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南越牧場

    漢景帝時,中央皇權和地方諸侯王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接受晁錯所上《削藩策》。削藩之舉激起了諸王的強烈反對。吳王劉濞誅殺吳國境內漢所置二千石以上官吏,然後起兵,對外聲稱清君側,誅晁錯,安社稷。楚、趙、膠西、濟南、淄川、膠東等起兵呼應。這次叛亂遍及整個關東地區。

  • 2 # 刮晉風

    漢朝之初,劉邦為了安定天下,不惜冒著誅殺功臣的千古罵名,接連誅殺了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又封了幾個同姓諸侯王。到了漢景帝時期,由於東南地區的吳國,楚國等國經濟發達,資金雄厚 ,已經到了尾大不掉之時。鑑於國家出現的不安定因素,漢景帝聽從賢臣晁錯的建議,實行“鹽鐵官營”和”削藩”等一系列中央集權政策。這些加強中央集權的政策,卻遭到異姓王的堅決抵制和反對。在吳王劉濞帶領下,楚、趙、膠西,淄川、濟南、膠東諸侯國,以“清君側 ,誅晁錯,安社稷”為名,紛紛起兵反抗朝廷。

    面對異姓王風起雲湧的反抗浪潮,晁錯提出讓漢景帝率兵親征的建議。漢景帝此時已經驚慌失措。他一方面答應叛軍的要求誅殺了晁錯,一面又命周亞夫為將,進行平定叛亂。全華人民珍惜來之不易的安定生活,對“七國之亂”不予支援。在維護統一的梁王等人配合下,周亞夫平叛工作進展順利,七國之亂很快被鎮壓下去,劉濞、劉戊等或戰死或自殺。

    後人贊周亞夫詩曰:

    月掛中天獵獵風,

    群山環繞暗無聲。

    斷壁殘垣春草滿,

    原是漢家細柳營。

    忠良遭戮綱常亂,

    遍地狼煙明主驚。

    急召六乘傳太尉,

    誓師霸上發侯兵。

    ……

    最後周亞夫又因“造反”罪被誅殺,成為一宗新的冤案,甚是可悲可嘆。

  • 3 # 發現生活點滴

    各王國形成的原因是漢高祖劉邦形成的,他認為秦朝短暫的原因是秦國不給子弟分封而導致的,所以在消滅了異姓王后在原異性王地方分封了自己兄弟子侄九人為王,並且與群臣共立,非劉姓不的封王,封王只能是我們劉家。

    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呂后分封了自己家族姓呂的為王,這引起了劉姓王的不滿,漢景帝當皇帝后,地方王國和中央集權矛盾越來越大。然後晁錯提出了《削藩策》,要求限制各王國權利,並消減土地,本來就對中央不滿的各王國更不滿了,直接發動叛亂。

    首先叛亂的是吳王劉濞,然後與楚、趙、膠西、膠東、濟南、淄川共計7王一起叛亂,漢景帝啟用周亞夫進行平亂,最後平定7國之亂

    7國之亂的平定,鞏固了中央集權,也為後續削藩奠定了基礎,併為推恩令的實施提供了必要條件

  • 4 # 人者仁義也

    我們先來看一下歷史上“七國之亂”的整個過程。

    七國之亂髮生在公元前154年。當時的漢景帝下令吳國割出會稽郡、豫章郡的文書到達,吳王劉濞率領起兵造反,誅殺吳國境內二千石以下的官員。膠西國、膠東國、菑川國、濟南國、楚國、趙國也在同一時間發動叛亂,誅殺境內的漢官。以上吳國,膠西國、膠東國、菑川國、濟南國、楚國、趙國七個國家的造反稱之為“七國之亂”。原本齊國也參加叛亂,但是當吳國等七國發動叛亂的時候,齊國後悔了,不敢造反。於是膠西國、膠東王國,菑川國、濟南國共同攻打齊國,圍攻齊國都城臨淄。趙國發動軍隊前往趙國的西部邊界,等待楚國和吳國軍隊的到達,同時趙國還向北方的匈奴派出使者,請求匈奴和趙國聯兵。

    吳國作為帶頭大哥,把國內上至62歲,下到14歲的人全部徵召,部隊達到二十多萬人。同時吳王劉濞還派人前往南方的閩國、東越國求兵,兩國都出兵相助吳王劉濞,吳王劉濞在廣陵聚集部隊,度過淮河後和楚國的軍隊聯合,吳王劉濞首先為了政治上的合法性,他釋出了文書訴說晁錯削藩的罪狀,諸侯聯合征討晁錯。吳楚聯軍首先攻入梁國境內,接連大敗梁軍,使得梁王在國都睢陽防守吳楚聯軍的進攻。漢景帝拜中尉周亞夫為太尉,率領三十六將軍前去攻打吳楚聯軍,派遣曲周侯酈寄攻打趙國,將軍欒布進攻齊國;然後召竇嬰,拜為大將軍,讓竇嬰屯兵滎陽負責監察齊、趙軍隊的動向。在這時候漢景帝慌了神,聽信袁盎之言殺了晁錯,派袁盎與吳王弟弟的兒子宗正劉通前去和吳王談判,結果吳王劉濞自以為勝利在望,不肯。

    與此同時吳楚聯軍猛攻梁國的國都睢陽,而當時的周亞夫從藍田歘,出武關,抵洛陽,最後來到昌邑,梁王向周亞夫求援,周亞夫不肯救援,漢景帝派人前去要求周亞夫出兵,周亞夫也不肯,只是堅壁不出,但是周亞夫暗中派韓頹當等人出兵淮泗口,截斷吳楚聯軍的糧道,吳楚聯軍在糧道斷絕之後意圖決一死戰,但是睢陽又久攻不下,於是北上想去和周亞夫較量,雙方在下邑相會,但是周亞夫還是堅壁不出,吳楚聯軍數次挑戰都不能夠成功,在糧食斷絕的情況下,吳王劉濞想來一個聲東擊西,他派大部分吳軍殺向周亞夫營壘的東南,暗地裡團結精兵攻打周亞夫壁壘的西北,結果周亞夫早就派人防守西北的壁壘。吳軍的攻勢被周亞夫打停,最終吳軍因為軍糧斷絕開始崩潰,吳楚聯軍退兵,周亞夫派漢軍精兵追擊,吳楚聯軍大敗。吳王劉濞拋棄大軍,和壯士數千人連夜逃亡東越國,最後被東越人所殺;楚王劉戊自殺。

    而齊國方面漢將欒布解除齊國臨淄的圍城,而齊王因為最初和齊國同盟,恐懼之下自殺而死。膠西王自殺,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都被殺死。酈寄攻趙國,七月不能下,最後欒布破齊和酈寄合兵,趙國趙城被攻破,趙王自殺。七國之亂基本平定。

    七國之亂的原因

    其實說到底就是諸侯的勢力太過於強大,已經威脅到了中央朝廷。在漢朝初年全國共有59個郡,其中諸侯國就佔據了42個郡,全華人口有1300多萬人,而諸侯國就佔據了850多萬人,諸侯國的勢力大於中央,尾大不掉,這就使得漢朝中央必須解決諸侯國的問題。於是在西漢王朝的朝廷裡就有很多有識之士就開始呼籲制衡這些諸侯,比較有名氣的就是賈誼和晁錯,賈誼主要活動在漢文帝時期,他提出“眾建諸侯以少其力”。讓諸侯的子孫分裂諸侯的國土,這樣子孫都有自己的封國,而諸侯的力量也被一點點削弱下去。晁錯鑑於諸侯的強大,直接提出削藩,這樣就使得諸侯十分的恐懼,比如吳王劉濞,吳王劉濞的吳國本身就只有三郡,現在削掉會稽郡、豫章郡,使得吳國大幅度削弱,這樣的結果肯定是吳王劉濞不能夠接受的。這種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的發生促使了“七國之亂”的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陽之好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