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劉禪在位41年都沒事,東吳卻是很熱鬧,還要老將丁奉來維持大局。
8
回覆列表
  • 1 # 圍爐品茗人

    三國時期,魏吳兩國都發生了不少政變,比如曹魏有著名的高平陵政變,吳國在孫權死後不久就因繼承人問題發生多次變亂,直至老將丁奉出面後才基本穩定。但是蜀漢政權似乎非常平靜,好像沒有發生過什麼動亂。是蜀漢政權內部精誠團結?還是劉禪治國有方?顯然都不是!那是為什麼呢?

    蜀漢政權

    蜀漢的皇位繼承比較順利

    蜀漢一共只有兩位皇帝,除了開國之君劉備,就是著名的劉禪。相較於曹魏從曹操開始算一共六代皇帝,東吳則歷經四代君主。歷代皇位交接時期都是容易引發動亂或政變的,尤其是短時期內連續發生皇位交接,容易使得新君年幼,能力和威信不足更容易出現權臣篡權而引發動亂。

    回過來看,整個蜀漢歷史上這種權力交接只有一次,就是公元223年,劉備死後由太子劉禪繼位。這次交接就是著名的“白帝城託孤”,劉備在臨死前精心安排好了政治佈局,並託付有足夠威望和能力的諸葛亮輔政,加上長子劉禪當時已經十七歲,在接班人的位置上已經待了四年。因此這次交接沒有發生什麼動亂。

    諸葛亮

    蜀漢內部雖有爭鬥,但總體較為平穩

    封建王朝內部動亂的常見原因除了皇位交接時的不穩定因素之外,往往還有主弱臣強造成的權臣篡位或者大臣之間的派系鬥爭等等。比如曹魏的高平陵政變就是司馬家族和曹魏宗室的權力之爭,而東吳在孫權死後歷經多位權臣,同時這些權臣也互相爭鬥導致國家內亂。而蜀漢這一方面又相對比較平靜,他們內部雖然也有派系爭鬥,但是總體的權力結構是平穩的,直到滅亡前夕才開始出現內亂跡象,但是也沒有釀成大的血腥動亂,不過很快蜀漢也滅亡了。

    劉備入蜀後,他的政權內部也是有派系之爭的,雖然劉備的至高地位無可爭議。但是畢竟劉備等人是外來勢力,所以必然與原先在蜀地的舊有勢力有利益衝突。史學界有人認為蜀漢當時是三派勢力,一派是劉備帶來的嫡系,即和他東征西討打天下,再到荊州暫時落腳,最後入川奠定根基的嫡系人馬,通常稱之為“荊州派”;第二派是劉備入川前,佔領和統治四川的劉璋的勢力,通常稱之為“東州派”;第三派是益州原來本地的豪強,通常稱之為“益州派”。劉備入蜀正是得益於東州派和益州派的爭鬥,因此入蜀之後即聯合引他入蜀的“東州派”壓制“益州派”來穩定蜀漢政權,並使之成為國策。

    公元223年,劉備去世,劉禪登基,但是臨死前他安排諸葛亮輔政,李嚴副之。也是以嫡系“荊州派”為主,聯合“東州派”的李嚴(李嚴不僅屬於東州派,而且與荊州派的人有舊交)共同穩定自己死後的蜀漢政局。加上龐統、法正、關羽等人都已先後死去,諸葛亮在蜀漢的地位和聲望無人可及,因而蜀漢的政局基本按照劉備“白帝城託孤”的佈局穩定下來。

    此後,蜀漢進入諸葛亮實際執政的時期,但是同受顧命的李嚴卻跳出來惹事,但是他不敢於公開對抗諸葛亮,只是耍一些小手段為自己爭取利益,最終在公元231年,因為耽誤了諸葛亮的北伐大計,被諸葛亮彈劾免官為名,並流放外地。但是這次的所謂爭鬥根本沒有掀起什麼大的風浪,諸葛亮仍然穩穩的把控蜀漢的政局。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他死前已經為蜀漢和劉禪安排好了政治佈局。由蔣琬執掌蜀漢朝政,同時魏延這樣的名將已死,軍隊中沒有可以威脅蜀漢和蔣琬執政的人物。蜀軍中最優秀的將領姜維資歷尚輕,因而能夠聽命於蔣琬,而蔣琬也倚重姜維(姜維也是在此時期快速升遷,逐步成為蜀軍主將),一直到公元246年蔣琬病逝之前,蜀國的政局得益於蔣琬和姜維兩人的合作比較穩定。

    公元246年蔣琬死後,費禕接掌蜀國朝政,這一時期蜀國政局開始出現不穩定因素。費禕一心改變諸葛亮執政以來的進攻性策略,轉而開始實行休養生息政策。這引起姜維的不滿,姜維每次想用兵西羌等地,都被費禕阻撓,這一階段是最有可能爆發政變的時期。但是公元253年費禕被人刺殺身亡,內亂危機自動解除了。

    費禕死後,姜維自動成為蜀漢的最高軍事領導,他開始按自己的意志繼續北伐,此時蜀漢政權沒有再出現權臣執掌朝政,而是官僚集團共治的局面,同時宦官黃皓開始干預朝政,但他並不是後期那種控制朝政的權宦,只能算是佞幸宦官罷了。這種相對穩定的局面一直到蜀漢滅亡前夕姜維與黃皓的矛盾爆發,在上書劉禪要求處死黃皓失敗後,姜維選擇了屯田沓中避禍的方式來應對政治危機,但是黃皓也不敢向公開發難發難,蜀漢雖然出現明顯的內外不和,但是畢竟還是沒有爆發劇烈的血腥政變,此後不久,蜀漢被魏國滅亡。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蜀漢歷史上歷經多次權力交接,幾乎都異常的順利,沒有出現曹魏和東吳那種血腥政變來實現權臣之間的權力交接。這種順利與劉備和諸葛亮的政治佈局是分不開的,他們在蜀漢的極高影響力加上深遠的政治佈局使得蜀漢的權力交接都還比較順利。同樣的我們不能忘記還有一個第三人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那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劉禪。

    劉禪

    關鍵第三人——劉禪

    不管前任君主的安排如何,也不管這些權臣是否忠心輔佐新君,我們都不能忽視新君在這種權力遊戲中的地位和作用,因為他的選擇是極有可能打破平衡的。蜀漢歷史上可以說大多數時間是權臣執政,這種本來很危險的局面一直以來沒有引發動亂,劉禪的確功不可沒。

    223年到234年諸葛亮主政期間,劉禪年紀還小,加上諸葛亮的能力和聲望,劉禪將國家大小事物全部交由諸葛亮處理。

    234年到246年蔣琬執政期間,已經三十歲左右的劉禪依然放權;

    246年到253年費禕執政期間,步入四十歲的劉禪依然放權;

    253年到263年蜀國滅亡這段時間,快五十歲的劉禪依然放權姜維主持軍事,內政因為沒有能力特別突出的大臣,採取的是一種群臣共治的方式,但是劉禪的存在感依舊不是很高。

    由此來看,劉禪年少登基,在位時間長,但對權臣執政他採取的是安心放權的方式,不與這些權臣爭權,也不刷自己的存在感,甚至都沒有防範或害怕這些權臣篡權的想法,連安排人員分化權力的想法都沒有,不知道是他看人太準還是真的沒心沒肺。但是我們從結果上來看,這些權臣還真的都沒有篡權的打算。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這種為君之道還真的促成了蜀漢歷史上沒有出現血腥政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才13歲就早戀,是教導無方還是家長縱容導致?能不能嚴控把關加強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