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 喂
織物在染整加工中,經向受到較大的拉力,容易產生徑向伸長緯向變窄的情況,這是一種不穩定狀態,這種織物在水中會發生徑向縮水。為了降低織物的徑向縮水率,使織物尺寸穩定,在拉幅或定型時,要進行超喂,進布的速度大於拉幅機或定型機的車速,使經紗所有回縮,緯向拉至規定門幅。
一般克重偏輕的布定型的時候就喂布,為了讓克重達到客人的要求,超喂會讓布面起波浪紋,製衣廠無法裁布,要重新定型。
在織物定型工藝中,在“正超喂”“反超喂”的說法,一般來說,徑向門幅確定以後,徑向受張力。反映在機器上,就是織物進入機器的速度較定型機的車速(鏈條速度)大,為“正超喂”,導致成品織物緯密上升,即克重增重。
那麼“反超喂”則正好相反,值得注意的是,打了“正超喂”,織物會有一定的縮水。但是“正超喂”徑向縮水應該是降低的。
超喂:是按下一步工序的要求提供特定比例需要量的動作過程,特定比例:有正、負超喂或零超喂,需要量:可以體現為速度,流量、數量、質量等,下一步工序的要求:是根據其要達到的處理目的確定的,超喂量:是透過測控前後機構以上資料關係而由超喂機構完成的,完成處理目的:是主動功能機構,完成超喂的:是輔助機構。側口感一起:是必要的匹配器。
比如: 1、定型機
為消除織物定前漂染工序的縱向拉伸量,達到客戶和設計結構的尺寸要求,就需要更多的織物預先固定在針板上。比如說喂入機構每分鐘120M,固定織物的針板每分鐘行進100M,這樣100M的位置擠進了120M織物(正超喂20%),然後高溫定型,下機後織物為100M,消除了縱向拉伸量。同時針板距離加大會控制織物幅寬,消除織物定前染漂工序等的橫向收縮量。
反之,加入只喂入95M的織物會被拉長到100M定型(負超喂-5%)
2、紡紗和絡筒甚至織布,都會涉及或調整超喂,如並股花式紗的紡紗要正超喂,使其中一股結圈,粗紗細沙過程是負超喂(喂入幾百米的棉毛條紡成千萬米的紗),(精密)絡筒機的絡筒(正超喂控制絡筒的較低和恆定的卷繞密度)織機送緯器(控制紗線尤其是彈力紗的張力,保證非負超喂)。
3、眾多連續式處理裝置(其他工業)也常有這種機構,如染色的張力器就是協調前後車速的機構,控制前面機構輸送織物的負超喂量,織物才不會被過度拉伸。 例項:
面料定前規格:160cm(有效)*180g/m2,要求規格:180cm(有效)*120g/m2,求超喂的值?
設超喂為:X/Y(X是定型後成品後的米長,Y是定前的米長,正常設定在100左右)
1.6*180*Y=1.8*120*X 解得:X/Y=4/3
假如基數Y設定在99,那麼X=33*4=132
理論上這樣的超喂是132/99,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肯定是有點差異的,首先是要考慮面料的結構,還有全幅與有效門幅之間的轉換等.
超 喂
織物在染整加工中,經向受到較大的拉力,容易產生徑向伸長緯向變窄的情況,這是一種不穩定狀態,這種織物在水中會發生徑向縮水。為了降低織物的徑向縮水率,使織物尺寸穩定,在拉幅或定型時,要進行超喂,進布的速度大於拉幅機或定型機的車速,使經紗所有回縮,緯向拉至規定門幅。
一般克重偏輕的布定型的時候就喂布,為了讓克重達到客人的要求,超喂會讓布面起波浪紋,製衣廠無法裁布,要重新定型。
在織物定型工藝中,在“正超喂”“反超喂”的說法,一般來說,徑向門幅確定以後,徑向受張力。反映在機器上,就是織物進入機器的速度較定型機的車速(鏈條速度)大,為“正超喂”,導致成品織物緯密上升,即克重增重。
那麼“反超喂”則正好相反,值得注意的是,打了“正超喂”,織物會有一定的縮水。但是“正超喂”徑向縮水應該是降低的。
超喂:是按下一步工序的要求提供特定比例需要量的動作過程,特定比例:有正、負超喂或零超喂,需要量:可以體現為速度,流量、數量、質量等,下一步工序的要求:是根據其要達到的處理目的確定的,超喂量:是透過測控前後機構以上資料關係而由超喂機構完成的,完成處理目的:是主動功能機構,完成超喂的:是輔助機構。側口感一起:是必要的匹配器。
比如: 1、定型機
為消除織物定前漂染工序的縱向拉伸量,達到客戶和設計結構的尺寸要求,就需要更多的織物預先固定在針板上。比如說喂入機構每分鐘120M,固定織物的針板每分鐘行進100M,這樣100M的位置擠進了120M織物(正超喂20%),然後高溫定型,下機後織物為100M,消除了縱向拉伸量。同時針板距離加大會控制織物幅寬,消除織物定前染漂工序等的橫向收縮量。
反之,加入只喂入95M的織物會被拉長到100M定型(負超喂-5%)
2、紡紗和絡筒甚至織布,都會涉及或調整超喂,如並股花式紗的紡紗要正超喂,使其中一股結圈,粗紗細沙過程是負超喂(喂入幾百米的棉毛條紡成千萬米的紗),(精密)絡筒機的絡筒(正超喂控制絡筒的較低和恆定的卷繞密度)織機送緯器(控制紗線尤其是彈力紗的張力,保證非負超喂)。
3、眾多連續式處理裝置(其他工業)也常有這種機構,如染色的張力器就是協調前後車速的機構,控制前面機構輸送織物的負超喂量,織物才不會被過度拉伸。 例項:
面料定前規格:160cm(有效)*180g/m2,要求規格:180cm(有效)*120g/m2,求超喂的值?
設超喂為:X/Y(X是定型後成品後的米長,Y是定前的米長,正常設定在100左右)
1.6*180*Y=1.8*120*X 解得:X/Y=4/3
假如基數Y設定在99,那麼X=33*4=132
理論上這樣的超喂是132/99,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肯定是有點差異的,首先是要考慮面料的結構,還有全幅與有效門幅之間的轉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