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86549091155

    原始的蚊香出現在宋代。根據宋代冒蘇軾之名編寫的《格物粗談》記載:“端午時,收貯浮萍,陰乾,加雄黃,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蟲。”這應當是較早的“蚊香”,並且指出了蚊香的製作原料。雄黃是硫化砷礦石,也是古代用途很廣泛的殺蟲劑。書中還提到製作蚊香時,於端午節時取材,不禁讓人聯想到“蚊香”的與這個節日的插艾草和使用雄黃酒有某種關聯。

    宋代的蚊香在清代江南地區得到進一步的完善。近代來華採集茶種的英華人福瓊(Robert Fortune)的著作《居住在華人之間》(A Residence among the Chinese)中有相關記載。1849年,這個英國園藝學者在從浙江西部到福建武夷山的途中,由於氣候炎熱潮溼,他和隨從都被蚊子叮得整夜無法閤眼。後來他的隨從購買了一些當地人使用的一種蚊香,這種蚊香對驅殺蚊蟲很有效。後來他把這一資訊帶回歐洲後,引起西方昆蟲學家和化學家的極大興趣,紛紛詢問他這種蚊香是由何種物質所合成。後來,他在浙江定海瞭解該蚊香的配方,發現此種蚊香由松香粉、艾蒿粉、菸葉粉、少量的砒霜和硫磺混合而成。

    明末的《譚子雕蟲》一書記載:“蚊性惡煙,舊雲,以艾燻之則潰。然艾不易得,俗乃以鰻鱔鱉等骨為藥,紙裹長三四尺,竟夕燻之”。上述記載說明古人確實曾用端午節懸於戶外的艾作燻蚊的材料。當然這種“蚊香”的產生,在製劑技術上可能還跟艾在針灸術的用途產生的啟發有關。根據宋代《本草衍義》記載:“艾葉幹搗篩去青渣取白,入石硫黃為硫黃艾炙”。很可能是在這種“硫磺艾炙”製作工藝的基礎上,使人們聯想到將浮萍幹末加雄黃粉製作出實用“蚊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鏗鏘玫瑰再次綻放!女足3-0菲律賓女足亞洲盃兩連勝!這一次是否能直通世界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