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旅新生活

    看了其他人的回答,感到大家的回答都很好,都很勵志。但是,客觀的說,這些回答的答案完全可以百度出來,始終覺得這些回答要點和問題的核心之間隔著一層紙。這些回答的穿透力不強,沒有見解的血性,無法給題主大徹大悟的感覺。當然,我的回答也不盡然,也在努力之中。我說的對的地方,供你借鑑,說錯了的,你哈哈一些即可。

    一、深刻理解社會和學校的區別,社會才是檢驗你能力的戰場。

    1、學校評價尺度單一,主要是看分數,誰考試分數高誰就牛,但社會主要不看分數,61分和99分是一樣的。在社會中,幹部提拔時有可能最終獲勝的是第二名,落敗的是第一名——原因是第二名與崗位的匹配度更高。聽到這樣的解釋讓你抓狂,但卻是實實在在真實的事情。

    2、學校主要比的是智商,但進入社會後情商就比智商重要多了。這也就是很多學霸進入社會後,尤其是進入體制內的單位發展不如意的問題所在——智商高,情商低。但情商究竟是什麼?不用說的雲裡霧裡,其實很簡單,就是做事讓對方覺得很舒服,很願意和你合作、共事。這其中就包含了你的進取、忍讓、容人、心態、底線、說話技巧等等方面。

    3、學校同學間關係純粹,但社會同事間不然啊。同學間沒有什麼根本的利益之爭,可以做到無話不說,畢業後關係好的還能聯絡,關係一般的走出校門這輩子可能就見不著了。但同事間因為職位、職稱、晉升、提拔、學習、評優等等具體利益所在,決定了很難無話不談。因此,大嗓門的、心直口快的這類同學要逐漸改改。

    二、深刻理解正確和對的區別,正確的未必對。

    在學校時,正確的就是對的,對的就是正確的,兩者是一回事。進入體制內的單位後,就不一定了。比如,很多地方的組織部門,年底都要深入到單位搞民主測評,對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在工作能力、民主、團結、作風、廉潔等方面進行打鉤測評。這個時候你就要好好理解正確和對的區別,要充分考慮實情、人情、感情,慎重打鉤投票。

    鉤打完後,不要把測評表表折起來,要把表平鋪開,要光明磊落地讓旁邊別人看到你是在正確的地方打鉤的。以後萬一有哪張表“有問題”,別人也不會懷疑你。單位的意見箱、舉報箱等等,沒啥事不要到箱子跟前去瞎轉、停留,理由和前面是一樣的。別人躲都來不及,你還傻乎乎的向前“衝”,小心成為別人的“槍”和“炮”。

    三、融入即意味著改變,融入好的話則發展的好。

    每個人,注意是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小的、小小塵埃,嵌在世界的秩序之中,千百年來,斗轉星移,未曾改變。你是小人物時,你就做點小事、具體事,當你成為大人物時,你方有資格制定規則。出了校門後,你當然是小人物,要融入社會,其實就是把你在學校形成的思想、做事、人生觀等“修正”到社會執行的規則裡面。很痛苦、有不捨、難放棄是正常人的反應。畢業後5年,同學間差距不大,但10年後絕對見分曉。有的步入仕途,前途光明;有的辦廠從商,生意興隆;也有的擺地攤,見了城管就趕緊跑;還有人出家討飯。

    畢業時幾乎相同的起跑線,為什麼10年的光陰拉開了人和人的差距——皆因適應、融入社會的不同而致命運的不同。沒有對或錯,只有好和壞,夜深人靜之時,你自己好好品。當你沒有資格制定規則的時候除了適應規則還有更好的選擇嗎?站在這個意義上說,認識越早,認識越深刻,主動融入,主動選擇,主動作為就是一個負責任的選擇。

    四、社會工作主要靠“悟”,沒事要多“悟”。

    學校裡有老師教你,這個題你不會,老師可以俯下身子,手把手的教你,直到你弄懂。技術性的問題,沒有學不會的。步入社會後,讓你心煩的、痛苦的大部分都是非技術性的問題。這些非技術性的問題,沒有固定的、成型的答案。就是同一個問題,但放在不同的場合、背景、環境、語氣、時態、氛圍中,答案也是不一樣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沒有哪本書集中講這些非技術性問題的應對策略。怎麼辦?

    1、諸事要多“悟”,想一下應對策略,發生在別人身上的要置換成自己,想象如果是自己這事怎麼辦。

    2、常品讀名人傳記,當然不是在看故事,雖然故事更吸引人,你應該關注的是這些人遇到突發的情況是如何應對處置的,話是怎麼說的,既不違反原則,也不失情面。

    3、多和高人聊天。高人未必是大人物,但一定是有見解的人。和他們多聊天,琢磨、請教他們遇某一類事的說話技巧。

    講一個小故事,好好琢磨。

    一天,臨下班時,某單位臨時決定開會。會議的內容倒不是十分緊急,主要是單位領導想檢查一下人員在崗情況,樹一下威,順便傳達一個檔案。

    人員坐定後,局長環視了一下會場,清了清嗓子:“秘書科,清點一下人數!”然後秘書科開始點名。

    “張三。”

    “到!”

    “李四。”

    “到!”

    “王五.”

    無人應聲。

    “王五?”又點了一次,還是無人應聲。

    會場出現了沉默,靜的掉根針都能聽見。

    這時,局長髮話了:“王五不在嘛!離下班還有15分鐘嘛!這麼重要的會,人不在嘛!”

    聽局長這麼說,所有人此時都為王五捏了一把汗,為王五感到擔心。

    “秘書科會後派人去家裡瞭解一下,”局長接著說,“看看王五家裡是不是有什麼困難,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局裡和工會要大力給予支援,給解決好,這樣王五才能安心工作嘛。”

    “好,我們現在開會!”局長斬釘截鐵說。

    第二天,王五知道了開會這事,到局長辦公室“感謝”了局長並解釋了幾句,之後他努力工作,經常加班也沒喊累。

    當然,局長在會上說的,對王五家的困難要大力解決,也只是說說而已,王五未當真,局裡也沒去問,秘書科也沒派人去了解。

    其實,大家都知道,局長只是那麼一說。但怎麼說,說什麼,卻是大有“學問”。

  • 2 # 綜改1

    最簡單的回答:

    這完全是因為當今中國的教育只有普通教育一條腿造成的,還缺行業教育另一條腿!

    請求讀者去檢視我以前的答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上如何辦理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