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被打扮的歷史
-
2 # 頭號看電視
大家對英華人赫德多多少少都有所瞭解,他是這樣一步步成為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
1854年,赫德來到中國,在英國駐寧波領事館從事翻譯工作,後被派往廣州領事館擔任翻譯,赫德對中國的瞭解逐漸深入。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清政府內憂外患已無力控制上海海關。
1859年,兩江總督何桂清任命英華人李泰國為海關總稅務司。同年,李泰國在廣州建立粵海關,赫德為粵海關副稅務司,赫德涉足中國海關事務的過程中逐漸獲得了清政府的信任。
1861年,李泰國回國,赫德開始代理海關總稅務司職務。
1863年底,赫德正式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他制訂了一整套由外華人管理半殖民地的海關制度,控制了中國財政收入大權,干涉中國的內政與外交,尤其擴充套件了英國在華的勢力範圍。
1876年,赫德參與訂立中英《煙臺條約》。中法戰爭期間,他策動清廷向法國妥協,簽訂《中法新約》。
1900年,義和團運動被鎮壓後,赫德提出“以華制華”的政策,主張利用清廷統治中國,為各帝國主義所採納。
1901年,他支援列強脅迫清廷簽訂《辛丑條約》。
1906年,清廷下令成立稅務處,總稅務司不再隸屬於外務部,而劃歸稅務處,從而削弱了總稅務司的地位。赫德提出辭去總稅務司職務的請求,未準,此後他一直養病。
1909年初,赫德向稅務處告假,回籍休養,獲得批准。兩年後,赫德病死於英國。
實事求是地說,赫德作為一個英華人任職中國海關總稅務司長達48年之久,並將中國海關變成一個完全由外華人控制的獨立王國,嚴重侵害了中國的主權。並且舊中國的海關總稅務司完全由赫氏及其親屬集團控制。如赫德的胞弟赫政任稅務司,曾被指定為赫德的總稅務司繼承人。妻弟裴式楷位居副總稅務司,1908年赫德回國,此人即代理總稅務司一職。其子赫承、外甥梅樂以及阿思本涅、吳乘文等中國海關高階官員,均系赫氏的親戚。但另一方面,他對中國也有著有利的影響,比如建立了中國的現代郵政系統,促進了中國現代化的發展。
回覆列表
自鴉片戰爭後,清朝日薄西山,不斷的戰敗賠款,跨國貿易的關稅就成為賠款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在1853年發生了小刀會起義,這次起義造成的混亂導致上海海關無法執行。海關無法執行,進行貿易的貨船就只能停頓,為了繼續賺錢,列強中的英、法、美三國的領事商量了一下,各國出一人成立稅務司,“代替中國政府”管理上海海關。之後。清朝為了便於統管全國的關稅成立了總稅務司一職,管理全國海關。最初成立時,貪汙腐敗情況比較嚴重,決定引進外華人才來管理海關,在這種情況下,英華人赫德於1861年出任總稅務司,他掌控中國海關長達近半個世紀。
就當時來講,赫德來自於英國這樣的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對於國際貿易駕輕就熟。為了便於海關的管理其引入了新的會計制度和審計制度,輔以嚴格執法和較好的人身待遇,減少了腐敗的發生,但有些人說赫德清廉就非常的不符合事實了。在當時,赫德獲得了在海關的控制權,權力極大,基本不受制約,就還比一個土皇帝,絕對的權力當然導致絕對的腐敗。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赫德在海關長官的位置上大權獨攬缺乏監督,怎麼可能不腐敗。據統計他和他的親屬先後多次以薪水和退休津貼的名義,從海關提取價值75萬英鎊的銀子,約合500萬兩白銀,並把這些錢匯回英國,在當時這絕對不是合理的薪酬,即使在資本主義最發達大的英國這也絕對超出了首相的薪資。
所以,從客觀的角度,赫德在海關任職期間引入了發達國家的一些制度,往小了說是促進了中國海關制度的發展,往大了說,引入了洗西方先進國家的管理理念,對於中國社會制度建設都是有益的;但此人在任期間,儘管管住了別人的三隻手,但自己的三隻手由於不受監管也一樣的很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