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cnBeta

    這個被叫做Akademik Lomonosov的浮動核電站自2009年開始建設。而在當地時間週六,這個由俄羅斯國營的核能公司Rosatom的核電站展開了自己的首次航行。現在,它正在慢慢地從聖彼得堡駛往摩爾曼斯克鎮。今年秋季,它的兩個反應堆將被點燃。

    根據Rosatom的新聞稿瞭解到,等到2019年夏天,Akademik Lomonosov將前往佩韋克鎮然後為那裡10萬人提供足夠的電力。Rosatom指出,駁船上的兩個反應堆可以產生高達70兆瓦的電力。俄羅斯核能研究所負責政策發展與公共事務的副QuattroporteJohn Koteck稱,這樣的數量級大約是美國一個大型商業反應堆的7%。

    然而提出“冰上的切爾諾貝利”的綠色和平組織卻對此表示擔憂,他們害怕反應堆將危及到環境而且它似乎並沒有得到足夠的監督。人類發展到現在已經見證了數起極具毀滅性的核事故,1986年的烏克蘭切爾諾貝利爆炸、2011年的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等等,都給周圍的環境和居民造成了極其可怕的傷害。

    另外,使用漂浮核反應堆供電的想法實際上執行起來並不那麼簡單。1982年,美國海軍就曾在颶風摧毀了夏威夷電力系統後提出過用核潛艇為考艾島提供電力的想法。小布什時期核能監管委員會負責人、現德克薩斯大學副校長Dale Klein指出,然而要在公開水域設計一個安全的核反應堆並不容易。通常情況下,陸地核電站的核芯都會包在一個由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圓頂下,如果管道發生破裂,那麼所有原料都將繼續保留在這個安全殼內。而當移步到一個移動的海上核電站,情況可能就完全不同了,它需要考慮到管道破裂後將如何安全處理的問題。

  • 2 # 楊樹先生

    核電站為什麼要臨水而建,主要還是要因為他特有的發電機制所完成的。我現在就從我們國家的核電站來說說這個問題。

    中國目前所有的核電設施主要分成三大塊,第一已經投入使用的大亞灣核電站,。第二,中屬於正在籌建的,如福清核電站。第三,屬於政府計劃修建的,尤其是這部分核電站有往內地遷移的趨勢。(不過在福島核電站事故後,目前好多已經擱置正在討論其實際可行性)如南陽核電站。

    縱觀這些核電站我們不難發現不管是住在東南沿海還是內陸他們都是傍水而建。大亞灣核電站位於南海附近海域,福清核電站位於臺灣海峽附近,南陽核電站位於南陽鴨河附近!所以依水而建不是偶然,必然與核電的發電機制有關係。

    如上圖所示的核能發電機制中,一次側水、二次側水、冷卻水、以及參與核能發生的重水!沒有一個是可以離開水的作用的。

    首先說說參與核能發生的重水,重水基本都是隱藏在普通的水中的,在控制核裂變的發生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二戰德國就差最後重水就可以研製出原子彈。)所以重水很難得到,在大自然中,每50噸水中重水只含有1kg。所以為了使核能不斷的供應就需要才重水用完後及時的製備重水,這麼大量的重水,不得不使核電站建立在水資源豐富的地區!

    第二,一二次側水在核電中起到了吸收核能的作用,將核能轉化為內能。在核電站中,反應堆的作用是進行核裂變,將核能轉化為水的熱能。水作為冷卻劑在反應堆中吸收核裂變產生的熱能,成為高溫高壓的水,在形成高溫高壓的水蒸氣帶動蒸汽倫機的轉動,從而開始發電。這一過程有需要大量水,這也是核電站建在水邊的原因之一!

    第三,冷卻水,側水在進行核能——內能——機械能轉變之後,還有大量的熱沒有及時的消耗,為了進行下一次的能量轉化,必須將這些能量消耗掉。那麼靠什麼消耗呢,就是冷卻水,那麼為了每次都起到良好的冷卻效果,所以必須為流動水。所以需要大量的水。

    第四,也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一種,一旦核反應錐發生故障,水可以起到冷卻抑制核能發生的作用!

  • 3 # 核先生科普

    提問者提問的問題很準確,核電站是依水而建,並不是依海而建。中國的核電站大多數是建設在海邊的,世界上有超過50%核電站是建設在內陸河邊的,這些核電站就是內陸核電站。

    核電站建設在水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的考慮:

    1、作為最終冷源,冷卻乏蒸氣。

    核電站的蒸氣在汽輪機裡做功後,出來的是乏蒸氣,乏蒸氣是無法在給水泵運輸的,需要在下圖中的凝汽器中冷卻成凝結水,冷卻成凝結水,凝結水透過給水泵打入到蒸汽發生器中。

    海水溫度對於機組功率會有影響,同樣冷卻水引數可以在遼寧滿功率執行但是在海南就達不到滿功率。

    2、方便大件裝置的運輸

    核電站的蒸發器重達270多噸,壓力容器重達300多噸,穹頂重達400多噸,這些裝置很多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從海路運輸到核電站自備碼頭,建設在海邊方便這些裝置的運輸。

    3、減少輸電的成本

    核電站發出的電能主要是供給經濟發達的地區,沿海地區工業發達,發出的電能可以就近上網,中國新疆、甘肅地區風能資源豐富,但是屢屢爆出有棄風現象,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輸電成本高或者是沒有協調好輸電沿途各省份的利益,乾脆就不能發了。

    4、安全的考慮

    核電站在事故工況下,需要穩定的水來冷卻,如果是依靠輸送等提供水源,可能會由於地震等自然災害失去水源,如果是建設在海邊就不會有這方面的擔憂,事故工況下可以提供穩定的水來冷卻。

    核電站選址考慮的因素遠遠超過這些,比如地質結構、自然災害發生的機率大小等,是多方論證的,科學決策的結果。

  • 4 # 原野小草yu

    核電領水而建的原因:

    1最終冷源,

    2方便裝置運輸,

    3降低輸電成本,

    4安全考慮。

  • 5 # 無妨來此

    最簡單的一點,用水量大!

    原子能發電,本身就差不多等於火力發電站,不同的是,其他的火力發電站多是燒煤炭或者原油之類的,核能電站只是不同燃料,一樣都需要大量冷卻水

    而且比其他的電站要用更多水,一個核能燃料棒需要水封水隔,而且核能熱量大,需要很多水冷卻反應堆,普通電站的話只是鍋爐的冷卻水多

    還有最後一點,如果核能電站出了問題,容易直接取水冷卻,甚至考慮直接整體水封隔斷,水是很好的冷卻液體,同時也可以減緩核反應的發生!

  • 6 # A施巴拉古大師

    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核產生熱量。熱量把水加熱產生蒸氣,推動輪機發電。同時需要大量水給核降溫。所以建在水邊。保證水源充足。

  • 7 # 金鏟子

    世界上的核電站,都是依水而建,因為核電廠要靠水來冷卻反射堆,是名副其實的耗水大戶。

    (依海而建的核電站)

    (水中的核反應堆)

    (水中的核反應堆。圖為加利福尼亞州馬克裡蘭諾夫斯基核研究中心的核反應堆)

    核電站:四臺AP1000核電機組,每年耗水量超過1.6億噸

    國核電力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人員郭有、曹佑群、先濤、張成榮,在論文《內陸核電耗水指標淺析》中提到:

    目前國內規劃和即將開工建設的內陸核電廠均採用AP1000堆型,廠址規劃容量通常為 4×1250MW。

    四臺AP1000核電機組日最大耗水量約為50萬噸,相當於一座百萬人口城市的日耗水量。

    單臺AP1000核電機組,每年耗水量超過4000萬噸;四臺機組的話,每年耗水量超過1.6億噸。

    (論文截圖)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

    核電站,為何耗水量大?

    (核反應堆的啟動)

    核電站的水,都用在什麼地方呢?

    常規島迴圈水系統,採用帶自然通風冷卻塔的二次迴圈供水系統,廠用水系統(與核安全無關)採用帶機力通風冷卻塔的二次迴圈供水系統。

    核電廠執行期間耗水主要包括:常規島迴圈水和核島廠用水系統的冷卻塔蒸發、風吹損失和迴圈水排汙;除鹽水使用者耗水;生活雜用水等。

    以某內陸二臺 AP1000 核電機組為例,我們可以看到內陸核電廠耗水量較大的水系統及其用水、耗水專案的組成。

    水中的反應堆內陸核電站,是不是與民搶水?

    有江河湖海的地方,水源充足,不是與民搶水。

    目前國際上的核電機組大部分建在內陸,例如,美國104臺核電機組中內陸機組佔74%,法國58臺執行機組中內陸機組佔69.5%。

    中國內陸核電廠廠址,佈局在長江流域以及其他水資源豐富的地區,並且因地制宜,採用降低核電廠的用水量和耗水量的水冷卻方案(如二次迴圈冷卻、空冷和中水再利用等),日補水量僅為冷卻用水蒸發量,完全可以滿足核電廠各種用水的保證率要求,消除與其他水使用者的用水矛盾。

    (核電站為冷卻水建的水池)

    (中國臺灣台北市石門核電站出來的冷卻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路漫漫任我闖怎麼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