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義大利半島(即亞平寧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歷羅馬王政時代。公元前510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逐步征服了義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羅馬為爭奪地中海霸權,掠奪資源與奴隸,同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到公元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亞非、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到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廷帝國)則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它與秦漢時期的的中國一樣,是古代世界強大的帝國之一。
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公元98年-117年)在位時,羅馬帝國版圖達到最大,經濟空前繁榮,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
帝王
凱撒
公元前64年至44年凱撒、龐培、克拉蘇所在的前三頭政治時期,結束了以元老院為權力中心的議會制。克拉蘇死於征服帕提亞帝國的戰役中,後來凱撒消滅了龐培。(注:“凱撒大帝”是後人的尊稱。凱撒在生前並沒稱過帝.只是個權傾一時的獨裁者(被元老院任命為終身獨裁官)。dictator“獨裁者”是個職位,由元老院任命),後人用他的名字凱撒代表羅馬國王的稱號。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凱撒被國內反對派布魯圖(Brutus)和卡西烏斯(Cassius)陰謀刺殺。
屋大維
公元前43~27,凱撒的甥孫,也是義子。屋大維成為繼承人也就是歷史上的奧古斯都大帝(元老院於公元前27世紀授予他奧古斯都的尊號,拉丁語意為神聖,至尊)。他與安東尼、雷必達的統治被稱為後三頭政治。後來,屋大維消滅了安東尼和雷必達,屋大維成為羅馬的第一位正式皇帝,羅馬從此進入帝國時期。
公元前17年,軍閥屋大維正式確立個人獨裁統治,因其採用“元首”稱號,這種制度被稱為元首制。元首制實際上是披著共和外衣的君主專制。
提比略
(Tiberius 公元14~37)這位羅馬第二任皇帝曾任命彼拉多為猶太巡撫,在彼拉多任內,耶穌被釘死。
加利古拉
(Caligula 公元12~41),蓋烏斯·凱撒·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為羅馬帝國第三任皇帝。卡力古拉是他自童年起的外號,意為“小軍靴”,源於他嬰兒時代隨其父日爾曼尼庫斯屯駐日爾曼前線時士兵為他穿上的兒童款軍靴。他被認為是羅馬帝國早期的典型暴君
克勞狄
(Claudius 公元41~54)克勞狄一世,全名提貝里烏斯·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尼祿·日耳曼尼庫斯(Tiberius Claudius Drusus Germanicus),常譯作克勞狄烏斯、克勞狄、或模仿後來歐洲君主習慣冠以數字的克勞狄一世,(前10年8月1日—54年10月13日),他是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的第四任皇帝,公元41年—54年在位。
尼祿
(Nero 54~68)亦譯尼羅,尼祿皇帝在第一次猶太大起義時,血腥鎮壓猶太人。
維斯帕先
(Vespasian公元69~79)亦譯韋帕薌或威斯巴仙,這將軍於公元67年受尼祿皇帝派遣到巴勒斯坦鎮壓猶太人起義,尼祿死後的次年被擁立為皇帝。
提圖斯
(Titus 公元79~81)維斯帕先皇帝的兒子,公元70年毀滅耶路撒冷城。
圖密善
(Domitian 公元81~96)。提圖斯·弗拉維烏斯·多米提安努斯,繼承父親維斯帕先與兄長提圖斯的帝位,為弗拉維王朝的最後一位羅馬皇帝。
涅爾瓦
(erva 公元35-98)。出身於舊元老貴族階層,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元老,在圖密善被刺殺之後由元老院推選並任命為羅馬帝國的元首。繼位時已很年老,無子嗣。選擇圖拉真為繼承人。
圖拉真
(Trajan 公元98~117),在位時兩次對外征討,建立阿拉伯行省,並向東擴張勢力到兩河流域。
哈德良
(Hadrian 公元117~138),任內加強獨裁統治,再次鎮壓猶太人的反抗。
安東尼
(Antonia公元138~161)。公元一至二世紀是羅馬帝國的強盛時期,帝國疆域空前廣大,北部邊界到達現世歐洲的英國、西德、奧地利、匈牙利和羅馬利亞等地,東邊一度達到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南面包括非洲的埃及和蘇丹北部、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西邊面臨大西洋。安東尼皇帝統治時期,局勢仍比較穩定,尚能維持帝國現狀。
馬可·奧利略
(Marcus Aurelius公元161~180),這位皇帝在位時,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已經逐漸消逝。
康茂德
(Commodus公元180~192),這位皇帝在位時,已到了公元二世紀的末尾,羅馬帝國面臨混亂與衰落的時期。但這時離開羅馬東西分裂,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而成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的時期,還足足有二百年的時間,其事發生於公元395年。
古羅馬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義大利半島(即亞平寧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歷羅馬王政時代。公元前510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逐步征服了義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羅馬為爭奪地中海霸權,掠奪資源與奴隸,同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到公元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亞非、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到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廷帝國)則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它與秦漢時期的的中國一樣,是古代世界強大的帝國之一。
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公元98年-117年)在位時,羅馬帝國版圖達到最大,經濟空前繁榮,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
帝王
凱撒
公元前64年至44年凱撒、龐培、克拉蘇所在的前三頭政治時期,結束了以元老院為權力中心的議會制。克拉蘇死於征服帕提亞帝國的戰役中,後來凱撒消滅了龐培。(注:“凱撒大帝”是後人的尊稱。凱撒在生前並沒稱過帝.只是個權傾一時的獨裁者(被元老院任命為終身獨裁官)。dictator“獨裁者”是個職位,由元老院任命),後人用他的名字凱撒代表羅馬國王的稱號。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凱撒被國內反對派布魯圖(Brutus)和卡西烏斯(Cassius)陰謀刺殺。
屋大維
公元前43~27,凱撒的甥孫,也是義子。屋大維成為繼承人也就是歷史上的奧古斯都大帝(元老院於公元前27世紀授予他奧古斯都的尊號,拉丁語意為神聖,至尊)。他與安東尼、雷必達的統治被稱為後三頭政治。後來,屋大維消滅了安東尼和雷必達,屋大維成為羅馬的第一位正式皇帝,羅馬從此進入帝國時期。
公元前17年,軍閥屋大維正式確立個人獨裁統治,因其採用“元首”稱號,這種制度被稱為元首制。元首制實際上是披著共和外衣的君主專制。
提比略
(Tiberius 公元14~37)這位羅馬第二任皇帝曾任命彼拉多為猶太巡撫,在彼拉多任內,耶穌被釘死。
加利古拉
(Caligula 公元12~41),蓋烏斯·凱撒·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為羅馬帝國第三任皇帝。卡力古拉是他自童年起的外號,意為“小軍靴”,源於他嬰兒時代隨其父日爾曼尼庫斯屯駐日爾曼前線時士兵為他穿上的兒童款軍靴。他被認為是羅馬帝國早期的典型暴君
克勞狄
(Claudius 公元41~54)克勞狄一世,全名提貝里烏斯·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尼祿·日耳曼尼庫斯(Tiberius Claudius Drusus Germanicus),常譯作克勞狄烏斯、克勞狄、或模仿後來歐洲君主習慣冠以數字的克勞狄一世,(前10年8月1日—54年10月13日),他是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的第四任皇帝,公元41年—54年在位。
尼祿
(Nero 54~68)亦譯尼羅,尼祿皇帝在第一次猶太大起義時,血腥鎮壓猶太人。
維斯帕先
(Vespasian公元69~79)亦譯韋帕薌或威斯巴仙,這將軍於公元67年受尼祿皇帝派遣到巴勒斯坦鎮壓猶太人起義,尼祿死後的次年被擁立為皇帝。
提圖斯
(Titus 公元79~81)維斯帕先皇帝的兒子,公元70年毀滅耶路撒冷城。
圖密善
(Domitian 公元81~96)。提圖斯·弗拉維烏斯·多米提安努斯,繼承父親維斯帕先與兄長提圖斯的帝位,為弗拉維王朝的最後一位羅馬皇帝。
涅爾瓦
(erva 公元35-98)。出身於舊元老貴族階層,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元老,在圖密善被刺殺之後由元老院推選並任命為羅馬帝國的元首。繼位時已很年老,無子嗣。選擇圖拉真為繼承人。
圖拉真
(Trajan 公元98~117),在位時兩次對外征討,建立阿拉伯行省,並向東擴張勢力到兩河流域。
哈德良
(Hadrian 公元117~138),任內加強獨裁統治,再次鎮壓猶太人的反抗。
安東尼
(Antonia公元138~161)。公元一至二世紀是羅馬帝國的強盛時期,帝國疆域空前廣大,北部邊界到達現世歐洲的英國、西德、奧地利、匈牙利和羅馬利亞等地,東邊一度達到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南面包括非洲的埃及和蘇丹北部、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西邊面臨大西洋。安東尼皇帝統治時期,局勢仍比較穩定,尚能維持帝國現狀。
馬可·奧利略
(Marcus Aurelius公元161~180),這位皇帝在位時,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已經逐漸消逝。
康茂德
(Commodus公元180~192),這位皇帝在位時,已到了公元二世紀的末尾,羅馬帝國面臨混亂與衰落的時期。但這時離開羅馬東西分裂,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而成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的時期,還足足有二百年的時間,其事發生於公元3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