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博愛燕凝

    初中時,第一次看武俠小說,是古龍的《大旗英雄傳》,後來就慢慢接觸了更多的武俠。在所有的作者中,金庸和古龍無疑是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兩個。金庸樸實厚重,古龍驚豔詭譎。那時的我,總以為他們便是武俠的極致。

    後來,上了高中,無意中看到《尋秦記》,才恍然明白自己原來的以為有多幼稚!毫無疑問,文筆和情節俱佳的黃易,無疑才最能代表武俠的巔峰。

    黃易,也是至今為止我最為喜歡的小說作者。如果說《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被譽為樂府雙璧,那《尋秦記》和《大唐雙龍傳》無疑便是武俠的雙璧。

    對於男人而言,喜歡黃大師的作品,不僅是喜歡書中那氣勢恢宏以假亂真的歷史,那天馬行空跌宕起伏的故事,那細膩入微催人淚下的情感,更有那些隱隱約約欲拒還迎香豔曖昧郎情妾意的小情色,如此,這如何能讓人不血脈噴張銘心刻骨此生不忘!

    曾有一段時間,黃大師因為各種原因封筆歸隱,讓我引以為此生最大之遺憾。不料休整五年,大師終又忍不住內心孤寂攜《日月當空》在起點出山再次笑傲江湖露盡崢嶸,讓我等終又老懷大慰一飽眼福。

    如今,江湖已飄零,大師亦遠去。唯有那些嘔心瀝血飽經風霜的華章,仍是那麼波瀾壯闊,春意盎然!

  • 2 # 貝閱家親子圖書館

    宮西達也畢業於日本大學藝術學部美術學科,開始時,從事人偶劇的舞臺美術和平面設計工作,後來進行繪本創作。宮西達也從自己的童年記憶和育兒經驗中獲取創作靈感,繪本故事溫馨、詼諧、結構曲折,獨樹一幟的畫風大膽、有力,甚至可以稱為“強悍”,他採用了很現代的繪畫技法來表現,使得畫面極具視覺衝擊力,讓讀者把注意力集中於眼前圖景,關注角色的每一個表情和動作。而這色彩濃重的畫面和極具感情色彩的文字相呼應,也受到孩子和成人的廣泛歡迎。

    超現實主義繪本大咖安東尼·布朗;

    安東尼·布朗於1946年出生在英格蘭的雪菲爾,自小喜愛畫畫與說故事。十六歲進入里茲藝術學院(Leeds College of Art)學習,在美術館裡接觸英國超現實主義畫家法蘭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作品。十七歲那年,父親猝然離世,在安東尼·布朗心裡造成極大的衝擊。

    藝術學院畢業後,安東尼·布朗參加了聖巴瑟洛莫(St.Bartholomow"s Hospital)提供的醫學繪畫課程,課程結束後,進入曼徹斯特皇家醫院擔任人體解剖圖的繪製工作。從1971年開始,他為世界著名的Gordon Fraser卡片公司設計賀卡,深受大眾喜愛之後,他又運用熟練的插畫技巧製作圖畫書,於1976年出版了第一本圖畫書《穿越魔鏡》(Through the Magic Mirror),由此開啟了圖畫書創作的生涯。

    這些優秀圖畫書奠定了二位在繪本界的大咖地位,看完這些,有沒有馬上想把他們的作品一口氣讀完的衝動呢?現在就可以拿起手機進入貝閱家線上圖書借閱平臺,將這些繪本借書到家吧!

  • 3 # 沙裡瘋子

    謝謝邀請。喜歡什麼作家,對於我讀書比較少,換言都是喜歡某本書所以欣賞某位作家。最喜歡的書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當初初中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很久都沉浸在老人出海打魚的場景裡。對於書最後寫的那句:人可以被毀滅,但不會被打敗。感動著,老人就是承載著人類的這種精神,我們還有什麼可畏懼的?

  • 4 # 國學少年說

    我最喜歡的作者是史鐵生,

    他是一個生命的奇蹟,在漫長的輪椅生涯裡至強至尊,一座文學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重新整理當代精神的高度,一種千萬人心痛的溫暖,讓人們在瞬息中觸控永恆,在微粒中進入廣遠,在艱難和痛苦中卻打心眼裡寬厚地微笑——韓少功評。

    對於史鐵生而言,雖然在癱瘓之初,死亡對於他那麼具有誘惑,甚至於他每天早晨醒來,都因為自己依然活著而沮喪;但是,他依然活著。癱瘓後的最初幾年,史鐵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就像他文章裡寫的那樣,暴躁易怒。為了逃避現實的世界,在正常人上班之時,他總是搖著輪椅,到那時還人煙稀少的地壇公園裡去。自旦至暮,春秋往復,耗在這園子裡。他去過了地壇的每一棵樹下,無論是什麼季節,什麼天氣,什麼時間,他都在這園子裡呆過。有時候呆一會兒就回家,有時候就呆到滿地上都亮起月光。  我們可以想見史鐵生那時的孤獨苦悶,但是,不管活得多麼艱難,多麼痛苦,生命卻始終默默地承受了這一切,死亡依然被一再耽擱。  所幸的是,在痛苦當中,還有親友的愛在支撐他。母親要他“好好兒活”的臨終囑託,一直縈繞在他心頭。史鐵生母親的生命,因為兒子的殘疾,也承受了無數折磨。史鐵生癱瘓時,母親已不年輕,為了史鐵生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髮。醫院已經明確表示,他的病情目前沒辦法治。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他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  每一回她都虔誠地抱著希望,然而最終,卻總是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  最後母親終於也絕望了。於是,每次史鐵生要動身出門,母親便無言地幫他上輪椅,看著他搖車拐出小路。每一次她都是佇立在門前默然無語地看著兒子走遠。有一次,他想起一件事又返身回來,看見母親仍然站在原地,還是那樣一動不動地站著,彷彿在看兒子的輪椅搖到哪裡了,對兒子的回來竟然一時沒有反應。她一天又一天送兒子搖著輪椅出門去,站在Sunny下,站在冷風裡。後來,她猝然去世了,因為兒子的痛苦,她活不下去了。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希望兒子能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她沒有能夠幫助兒子走向這條路。她心疼得終於熬不住了,她匆匆離開兒子時只有49歲。  史鐵生在一篇題為《合歡樹》的文章中寫道:“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裡,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裡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裡穿過。”史鐵生說,正是這樣的愛,耽擱了他的死亡。  無論如何,既然活著,就不免就進入了另一些事情。就像小河裡的水慢慢豐盈了,你難免就順水漂流,漂進大河裡去了,四周的風景豁然開朗,心情不由得也就變了。終於有一天,當史鐵生又想到死的時候,心裡說:“算了吧,再試試,何苦前功盡棄呢?憑什麼我非得輸給你不可呢?”這時候,他已經開始對死亡有一種幽默的態度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苯環可以加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