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時至今日不同的地方婚俗還有很大的不同,想知道古代都有哪些奇葩的婚俗。
3
回覆列表
  • 1 # 訪古客

    【古人結婚的“步驟”】

    談不上什麼奇葩~

    在中國文化裡,夫婦是“人倫之始”,《郊特牲》謂之“萬世之始也”。《易》雲:“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措)”,婚禮之於人生之重要,於斯可見。

    古者,娶妻之禮,以昏為妻,取陽往陰來之義也,故曰婚。姻者,婦人因其夫也。女因媒而親,父母因女而親,故曰姻。禮註疏雲,婿曰婚,女曰姻。婿以昏時來迎,女因之而去,故名焉。婚禮者,婚姻往來之禮也。合二姓之好,嚴百世之防。上承宗藩,下繼後世。故君子重之。

    上古婚嫁禮俗據傳始於伏羲之時定婚“以儷皮(成對的鹿皮)為禮”,後世漸為演進,至夏商“親迎於堂”,再至“限男女之年,定婚姻,六禮之儀”,宗周文明始具備完整婚之“六禮”。《禮記·郊特牲》:“天地合,而後萬物興焉。夫昏禮,萬世之始也。”夫婦為人倫之始,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故婚姻之禮,乃諸禮之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風化之基也。孔子言治禮,敬為大。敬之至,昏為大。弗愛不親,弗敬不正。愛與敬,政之本也。故昏禮合二姓之好,上以承先、下以啟後,君子重之。古之六禮所以敬慎重正,成男女之別,立夫婦之義,蓋慎其始也。

    根據文獻的記載,先秦時候的婚姻之“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在這六禮之中,除親迎外,均由使者行之。這個“使者”,亦即後世所云之媒妁。

    納采:《儀禮·士昏禮》:“昏禮:下達,納采用雁。”在納采之前,已由媒氏交接,女方允許,方行納采禮。得到允諾後,就派使者去女家致辭。女家要在宗廟之中接待,這個環節是男方要以雁作為禮物,送與女家。

    問名:《士昏禮》:“賓執雁,請問名。主人許。賓入,授如初禮。”納采完畢,經女家同意後,男方再請使者執雁至女家,詢問女子之名及生辰。在此時女家要設宴款待。問名的目的是透過占卜的方式,來測定二人是否相配,聯姻是否吉祥。

    納吉:《士昏禮》:“納吉,用厲,如納采禮。”若男方占卜獲得吉兆,則再次請使者執雁到女家報喜確定。納徵:《士昏禮》:“納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納吉禮。”

    納徵,也叫納成、納幣,就是男方向女方行聘禮,這個環節因為要納聘禮,所以也有稱為“納幣”者。

    納徵之禮包括玄纁束帛(黑三紅二的五匹帛)和儷皮(成對的鹿皮)。禮的數量和品類,平民只送黑繒五匹。卿大夫雖然也是五匹,但其中三匹是玄色,象徵陽;兩匹淺絳色,象徵陰;外加兩張鹿皮。至於諸侯乃至天子,則應更多。《士昏禮》所云,為士階層之納徵禮而已。《周禮·媒氏》說:“凡嫁子娶妻,八幣純帛無過五兩。”古者布帛二丈為一端,二端為匹,匹亦稱兩。故所謂五兩,即五匹(周代一匹約當今之9.2米)。這是當時規定的最高限額。行納徵禮不用執雁,這也是婚之六禮中唯一不用執雁的一個儀節。

    後來在此環節中還出現了雙方要交換一個正式“書帖”的程式,對後世影響巨大。據此,雙方從而正式確定婚約,亦即定婚。

    對於為什麼要用雁做禮物,《白虎通》給出的解釋是:“取其隨時而南北,不失其節,明不奪女子之時也。又是隨陽之鳥,妻從夫之義也。又取飛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禮,長幼有序,不相逾越也。”

    請期:《士昏禮》:“請期用雁。主人辭,賓許。告期,如納徵禮。”此禮名曰請期,實為告期。男家表示謙虛,故曰請期。男方透過占卜確定成婚的吉日後,再次請使者執雁來到女家通告,徵求女家的同意。女父再三表示“某固惟命是聽”,“使者曰:‘某使某受命,吾子不許,某敢不告期。’曰:‘某日。’”使者告知以吉日。

    親迎:這是婚之六禮中的核心,也最為重要。之前的五個環節,都是由使者到女家,並且都是在早晨進行;唯獨“親迎”是由新郎官親自前往女家,而且時間是在“昏”時。

    親迎是日,婚者沐浴盛服,父率禱告於廟祠,行親迎告廟禮。(如果不告而迎,婚禮將被認為無效)。主人亦盛服醮子(父歿,則以有服之尊長醮後)。

    新郎在父親帶領下於禰廟舉行告廟之禮。根據禮經之描述,此時廟門外的東邊陳放三隻鼎,面向北,以北為上。鼎中所盛之物有:一隻小豬,除去蹄甲,合左右體盛於鼎中。舉肺脊、祭肺各一對,魚十四尾,除去尾骨部分的幹兔一對。以上各物,皆為熟食。鼎上設定抬扛和鼎蓋。洗設定在阼階的東南面。房中所設定的食物有,醯醬兩豆、肉醬四豆,六豆共用一巾遮蓋。黍稷四敦,敦上都有蓋子。煮肉汁燉在火上。酒尊設在室中北牆下,尊下有禁。玄酒(水)置於酒尊的西面。用粗葛布為蓋巾,酒尊上放置酒勺,勺柄都朝南。在堂上房門的東側置酒一尊,不設玄酒。篚在酒尊南邊,內裝四隻酒爵和合巹。

    《士昏禮》:“主人爵弁,纁裳緇袘,從者畢玄端。乘墨車,從車二乘,執燭前馬。婦車亦如之。”新婿身著爵弁服、飾以黑色的下緣的淺絳色裙(隨從皆身穿玄端),於“昏”時乘坐“墨車”出發,前往女家親自迎娶新娘。

    昏時為何?鄭注說“日入後二刻半為昏”,大約相當於現在晚上六、七點左右。需要說明的是,昏禮的六個環節都是在女方的禰廟(父廟、考廟)舉行的。新娘的父親當天同樣也在自家的禰廟攜帶女兒行後世所謂于歸告廟之禮,並在此等待新郎的到來。新婦則梳理好頭髮,“純衣纁袡”,穿著袡(捆邊)有纁(紅色布料)色鑲邊的純玄色絲衣,面朝南站立於房中。新婦的父母此時要對女兒鄭重告誡一番,這也是婚禮的重要一環。《士昏禮》雲:“父送女,命之戒詞曰:‘戒之敬之,夙夜毋違命。’母施衿結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違宮事。’”

    迎娶隊伍到來後,新娘的父親至門外迎接新郎。“主人玄端,迎於門外,西面再拜。”然後“主人揖入,賓執雁從。至於廟門,揖入。三揖,至於階,三讓。主人升,西面。”新郎登上廳堂,行奠雁之禮“再拜稽首”。主人不答禮。新郎“降,出”,新娘隨其後。

    此,新娘的母親要在新娘的的衣服上別一塊佩巾,此佩巾曰“縭”。新娘父母“不降送”,就是不送出門。“畢,(婦)降西階而出。(婿)執韁策馬行,御輪三週,復由御者代之。”新郎則另乘車馬提前返回,“先俟於門外”,等候新娘的到來。“婦(根據禮經的規定,“奠雁”之後,新娘的稱呼就變為“婦”)至,受婿拱揖方出。婿引導而入。升堂。婿婦北面而立,主人(婿之父母)面南而座”,行同牢之食、合巹之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轉七派五可以持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