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執象乾坤2020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但是可以透過實踐活動和一定的載體,轉化為物質力量,並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比如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曆程中、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經濟活動中、政治活動中。

    精神和物質的關係,牽涉到哲學裡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被紛繁複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穿、住,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活動,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便構成基礎,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乃至宗教觀念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及其特殊的運動規律,發現了剩餘價值。正如恩格斯所說:“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97頁。)

     文化是社會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文化蘊含著人類的智慧、價值追求和審美情趣,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舉凡適應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代表人民群眾長遠利益、順應人類文明發展趨勢的文化,都能起到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的作用。在人類歷史發展中,先進文化是有效解決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中各種矛盾的精神武器。文化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其一,文化為社會發展提供思想保證。作為一定經濟、政治的反映,文化必然發揮維護或批判現實社會的功能,並影響著社會發展的方向。先進文化為社會發展指明變革方向並能夠保證社會沿著正確方向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華人民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其二,文化為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艱難困苦,但我們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大慶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就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精神動力作用。其三,文化為社會發展提供凝聚力量。社會力量的凝聚有賴於文化認同,文化透過它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的思想道德觀念和規範體系,整合和統一其他思想道德觀念,教化社會成員,規範人們行為,保持社會認同,凝聚社會共識,促進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它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家園,是華人民增強國家認同和社會認同的強大力量。其四,文化為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援。文化主要是腦力勞動和智力活動的產物,體現著人類認識世界的科學成果,並對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智力支撐作用。不論是自然科學還是哲學社會科學,都是人類的科學文化成果,都有助於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從而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其中,哲學社會科學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和繁榮程度,是一個民族綜合素質和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和突出標誌。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於自然科學發展水平,也取決於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 2 # 烸烽

    文化是一種集體性的一種精神產品,是人類精神追求和價值觀體現的一種產物,由多個人在某一種價值觀的引導下,透過共同認識和共同行動,而形成共同的思想意識和行動方向,這是對文化最直白最生活化的理解。文化力量透過塑造人、激勵人,內化人的品格、能力、修養等,提高勞動技能和思想素質,從而創造出更多、更好、更新的物質成果,所以,文化不能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而是透過文化薰陶、激勵的過程,物化為物質成果。

    我們可以說文化是一種團隊型的精神力量,但準確地說應該團隊的精神和行動的結合,因為是一個團隊所想和所做構成的文化,精神力量是一種思想意識、心理等產生的一種無形的產品。而物質可以是單個的,也可以是集體的,物質力量在人的思維之外,是客觀存在且能測量的。物質力量就是物質所具有的效用、功能和價值,我們平時說的相輔相成或相反相成就屬於物質力量。

    優秀的文化作為團隊的精神力量,為創造更優質的物質提供了更好的孵化條件,是物質力量最忠誠、最具有導航性的創造者和護航者。

    所以,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但可以孵化和物化為物質,物質的積累,形成物質力量。

  • 3 # 使用者13688672191

    參與回答。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也有反作用。意識作為精神文化層面的力量,當然對物質世界有反作用。歐洲的工業革命先聲,就是文藝復興運動,歐洲人的思想擺脫了中世紀的黑暗以後,才有了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而資產階級革命又推動了歐洲以工業化為標誌的生產力發展。中國也一樣,沒有五四新文化運動,就沒有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華人的思想還要停留在儒家思想統治下的狀態。中國,正是有了馬克思主義,特別是有了中國化的——毛澤東思想,才有今天,這是不爭的事實。現在常提到的文軟實力,也有這個意思。

  • 4 # 實是修心

    文化不能直接成為物質力量,但可以轉化,轉化就不能直接,轉化只能是間接,轉化肯定需要一個過程,有過程,就不可能是直接的。

  • 5 # 明心真人

    物質力量,由精神力量駕馭。

    精神力量,由物質力量呈現。

    精神力量的核心是天地良心。

    物質力量的執行是科學規律。

    有天地良心的人,天下無敵。

    用科學規律的人,無所不能。

    ……

  • 6 # 老年童心

    沒有權事合精神,只是自巳做是的方向沒有能力,耍有一定的地位,文化精神得到它人的任可,才能產生文化精神精神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歲多的寶寶可以吃魚露嗎?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