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中月2

    昔日“編編匠” 今天“經紀人”

    “牛行人”或“牛經紀”都是指從事“牛業”的人。本地農村稱“編編匠”,與當今的“中介”差不多。“經紀人”一詞使用更廣泛,分門別類更細化更專業。

    “編編匠”一詞味道有點酸,含貶義。上世紀六、七、八十年代的編編匠專門在牲畜市場上牽線搭橋撮合買賣雙方的成交,然後向賣方索取一點“口舌費”。有的則是向買、賣雙方都討要一點“辛苦費”。此類人群有時覺得有點討嫌,但在牲畜交易時,編編匠的作用還真的不可小看。他們一般很會攣事,說話能伸能曲。若是幫熟人買,他們就會把牲畜的孬處談得多些,使賣方“心虛”些,以免“傲價線”,便於儘快將牲畜成交。若是幫熟人賣,他們就把牲畜的優點談得多些,使買方聽得如意些。“貨真”當然就會“價實(價格偏高),最終目的還是促成交易。若是編編匠對買賣雙方都不認識,他們仍然樂意積極介入,而且會比較客觀的評貨(豬、牛、羊)。

    本地養豬比較普遍,養牛、羊次之。於是又分“豬編編”或“牛編編”。我曾經也是多年的“二哥”,對於養豬並不陌生,買或賣是常事。有時把豬弄到集市牲畜交易處,真正的買賣雙方竟然會在一邊“閒著歇涼”,由買賣兩方的編編匠去討價還價,儼然成了買賣雙方的“全權代表”。編編們在探得買賣雙方的真實價位後,心中也有底了。就會勸雙方再互相妥協,即是勸賣方“再少點”(錢),勸買方“再添點”(錢)。編編們為了不在大庭廣眾而前“出醜”,表現出很“內行”的砍價適中,既不得罪買賣雙方,又要把生意促成,編編們就揹著大家去捏指頭比啞語——“這個整,這個零,要得不”。

    對方的編編覺得差不多就會馬上給買方或賣方耳語,若不滿意編編再去捏指頭比啞語,直到雙方認為“適中”為止,交易即成。

    我印象最深的是張姓編編匠,常年穿件長衫衣在牲畜市場攬活。他會直接給賣方或買方勾通,捏住對方的手牽入長衫襟中勾指頭,“這個整數,這個零頭,要不要得”?如此迴圈直到把生意做成。

    編編匠喜歡打手勢的另一個原因是不想讓其他的編編匠介入,一樁生意做成只有那麼大一塊“蛋糕”,編編匠越多蛋糕只會越少。有時候編編匠是真買主,有些農戶把豬或牛羊弄上市卻並不知道行情,如果喊價偏低編編們就會遊說再壓價,便宜了就會真的出手買轉手賣賺一把。

    到了九十年代我地農戶養豬逐年減少幾乎絕跡,養豬成本高又賺不了錢。農諺說:“種田不餵豬,好比秀才不讀書”。這也是實屬無奈。

    而今農戶不僅不餵豬就連地也不想種,種糧食賺不了錢,不如去打工。許多田地荒蕪了這也很正常。到了九十年代後期編編匠也失業了消失了。至於那些“牛經紀”“馬經紀”我地是沒有的。現在的“中介”多了,“經紀人”多了,但他們卻與牲畜無關,與“三農”無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來大姨媽期間如何護膚?擦潤膚霜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