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在海邊長大,對一些海洋動物比較好奇。我吃過幾種覺得比較奇怪的海鮮。
第一個叫“海豆芽”
是在湛江吃的。一桌海鮮就屬它沒有見過,橢圓的貝殼拇指頭大小,拖著白色的尾巴很像一顆奇怪的大豆芽,當地人說它就叫海豆芽。做法是用炒的,如炒花甲的做法炒了一大盤。它的殼比較薄,沒什麼肉,邊緣還帶一點細毛毛,肉質有點韌,但是鮮美,質感和味道和花甲或者蟶都不同,要形容的話有點像吃起來像帶有海味,耐嚼版的河蜆。炒起來大概這樣的(圖片來自網路),尾巴真的很像豆芽。
第二個是鱟(Hou)
這個吃過好幾次,都是煮湯和煮粥的。當時在海邊小城看到不少排擋,小攤擺了鱟,和魚蝦蟹擺在一起,不細看以為擺了一排鋼盔。後來才知道它是保護動物,估計現在也吃不到了。做湯是這樣的(網路圖)
它除了“大鋼盔”,其它部位的殼是韌的,沒什麼肉,肉和殼黏在一起很難分離。它的味道不算很好,和吃過的一切海鮮都不同,只能說它稍微貼近波士頓龍蝦的味道,但多了些原始狂野的氣息,鮮味也比較暗沉,貌似還略有清涼感的苦味兒。
潮汕的朋友說老一輩還會用鱟來做鱟醬,醃好的鱟醬甚至可以放幾十年。潮汕還有一種用鱟做的粿品“鱟粿”,用鱟肉鱟汁加米漿,混合豬肉香菇等做成糕點,再淋一些鱟醬,是潮汕粿品中的高階貨。
現在鱟粿還在,只是少有用鱟汁鱟醬來做了。
因為不在海邊長大,對一些海洋動物比較好奇。我吃過幾種覺得比較奇怪的海鮮。
第一個叫“海豆芽”
是在湛江吃的。一桌海鮮就屬它沒有見過,橢圓的貝殼拇指頭大小,拖著白色的尾巴很像一顆奇怪的大豆芽,當地人說它就叫海豆芽。做法是用炒的,如炒花甲的做法炒了一大盤。它的殼比較薄,沒什麼肉,邊緣還帶一點細毛毛,肉質有點韌,但是鮮美,質感和味道和花甲或者蟶都不同,要形容的話有點像吃起來像帶有海味,耐嚼版的河蜆。炒起來大概這樣的(圖片來自網路),尾巴真的很像豆芽。
第二個是鱟(Hou)
這個吃過好幾次,都是煮湯和煮粥的。當時在海邊小城看到不少排擋,小攤擺了鱟,和魚蝦蟹擺在一起,不細看以為擺了一排鋼盔。後來才知道它是保護動物,估計現在也吃不到了。做湯是這樣的(網路圖)
它除了“大鋼盔”,其它部位的殼是韌的,沒什麼肉,肉和殼黏在一起很難分離。它的味道不算很好,和吃過的一切海鮮都不同,只能說它稍微貼近波士頓龍蝦的味道,但多了些原始狂野的氣息,鮮味也比較暗沉,貌似還略有清涼感的苦味兒。
潮汕的朋友說老一輩還會用鱟來做鱟醬,醃好的鱟醬甚至可以放幾十年。潮汕還有一種用鱟做的粿品“鱟粿”,用鱟肉鱟汁加米漿,混合豬肉香菇等做成糕點,再淋一些鱟醬,是潮汕粿品中的高階貨。
現在鱟粿還在,只是少有用鱟汁鱟醬來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