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糊塗仙8983
-
2 # 歷史小挖客
最早在航母上飛機怎麼降落?可能你意想不到:人手去拉!那時候飛機比輕,速度也慢,慣性相對比較小。著艦時一群人一擁而上拽住飛機,一不小心還很可能給拉翻了。“人力拉降”雖然簡單粗暴,但畢竟只是湊和,要真正實用,還得想別的辦法!
於是攔阻索就出現了,多道攔阻索攔住飛機。可光攔住不夠,怎麼消耗掉飛機的動能呢?早期就靠沙袋,沙袋的重力讓飛機慢慢減速。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階段攔阻索技術還不成熟,不光有橫向攔截的,還有直的攔阻索!當然測驗到最後,還是橫索的效果最好。
攔阻索不能單獨用,飛機上必須加個鉤子鉤住攔阻索。這個鉤子可不簡單,它鉤住攔阻索時要承擔整架飛機的前衝力,必須裝在結構強度非常好的地方,還要專門加固!否則飛機會被直接攔垮!現在,好多陸基飛機都裝有尾鉤,用於緊急降落。
再往後,飛機更大更重了,沙袋已經拉不住飛機了,怎麼辦?用液壓裝置吸收掉飛機的動能。二戰時航母的攔阻索就是用這個技術,一直用到現在,非常成熟。帶來的問題之一是,攔阻索有復位時間,復位之前,是不允許飛機降落的!
題主關心的攔阻網有沒有使用的呢?有!最早航母上測試過攔阻網,攔阻網收放很麻煩,很容易跟飛機攪成一團,和飛機之間作用面積大,容易損壞飛機上的裝置,復位也很麻煩,回收速度遠遠不如攔阻索。但攔阻網的特點是回收可靠,尤其是二戰航母是直通甲板沒有斜角,一旦降落失敗飛機就可能衝進前部的停機起飛區!所以普遍裝了幾道攔阻網做為最後的防線!沒找到二戰航母的攔阻網圖,用張現代航母的代替一下,抱歉,可以看到,攔阻網復位是非常麻煩的,只能用作最後手段!
-
3 # 王司徒軍武百科
二戰時航母的飛機回收方式與今天沒有什麼不同,同樣是採用的阻攔索攔截和升降機運輸。阻攔網當然也有,不過也與今天一樣,只是種應急措施罷了。
在航母沒有成型之前,人們就已經開始了阻攔索的研製,最早的阻攔索事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就出現了——美軍賓夕法尼亞號巡洋艦於1911年1月18進行了戰機鉤掛著艦試驗。人們在艦艉部安裝了一座36m*9.6m的平臺,提供了22根纜繩構成的“重力阻攔索”以截停飛機。
飛行員尤金·伊力將一架454公斤的飛機降落在巡洋艦的試驗平臺上,他掛住了後面的11根阻攔索,在平臺僅剩9米的情況下停住了。美華人後來稱這一天是海軍航空兵的出頭之日。
英華人後來下水了最早的航母“競技神”,但這時飛機在甲板上的降落仍然是個不穩定因素,飛行員需要在著艦前的對準階段就把航速降到極低,以打提前量的方式讓航母著艦,危險性非常大。不過好在那時候的飛機較輕,速度也不快,有時候著艦的飛機還能讓船員用人拉手拽的方式幫忙停止。
1919年,美華人在一艘1913年下水的5500噸運煤船“木星”號的基礎上,改建出了美國第一艘航母“蘭利號”(CV-1 Langley)。1922年蘭利號完工,為了能提供戰機的降落,美華人為航母建造了一套原始的阻攔裝置。
這套裝置也稱為“重力阻攔索”,航母甲板兩側各建立一堆搭架,然後阻攔索透過滑輪吊起沙袋等重物,當飛機掛住阻攔索時,搭架上懸掛的重物將提供阻尼。飛機不停的被這些吊沙袋的繩索扯住,便會持續消耗戰機的勢能,最終將戰機停止。
為了這套裝置,美華人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著陸研究,有不少飛機就這樣拍碎在甲板上,他們仍然在總結出了經驗,使航母降落飛機逐漸成熟化。
僅2年後英華人就發明出了更可靠的阻攔裝置——“液壓阻攔器”,1924年,英華人諾登、巴斯設計出實用化的液壓阻攔器,這種裝置採用了液壓系統充當阻尼,比重力阻攔器那種原始投石器一樣的東西更安全可靠。
美國在1927年成功的從英國引進到了液壓阻攔器的技術,然後由諾福克海軍造船廠(NNSY)將之改進製造了出來,“蘭利號”航母隨即安裝了這種裝置。
液壓阻攔索直到今天都是航母重要的阻攔裝置,除最新的“福特號”航母採用了電磁阻攔索技術外,其它航母的阻攔器廣泛採用了這種技術。“蘭利號”當年使用的阻攔索阻攔上限為35.3千牛,可攔住以97km/h著艦的輕質戰機。
日本的航母也是如此,他們的液壓阻攔索採用油壓制動,透過壓縮空氣復原,能對不超過4噸的飛機進行最大40-50米的制動,使用一次復原時間約為10秒。
總而言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軍、英軍、日本等航母大國,無一例外採用了液壓阻攔索制動,艦載機都需要透過以著艦鉤鉤掛阻攔索的方式進行著艦。
不過,阻攔索並非絕對安全,尤其對於早期的飛機而言,出現各種故障都不足為奇。二戰時阻攔索被拉斷,著艦鉤被拉斷,飛機鉤掛翻滾,阻攔索纏繞等問題比比皆是。
有時候飛機不可能安穩的去鉤掛阻攔索,或者說阻攔索也出了故障,那麼就只能使用第二道防護措施“阻攔網”了。
阻攔網就是個大型的軟質攔網,它們一般佈置在航母甲板前端,彈射器\滑躍甲板機位後端,它們直接硬性攔截戰機,迫使它們在甲板上停止下來。
要說的話,阻攔網在航母上的應用還早於阻攔索,它本是最開始給航母準備的阻攔器。不過這種東西效率低下,應用危險又麻煩,所以當液壓阻攔索被廣泛應用後,阻攔網便退居二線,成了安全保險。
同樣的,直到今天阻攔網也依然被航母們所應用,只是材料也換成了更牢固結實的東西。需要注意的是,“阻攔網降落”與“阻攔索降落”是兩個不同的章程,飛機在準備阻攔索降落時不能減速,以便掛鉤不成重新復飛。而阻攔網降落則不一樣,它需要減速飛行,以減少觸網危險。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除了降落失誤的戰機,還有許多帶傷迫降的、飛行員重傷難以操作的戰機,都依靠阻攔網的保護存活了下來。
回覆列表
二戰時主要依靠飛機上的磁羅盤和飛行圖來導航,後來有了無線電導航,慣性導航,多普勒導航。
在夜間還可以用天文導航。
地面飛機當時的導航主要靠地面參照物,在濃霧天氣或海上則靠陀螺儀、羅盤和地圖乃至日光月光星光,所以當年的航線制定都是要尋找明顯地面參照物的。
但1939年後海軍航母大多數都有雷達了,所以雖然飛機找不到航母,但航母可以透過雷達看到飛機,可以透過無線電來引導飛機返回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