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三國中經常看到有人打敗了仗,明明一把手要斬他的,但是大家一求情就免死了,軍法豈不成了兒戲?
2
回覆列表
  • 1 # 十二點180

    軍法如山卻也法外留情,關鍵看對人對事,打了敗仗,按照軍規不管一把手願不願意都得執行,但有人求情,一方面是怕引起譁變,另一方面如果一把手不想殺也能有個臺階下了,但如果是沒有身份地位的小兵犯了軍規,那恐怕以正軍法的價值就要大於讓他活下來的價值了。

  • 2 # 鳳凰西遊

    我們先來看兩位名人,他們面對軍法處置時,最後是什麼待遇。

    法不容情

    馬謖

    街亭,馬謖立下軍令狀,結果被司馬懿放火燒山,一敗塗地;甚至逼得平生不敢弄險的諸葛亮空城彈琴退敵;街亭之失,直接造成的首次北伐失利。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時,說道“街亭是吾根本。今敗軍折將,失地陷城,皆汝之過也!若不明正軍律,何以服眾?”參軍蔣琬、諸位武將苦苦求情,諸葛亮均不採納,最終將馬謖斬首。

    法外開恩

    關羽

    華容道,關羽立下軍令狀,結果放走了曹操;當然,這是諸葛亮的刻意為之。

    關羽回去請死,諸葛亮說“但既有軍令狀在此,不得不按軍法”,於是喝令武士推出斬之。劉備趕緊求情“昔吾三人結義時,誓同生死。今雲長雖犯法,不忍違卻前盟。望權記過,容將功贖罪”,諸葛亮方才饒過關羽。

    主公求情,諸葛亮能不給面子嗎?

    那麼,什麼情況下,將領可能會被軍法處置呢?大概有下列情況:

    1.違反軍紀,頂風作案,影響惡劣,甚至動搖軍心;

    2.立下軍令狀卻吃了敗仗,不依軍法處置難以服眾;

    3.執行非常重要的任務,失敗造成及其艱險的局面;

    在上面幾種情況下,一般會軍法處置,最嚴厲的就是直接斬首示眾。

    馬謖的失街亭,佔了2和3兩條,罪無可恕、難逃一死。

    關羽的華容道義釋曹操,佔了第2條,但是最終未被軍法加身。看來,還有法外開恩的特例。那麼,還有沒有眾將求情就能免死的情況呢?

    確實有,非常多,我們來看幾個。

    1.張郃

    張郃牛皮吹得震天響,說“人人怕張飛,我視之如小兒”,主動請纓去瓦口關拒敵張飛,並且在曹洪面前立下軍令狀。結果都知道了,張郃被張飛全殲了3萬人馬,最後步行跑回,估計鞋子都跑丟了。後來曹洪喝斬張郃,郭淮求情建議道“張郃雖然有罪,乃魏王所深愛者也,不可便誅。可讓其戴罪立功,如不成功,二罪俱罰。”於是,曹洪罷免張郃。

    2.夏侯惇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夏侯惇誇下海口“生擒劉備,活捉諸葛,願將首級獻與丞相。”然後夏侯惇急功冒進,被諸葛亮一把燒的丟盔棄甲。

    敗回許昌後,夏侯惇負荊請罪,伏地請死。曹操直接沒說啥,放了。

    3.曹洪

    馬超興兵雪恨,曹操叫過來曹洪、徐晃分付:“如十日內失了潼關,皆斬;十日外,不幹汝二人之事。”後來馬超派人百般辱罵,曹洪性急,耐不住性子就下關廝殺,被馬超、龐德、馬岱等人衝散,失了潼關。後來奔見曹操,曹洪、徐晃二人說明實情後,曹操大怒,喝斬曹洪。眾官告免,曹操方才罷休,曹洪服罪而退。

    4.魏延

    黃魏爭功時,魏延不依軍令,貪功冒進,結果差點誤事,幸虧黃忠及時趕到才反敗為勝。魏延自知理虧,不過幸好活捉了敵將冷苞。

    後來二人到劉備面前,黃忠說“魏延違了軍令,可斬之”。劉備卻說“延雖有罪,此功可贖。”

    從上面幾人可以看出,之所以很多將領吃了敗仗,卻最終逃過軍法制裁,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因:

    1.勝敗乃兵家常事,不以一時成敗論輸贏,更不宜軍法處置;

    2.用人之際,不宜先斬大將,以免動搖軍心;

    3.統帥之親信,自有統帥法外開恩。

    夏侯惇、曹洪、魏延等,都屬於這種情況。統帥一般不會動真格的,大多都是裝裝樣子,就等著眾人求情呢,趕緊下臺階。如果眾人無動於衷,領導這戲還真不好演呢!

  • 3 # 密探零零發

    在三國中,打了敗仗的將軍,一般來說眾將求個情,就可以免死,不是軍法通人情,這一切都是套路呀,是君臣之間上一場自編自導的大戲,就是為了給大家一個臺階下,互利互惠,因此大家樂此不彼,我只想說世界欠他們一個奧斯卡獎呀!接下來,我們就起來看一看他們精彩的表演了。

    古代的將軍們都是寶貝疙瘩,且為老大的親信,老大一般不捨得殺。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情有可原,不是犯了嚴重的錯誤,作為老大也不捨得殺了自己手下的大將,畢竟哪些都是自己親信和寶貝疙瘩,怎能自斷雙臂,也不能寒了眾將的心。因此,就會上演一場眾將求情免死的大戲,這就是套路和潛規則。

    例如赤壁之戰,關羽立下軍令狀要活捉曹操,最後他卻在華容道放走了曹操。諸葛亮要以斬了關羽為名,以此立威,關羽知道自己死不了,就陪著諸葛亮演戲唄,搞得自己一心以死謝罪,大義凜然的樣子,諸葛亮也暗爽,逼王就是要治你一治。劉備一看,這可不能讓自己的頂樑柱死了,大家的戲都演得差不多,這時候該劉備上場了,一頓回憶自己的結義之情,最後諸葛亮也裝夠逼了,勉為其難的同意關羽死罪可免,但要戴罪立功。關羽能夠免死,主要是劉備不想殺,也不能殺關羽。

    當然,也有例外,有些人犯了致命的錯誤,也時候也要以儆效尤,逼著大佬不得不殺,否則隊伍就不好帶了,這就是所謂的恩威並濟。例如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有才且是諸葛亮的親信,但卻恃才傲物,不聽諸葛亮的話,致使街亭失守,蜀軍損失慘重,諸葛亮的北伐就因為馬謖的過錯而失敗,這不僅是大錯,而是致命的錯誤,並且馬謖立了軍令狀,下面的將士都在看諸葛亮到底會怎麼做呢?

    如果不殺馬謖,將士們對馬謖有怨氣,會不服氣,將會大大影響諸葛亮的權威,這樣以後隊伍就不好帶了,因此形勢逼著諸葛亮必須斬了馬謖以儆效尤,再來幾點眼淚,一是確實心疼,二是悔恨,三是讓大家看一看自己的無奈,以此來籠絡人心。殺人也是一個,很有講究的活呀!

    總之,在三國中,到底要不要斬殺打了敗仗的將軍,一切都要看形勢,一切都要服務於自己的團隊建設。如果處理不好將領的獎懲問題,以後隊伍就不好帶了。所以說在三國中,曹操、劉備、孫權這些大佬都是管理學高手,當然世界還欠他們一個奧斯卡獎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礦蜂的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