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暖自知274497472
-
2 # 伊耆角木
“壯”表其功,“繆”罰其過。
題主這表述有點問題,關羽的爵位是漢壽亭侯,壯繆侯是諡號不是爵位,所以不是“不太好的侯爵”,而是“不太好的諡號”。
關羽的諡號壯繆侯確實不算好。諡號是根據《諡法》對一個人的蓋棺定論。《諡法》對壯的解釋很多:威德剛武曰壯;赫圍克服曰壯;死於原野曰壯;勝敵克亂曰壯;好力致勇曰壯;屢行征伐曰壯;武而不遂曰壯;武德剛毅曰壯;非禮弗履曰壯。這個字用在關羽身上是非常貼切的,關羽早年追隨劉備,又曾在曹操帳下陣斬顏良,此後多次為劉備作戰,鎮守荊州,在襄樊之戰中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威德剛武”、“武德剛毅”、“好力致勇”、“屢行征伐”都是對他戎馬一生,征戰沙場的表彰。而關羽襄樊之戰功敗垂成,最後被偷襲荊州,中伏被殺,也應了“武而不遂”、“死於原野”的描述,算是一種惋惜。
關鍵在於“繆”這個字。《諡法》對繆的解釋是:名與實爽曰繆。這就等於告訴別人,關羽名聲雖大,卻是大而不實,這算是一種諷刺了。
因而,不少關羽的才崇拜者要想盡辦法給“繆”找一個好的解釋,於是提出“繆”通“穆”,比如“秦穆公”就在一些書籍中被記載為“秦繆公”。其實,這個邏輯是不通的,“繆”是可以通“穆”,但那主要是在先秦時代,進入漢代以後基本找不到這樣的例子。另外,劉備進入益州以後娶的吳皇后(吳壹的妹妹)諡號就是“穆”,沒有寫成“繆”,同一個政權,同一個字不可能用兩種寫法。所以可以肯定,關羽的諡號只能是取“名與實爽曰繆”的那個意思,與“穆”無關。
那劉禪為什麼給關羽這個諡號?還是因為關羽的過錯實在太大了。丟失荊州,讓蜀漢徹底失去了奪取天下的可能性。不管怎麼說,關羽貿然出兵襄樊,並在陸遜的迷惑下將荊州守軍調往襄樊前線,導致後防空虛,被呂蒙白衣渡江奪取江陵,最終劉備陣營的荊州三郡俱失,關羽自己也被擒後身亡。這個責任關羽推不掉。無論劉封孟達不出兵增援還是糜芳傅士仁的投降,都不能說是主要因素,不管怎麼說,關羽作為鎮守荊州的主帥,難辭其咎。
諡號不僅僅是用來表彰的,也可以用作警示。劉禪最後一次給過世的群臣頒佈諡號,也就是關羽獲得“壯繆侯”諡號的時候,是景耀三年(趙雲的諡號稍晚,景耀四年獲得),距離蜀漢滅亡僅有兩年多一點的時間,換句話說,蜀漢那時候是生死存亡關頭了,表彰功臣是要臣子們為國盡忠,而對關羽這樣的警示,也是要告訴官員不能冒進。畢竟,蜀漢可沒有多少家底可以輸了。給關羽壯繆侯諡號,也算是對其過錯的一種提醒,警示群臣,務必小心。
-
3 # 暮雨夜行歸何處
我一個人吃飯旅行旅行到處走走停停……
關羽死後被追諡為“壯繆侯”,這個諡號可不是個好諡號,那麼劉禪為啥要給自己的“二叔”起這麼一個惡諡呢?
首先,咱們來解釋一下壯繆的意思: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
意思就是肯定關羽軍事上還是有能力的,但是最後兵敗荊州就有點名不副實了。
給蜀漢的功勳人物起這麼一個不好的諡號,那麼劉禪是因為什麼呢?
大意失荊州可以說,關羽這麼戎馬一生,除了屯土山約三事兒投靠過曹操之外;最大的敗筆就是失荊州、敗麥城。
丟失了蜀漢重鎮荊州,讓當時正值勢力頂峰的蜀漢勢力深受打擊,諸葛亮在“隆重策”中制定的蜀漢稱霸天下的戰略直接化為泡影;劉備為了復仇、也為了重新奪回荊州,起大兵伐吳,最終失敗,病死白帝城。
真要論起來,這一切的開頭,都可以歸結到關羽失荊州,讓蜀漢勢力在短短几年裡做了個過山車。
從打敗曹操拿下漢中,穩坐西蜀,兼有荊州的勢力巔峰;到失荊州、敗猇亭、劉備亡、國力衰微、蝸居西川一角;這麼大的轉折,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像劉禪這種二世祖,對於這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蜀漢走向稱霸之路的人,心裡有點兒怨言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給惡諡,確實不合適。畢竟關羽確實為蜀漢做了很多!人家戎馬一生,不也是為了蜀漢天下操勞嗎?
-
4 # 愛歷史君
我是小林,我來回答。
關羽跟隨劉備幾十年,一直忠心耿耿,為蜀國立下赫赫戰功。但是關羽也犯過大錯誤啊!關羽北攻襄樊,失敗,不僅自己喪命還丟了劉備的荊州控制區域。雖然劉備默許關羽的行為(不可能是關羽一個人發動這麼大的軍事行動),但是關羽確實有不少的失誤:
1、對手下靡芳和士仁的態度極度惡劣,動不動就威脅要殺死他們;2、擅自搶用孫權方面的糧倉,還對孫權方面出言不遜(不止一次);3、北攻襄樊的時候,對孫權方面的戒備放鬆,這直接導致孫權方面偷襲成功。(關羽被俘劇照)
總之,關羽丟失劉備的荊州控制區域,給蜀漢政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當然,不能完全怪關羽一個人。
(關羽丟失荊州,蜀漢政權開始走下坡路了)
因此,260年,後主劉禪追諡關羽為壯繆侯。“壯”,是肯定關羽生前的武勇和功勞;“繆”也是清楚明白地之處關羽犯下了大錯誤,給蜀漢政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啊。這一切還算是很公正的。
回覆列表
“壯繆侯”是景耀三年,蜀漢後主劉禪追封關羽的縊號。所謂諡號,是指古代歷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王公大臣等社會地位較高的人物,在其去世後,朝廷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這就是通常意義的諡號,用來概括一個歷史人物的生平。而關羽的壯繆侯就是當時蜀漢君臣對其一生的綜合評價。“壯繆”根據諡法解釋:威德剛武曰壯,赫圍克服曰壯,死於原野曰壯,勝敵克亂曰壯,好力致勇曰壯,屢行征伐曰壯,武而不遂曰壯,武德剛毅曰壯,非禮弗履曰壯。”其中,武德剛毅,勝敵克亂,好力致勇,屢行征伐等是關羽的勇武和戰功及軍事實力的肯定,武而不遂,死於原野是對關羽因傲慢,大意而導致兵敗,身死荒野的結局的婉惜。“壯”對關羽的評價是客觀真實的,而“繆”就不好了,“名與實爽曰繆”是說關羽名不符實。從“壯繆侯”諡號來看,當時蜀漢君臣給予關羽的評價就是,有功績,有領軍方面的能力,但“武而不遂”沒有發揮好,“名與實爽”有些名不符實。
“威震華夏”的關羽,為何在死了四十年後,被追封這樣一個譭譽參半的諡號,可能在劉禪看來,關羽生平最大的過失是丟掉了荊州,這個諡號既是對關羽才能和功績的肯定,又對關羽失荊州有一定程度的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