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秋夜靜語
-
2 # Z老師說教育
我是高中教師,從我的角度看,這樣做是完全錯誤的!
下面我來談談這樣認為的原因:
01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人才的衡量標準有哪些?肯定不只是成績優異,不然就沒有高分低能,社會巨嬰的說法了。孩子大了,家長要學會放手,其他學生能做到的,為什麼自己孩子做不到?是孩子做不到還是家長認為孩子做不到?如果是孩子做不好,家長現在應該做的是反思而不是代勞。
02
為什麼高中階段普遍採用寄宿制呢?原因是孩子大了足夠自理,同時寄宿制能給孩子學習帶來很多隱形的好處。家長辭職陪讀,一定是租房走讀了。相比而言,弊大於利。舉兩個簡單例子:其一,在校晚上9:40放學,二十分鐘洗漱完畢,熄燈就寢,試問走讀學生能做到嗎?耽誤的時間,紀律性如何保障?其二,考試結束,孩子發揮不好,回到宿舍,大家一塊吐槽吐槽考試題,彼此發發牢騷,也許就一笑了之。相反,如果是考完回家,獨自鬱悶,壓力就無處釋放,身心健康受到影響。凡此種種,而且像以上兩個例子的發生都是高中階段的常態。
03
家長希望陪伴孩子,除了一日三餐還能做什麼呢?關注孩子沒有必要時時刻刻。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有幾個還能與父母愉快的交流?家長是專業人士還好,不然帶給學生的只能是數不盡的嘮叨,這樣不僅不起作用,而且適得其反,對孩子學習並不能帶來什麼好的影響。
04
高中階段的孩子,基本16—18歲,已經過了需要經常陪伴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家長已不是孩子的眼中的“天”,在孩子面前也不再說一不二。與此相反的是,家長卻剛好處於工作的黃金期。所以家長更應該在工作上出類拔萃,做孩子的榜樣,以身教代替言教。家長可以為孩子放棄最重要的工作,孩子是不是也可以為他自認為重要的事放棄學習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對孩子的付出都是無以復加的。孩子需要呵護階段,家長要放下藉口,多多陪伴孩子;孩子長大了,家長又要勇於放手,成就孩子。一直躲在溫暖小窩裡的雛鷹是沒法翱翔太空的!
-
3 # 陽光陪讀
說心裡話我真心想做這樣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前途做出如此巨大的努力和付出,這是需要足夠強大的勇氣和毅力。這樣的勇氣和毅力主要的源動力還是來自家長對於孩子深沉的愛。
高中階段是高考前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習時段,從緊張的中考戰場過渡到高中最為關鍵的一年,許許多多高一學生的家長會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知道高中階段不同於初中階段的學習,高中階段更講究學生主動學習為主,而對於學習自律比較強的學生來說學習成績肯定沒問題,可對於學習自律不是很好的學生就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時間和耐心監督和陪伴孩子共同成長。如果家裡經濟條件允許,選擇全職陪讀的家長也不在少數。畢竟能夠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真心很短,孩子大學畢業走向社會去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美好人生和理想,一年能夠陪伴在家長的身邊能有幾天?放棄企業全職陪伴孩子,在孩子成長最為關鍵的時段陪伴孩子。看似有點吃虧了,可是在孩子的前途和金錢面前,孰輕孰重家長們應該懂得。當然經濟條件允許可以這樣做,但是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的家庭的家長們也不要氣餒,只要家長以真誠對待孩子,讓孩子們真正懂得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沒有誰可以代替自己在艱苦的學習道路上披荊斬棘,唯有靠自己的勤奮努力才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報效可愛的祖國,讓自己的人生充滿Sunny和激情!不管在怎樣的條件和環境下都可以實現夢想成就自己!
-
4 # 肖老師英語課堂
這個問題不是一句簡單的對錯就能說清楚點。可憐天下父母心!不論你是普通老百姓還是腰纏萬貫,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今生重要事業之一。
我們來說這位事業有成的媽媽。她能為孩子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同時因為身居要位,不能隨時陪伴在孩子身邊。孩子小的時候,有其他親人可以代替媽媽,隨著年齡的長大 ,高中的孩子對母親的要求除了物質還有精神,比如陪伴,比如簡單的一日三餐。
二來,孩子上高中媽媽的年齡大概在45歲左右(以27.28孩子出生為例)。人到中年,見過了繁華,也體驗過失敗,甚至親人的去世,已經逐漸明白家庭第一,身體第一,金錢名利乃身外之物。對孩子多年的疏於陪伴,此刻更加迫切的想要彌補,所以做出這個決定,也不足為奇。
三,這是一個懂得付出,敢於付出的媽媽。某種程度上說為了孩子的安心學習,犧牲了自己的事業。這不是每個人能夠做到的。我們相信,因為媽媽的這種愛的付出,孩子的學習一定會更加努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媽媽的選擇孩子學會了愛和付出,對家人的愛和責任。有朝一日,老媽臥病不起,孩子會盡心盡力的照顧;有朝一日,他的孩子希望他的陪伴,他也會做出和媽媽一樣的決定。
如果,有更多的父母對孩子如此的心血,我們的孩子一定感受到更多的愛和責任,我們的家庭會更加幸福。
-
5 #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一個女人為了讀高中的兒子,放棄一個企業回家陪她兒子讀高中。說實話,我非常佩服這位母親的勇氣。這位母親擁有一個企業,這說明她是一個工作上的強人,要讓一位女強人放棄自己的事業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啊!這位母親做到了。為了幫助孩子順利的參加高考,他給了孩子陪伴。這種做法是不是就一定很好呢,一定值得推崇呢?我想不一定。
1.孩子的壓力會增大。
孩子參加高考,正是關鍵時期,壓力本來就很大,當他一想到母親為了自己放棄了企業,壓力會更大。他會擔心自己萬一不能達到理想的狀態,那就太對不起母親的犧牲了。人在壓力過大的時候,往往會影響正常發揮。
一個朋友的孩子,上高中時是市狀元,按照我們的推測應該可以考上清華或北大。他父母也給予了他很大的希望。於是母親就在學校旁邊租了一間房子,給他做飯,照顧他的生活。但是三年下來,儘管上了重點本科,分數卻不是很高,經過復讀,還是沒能上到他理想的學校。
2.容易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
母親陪著孩子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發現孩子沒有按照父母希望的狀態去學習,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如果不注意控制情緒,想要干涉孩子學習,就很容易發生爭執。越爭執,孩子的逆反心理可能越重,越叛逆,就可能越要跟父母對著幹。這樣對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反而不是好事了。
3.陪伴是有時效性的。
這位母親放棄工作去陪她孩子,雖然精神可嘉,但是得考慮孩子自己願不願意接受。如果這孩子很需要人陪伴的時候,爸爸媽媽卻忙於工作,疏忽了孩子,現在才去陪伴,卻不一定能夠有亡羊補牢的效果。
當然,有的孩子本身自理能力比較差,依賴性比較強,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孩子需要,父母就應該多陪陪孩子,哪怕是放棄自己的工作也在所不惜。因為孩子不多,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機會。錯過了或許就永遠錯過了,留給父母的就是無盡的遺憾與後悔。
-
6 # 鹿路
媽媽為了讀高中的孩子,放棄自己的企業,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這無法用是對是錯來衡量。我是很認同媽媽的做法的。我覺得孩子是最重要的。
生涯高度:意味著一個人在社會中能達到與掌握的地位,權力與影響力。比如政治家企業家領袖。
生涯深度:是指人們在思想智慧藝術與體能上達到的卓越與精程序度。全身心的投入,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的好。
生涯寬度:就是指我們能夠開啟和做好人生中多個不同的人生角色,讓他們豐富又平衡。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平衡好自己的各個身份,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生涯溫度:指我們對生命的熱愛,我們對生活有多大的熱情與激情。找尋到與自己相處的方法,讓自己快樂。
但是我們沒有辦法把在同一時間把每一個維度都達到最高分,人生就是這樣,你需要你想要一些什麼東西,你就要去拿一些東西去換,就必須去放棄一些東西。
從媽媽願意放棄企舉動中可以看出媽媽追求的是生涯寬度和溫度。
父母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著名的職業規劃師古典在初中升高中的那年他的爸爸有一個機會為發展部主任。他的爸爸做了半年之後發現有兩個問題,第一平時出差很多,第二,在家的時候應酬很多,很多人過來拜訪送禮,但是古典小時候是個人來瘋,一有人來他就不好好學習。
那一年正是他初三的時候要升高中,所以也是很重要的一年。爸爸知道他對工作對於孩子來說是有影響的,所以他提出了換崗。成了公司的研究所所長,從此不再出差。並且那個學期的晚上,他們家總是關上大燈,不開電視,拉上窗簾,躲開所有來拜訪的人。
他的太太覺得很奇怪,父親完全可以讓古典在房間裡學習,沒有必要在家。所以她覺得古典的父親的犧牲是沒有用的。
但是古典說,父親的犧牲看起來沒起什麼作用,但是從那以後他們家的每個人都更加信任彼此。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也就知道父親的犧牲有多大。
一件事情有用沒用,也許只有時間和生命知道。高中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孩子也需要陪伴。
孩子的成長僅此一次,錯過了可能會後悔的。經常追電視劇的人會發現一種情節,就是男主家裡很有錢。可是與父母親的關係可能並不好。就是因為父母忙於工作,追求高度和深度,而忽略了孩子。而女主角雖然家裡貧窮,但是卻很溫暖。
在孩子最重要的那個階段,你沒有參與。可是當孩子長大了以後,你卻想要參與。你會發現你和之間有很多空白,你不知道他發生了什麼,他經歷了什麼。人生的成長僅此一次,錯過了就再也不會有了。
感情是需要培養出來的。如果從小沒有陪伴,長大以後孩子可能就不需要你了。就像如晶說的那樣,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伴侶朋友,都是後來才加入的,但只有父母是最初就可以陪伴在孩子身邊的。
沒有陪伴,那麼孩子長大之後,對於父母可能會很生疏。所以如果媽媽選擇了企業而放棄陪伴自己的孩子,等到以後很有可能是會後悔。
結語:你想要追求什麼,就可能得到的是什麼。但這都是你心甘情願的,你自己選擇的。千萬不要妄想什麼都得到。如果你選擇了工作。在你年老的時候就不要責怪孩子不和你親。但是你選擇了陪伴孩子,也千萬不要指責孩子,如果不是你,我就不會這樣。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使自己的人生有價值。幸福不止一種方式,選擇了什麼就盡力去做好。
-
7 # 燕之夢
沒有什麼對錯,做了選擇,勇往向前就可以了。
1、未來的事情,沒有人可以保證。做任何一個選擇,開始都是希望朝好的方向發展,但即使後來結果是不好的,即使後悔,也無力改變。
一個女人辭職了,放棄工作了,頂著很多壓力。除了自己的發展,經濟獨立,與外界脫離接觸,還要承受即使陪讀孩子也不一定就會更好的結果,以及旁人的輿論壓力。
那是不是就選擇繼續工作,不陪讀呢?
個人認為不是。會有陪讀的想法,如果後來沒陪讀,也會有遺憾。
2、接下來就是兩難選擇了。是選擇不想承受外在壓力而不陪讀呢?還是選擇讓自己不後悔而陪讀呢?
個人認為,其實答案已經出來了,媽媽心裡也已經做好了決定。只是最後的猶豫想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當然能贊同她選擇陪讀的話,媽媽會很開心,因為有人贊同她,理解她。
一般的,如果自己都沒有陪讀的想法,壓根就不會有辭職的想法。或者說,即使有過陪讀的想法但還沒有到想要辭職的想法。
而這個媽媽已經有了放棄工作的想法,說明陪讀意願很強烈,內心有壓力,來自內心的壓力會讓自己生活的很辛苦,外在的壓力克服起來還是容易一些。
總之,個人是贊同這個媽媽選擇陪讀的。而且,我見過的有家長陪讀的孩子,真的會更好。一是成績會更好,二是其它方面也會更好,表現在更少出現心理問題,更少學會不良習慣,身體健康也更加有保證。
所以,做了選擇之後,就不要顧及太多了,每一個選擇都會有舍有得的。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自己的選擇,經歷不一樣的生活也很好,生活本來就沒有固定軌道的。
-
8 # 毛各琳
作為一個母親,我贊同。
任何成功,都抵消不了孩子教育的失敗。有人說過,沒有什麼比一個不成器的孩子更能使你晚景淒涼。
孩子高中階段,學習緊張,精神壓力也大,思想波動更大。這個年齡段,還沒有成人,三觀樹立還不夠全面,教育好一個孩子不容易,但是孩子學壞可是很容易的,而且青春叛逆的孩子,一旦走入思想歧途,後果那是不堪設想的。並不是一定要孩子非得考多少,非得考進什麼樣的大學,最重要是陪孩子走過人生最重要的這幾年。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肯定不像小時候那麼聽話乖了,甚至會時不時氣得你原地爆炸。所以,陪讀,不只需要時間,金錢,更需要強大的心理。陪讀,陪著孩子走過辛苦的高中,給他做好後勤,給他做一個好的心理導師,疏導開通引導,也是自己的一個成長過程。所有辛苦付出,母子感情的加深,孩子的健康成長,學有所成,比事業上的任何成功都輝煌。
不過,既然這位媽媽能創立這麼好的一個企業,想必也是女強人一個,孩子可以陪讀,企業也可以交給可靠的人打理,豈不是兩全其美?
-
9 # 靜靜的雨巷
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最優抉擇!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合適不合適,孩子享受這個陪讀過程,努力拼搏考上理想大學,就都值了。有的孩子感覺住校更有利於學習,那就住校是最優選擇。
-
10 # 56756114北海瀾
說實話,沒必要,如果學生能自立,你來不來沒區別,我見過很多學習好的,根本不會受家長來不來影響,因為能自立學習,但如果學生不自立,你來了有用處,但作用不大
回覆列表
1、我是從孩子5歲半開始,放棄自己國企辦公室的工作,回家全職帶孩子的。從小一點一滴的培養,身體鍛鍊,品行修養,國畫書法,文化課補習班,週末泡圖書館,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期間的艱辛掙扎,以及酸甜苦辣,唯有自己知道。所幸孩子比較優秀,性格Sunny開朗,有什麼問題會和我及時溝通,學習上也一直在年級排名前幾。今年即將中考,他目前是拿到了市級指標到校,只需要再通過中考重點線,就可以去成都市最好的高中上學了。
2.從我個人的經歷和感悟來說,孩子最好是從小就自己帶,一點一滴的培養,潤物細無聲的養育方式,是我比較推崇的。如果是從高中才開始參與進來,效果應該沒有那麼好。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很多思想已經形成了,會和你對著幹,不好教育。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高中來陪讀也應該比不陪讀要好些吧!起碼每天孩子有什麼情況,你可以當天看的到,可以及時疏導溝通,睡眠飲食也要好些。
3.另外要說一個重要的點,不要把為了孩子犧牲了什麼老掛在嘴上,養育孩子是我們的責任。如果家長老是有犧牲的委屈,孩子就可以感受到,只會增加他的心裡負擔,不起任何作用。何況,從我自己來說,雖然沒有回國企上班了,但是因為孩子打開了另外一扇窗,學著做起了電商,自己用空餘時間增加一項能力,不斷學習的過程,充實自己也感染了孩子。自己平時也愛看書,空閒時間帶上孩子去圖書館,娘倆在那裡看的如痴如醉,忘記了時間~~挺好~~
總之,人生路有很多條,選擇了就不糾結,全力以赴走下去,堅持到底,總會看到花開的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