,功業實可上比劉邦、李世民了。
乾隆知道驅逐滿人出關,回覆漢人天下,這本是美事一樁,但是自己能做的就是把滿洲士兵給調出關外,其他事情也得慢慢來,但是自己在穿上戲服的漢裝時,卻被皇太后給看到了。
皇太后也知道了海寧陳家的兒子與乾隆見面了,看到乾隆穿漢人衣衫,吃漢人的飯菜,心知乾隆已知秘密,於是問乾隆:“是不是滿洲人做厭了,真要恢復漢家衣冠,要把滿洲人滅盡殺絕嗎?”
乾隆也是心虛啊,只好說:陳家洛黨羽眾多,手下有不少武功高強的亡命之徒,所以兒子也是一直和他敷衍,是要找個良機,把他們一網打盡。太后聽了稍作寬心。
然後,太后把乾隆帶到武英殿正殿,把乾隆的兵權分給了宗室皇室貴族其他八人,還拿出了雍正留下的遺詔,遺詔上注著一行小字:國家有變,著八旗親王會同開拆。
乾隆看到後臉色大變,原來雍正早就防到日後機密洩露,如果自己敢於變更祖宗遺規,甚至反滿興漢,遺詔中必定命八旗親王廢他而另立新君。
太后佈置完了讓和親王把遺詔送到雍和宮綏成殿,派一百名親兵日夜看守。還說:就是有今上御旨,也不能離開一步。
後來,乾隆為了應付太后,說是要請紅花會眾英雄吃飯,把他們一舉全滅,太后允了。只不過乾隆把宴會地點選在了雍和宮,真實目的是為了把那個遺詔給燒了毀了。
接下來就是雍和宮裡發生的事,太后派人上毒酒,被識破,然後開打,乾隆則是重點派人把看守綏成殿的親兵給殺完,然後放火把綏成殿連帶遺詔全給燒了。
最後的結果是誰的目的都沒有達成,太后的殺手鐧沒了,乾隆的兵權也沒了,陳家洛與乾隆又反目了,計劃也泡湯了。
所以,這部小說別說是反清復明了,連反清也算是勉強可說的。
看電視劇《書劍恩仇錄》的人遠多於看小說原著的人,電視劇中紅花會是反清復明的,但是原著中可不是,書中也從沒出現過反清復明這幾個字,更沒有這方面的情節。
按原文來說,應該是“恢復漢家山河”,因為清朝是男子辮子頭、女的旗袍裝,這是關外滿族遊牧民族方便打獵的裝束,不是漢人的裝束,所以後來陳家洛與乾隆定下的約定是把清兵都撤到關外,恢復漢人裝束而已,因為乾隆時期也算是國泰民安,社會並不動盪,想反朝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說反清復明,那只是之前拍電視劇的編導修改劇情而已,原著中沒有反清復明的意思。就算是要復明,也得有明朝遺孤才行啊,可是文中連明朝遺孤的影子都沒有,談何復明?
裡面講了乾隆皇帝的一些事情,這是作者金庸老先生從小聽到的流傳在家鄉的關於乾隆身世的傳說罷了,所以金庸老先生就刻畫了各種劇情。
小說中講的是乾隆是大臣陳世倌的大兒子,乾隆出生時也正是雍正的孩子出生,只是當時康熙諸子爭奪儲嫡,明爭暗鬥,無所不用其極,籠絡大臣,雍正名叫允禎,知道康熙猶豫不決,其他幾個兄弟才能都不在自己之下,幾個兄弟勢均力敵,所以皇帝選擇儲君時,不但要比較幾個皇子的才幹,也要看孫輩的能力了,畢竟立儲是長久的事情,皇子死了,黃孫就是皇帝。如果皇子英明,黃孫昏庸,也非常遠之策。允禎當時已有一子,但懦弱無能,康熙也不喜歡,允禎知道就憑這一點就很吃虧了,滿盼再生一個兒子,哪知生出來的卻是女兒。允禎想要做皇帝,湊巧陳世倌生了個兒子,就強行給掉包了。允禎在諸皇子中最是手段狠辣,陳世倌哪敢聲張?
這換過去的孩子取名叫弘曆,就是後來的乾隆。乾隆從小就聰穎武勇,六歲能誦《愛蓮說》,九歲跟康熙出去打獵,遭遇驚險大難不死,康熙認為此子福大命大,兼之文武雙全,所以後來的皇位就落在允禎身上了。
允禎能做皇帝,全憑這假兒子之力,所以終雍正一朝,海寧陳家榮寵無比,雍正一來是報答,二來是籠絡,免得陳家有所怨而洩露這天大秘密。
但是這秘密肯定是有的,雙方父母肯定是知道的,但是做了皇后的允禎媳婦肯定是不會說的,大家也都知道乾隆皇帝肯定是皇太后生的。
那邊的奶孃和親孃肯定也是有秘密的,所以,整篇小說除了描述因“書”與“劍”引出來的種種江湖恩仇之外,就是乾隆要親眼看看能證明自己身世的秘密證據。
陳家洛在回疆天山那邊跟著師父袁士霄學武,十年未歸,等回來的時候,父母都去世了,母親留給他的書信在陳家洛乾爹於萬亭那裡,於萬亭受陳母臨終所託,去給乾隆說了他的身世秘密,於萬亭是紅花會的創始人。他去皇宮時帶了紅花會四當家文泰來一塊去的,後來,於萬亭也因故病逝。乾隆想知道確切的秘密證據,就派人抓了文泰來,於是紅花會一路救文泰來,故事就這麼一層層鋪展開來。
後來陳家洛與乾隆見面,乾隆也認了這個弟弟,看到弟弟也是武功很高,才華也不錯,想讓陳家洛入朝為官,但是陳家洛只願縱情於江湖,乾隆也無法強迫。陳家洛說你雖然是皇帝,但是卻是漢人,所以要做漢人的皇帝,不是滿清的皇帝。
乾隆也明白了陳家洛的意思,把滿人趕出關外,然後“奮發鷹揚,建立萬代不易之基”。乾隆後來也曾幾次下令宮中朝中改服漢人衣冠,但是都被太后和滿洲大臣攔住,心想倘若真的依陳家洛的話,把滿人趕出關外,重還漢家天下,自己就是陳姓皇朝的開國之主,功業實可上比劉邦、李世民了。
乾隆知道驅逐滿人出關,回覆漢人天下,這本是美事一樁,但是自己能做的就是把滿洲士兵給調出關外,其他事情也得慢慢來,但是自己在穿上戲服的漢裝時,卻被皇太后給看到了。
皇太后也知道了海寧陳家的兒子與乾隆見面了,看到乾隆穿漢人衣衫,吃漢人的飯菜,心知乾隆已知秘密,於是問乾隆:“是不是滿洲人做厭了,真要恢復漢家衣冠,要把滿洲人滅盡殺絕嗎?”
乾隆也是心虛啊,只好說:陳家洛黨羽眾多,手下有不少武功高強的亡命之徒,所以兒子也是一直和他敷衍,是要找個良機,把他們一網打盡。太后聽了稍作寬心。
然後,太后把乾隆帶到武英殿正殿,把乾隆的兵權分給了宗室皇室貴族其他八人,還拿出了雍正留下的遺詔,遺詔上注著一行小字:國家有變,著八旗親王會同開拆。
乾隆看到後臉色大變,原來雍正早就防到日後機密洩露,如果自己敢於變更祖宗遺規,甚至反滿興漢,遺詔中必定命八旗親王廢他而另立新君。
太后佈置完了讓和親王把遺詔送到雍和宮綏成殿,派一百名親兵日夜看守。還說:就是有今上御旨,也不能離開一步。
後來,乾隆為了應付太后,說是要請紅花會眾英雄吃飯,把他們一舉全滅,太后允了。只不過乾隆把宴會地點選在了雍和宮,真實目的是為了把那個遺詔給燒了毀了。
接下來就是雍和宮裡發生的事,太后派人上毒酒,被識破,然後開打,乾隆則是重點派人把看守綏成殿的親兵給殺完,然後放火把綏成殿連帶遺詔全給燒了。
最後的結果是誰的目的都沒有達成,太后的殺手鐧沒了,乾隆的兵權也沒了,陳家洛與乾隆又反目了,計劃也泡湯了。
所以,這部小說別說是反清復明了,連反清也算是勉強可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