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感照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2 # 九五就是我

    內容不還是一樣的嘛!只不過不能都寫在紙上了!

    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如果單一的還寫在紙上,還出版書籍,估計吃飯都成問題!

    首先,成本問題包括你出版的成本,也包括閱讀成本!很多作者出書都虧本!以前很火的報紙雜誌小說,現在都無影無蹤了!本質來說成本太大了!

    第二,知識資訊廉價問題。價格底了,紙質無法大規模的生存。但讀者數量也增長了許多!以前初中生多,更多的只讀了初一初二,這方面需求不多。現在學歷高了很多,讀者也多了很多。大量讀者能支撐廉價!

    第三,網路聯絡了更多讀者!

    只有青少年讀物還是增長的,競爭卻更加激烈!

    原因,視力問題和環境的薰陶!

    總之,該寫得的內容還是一樣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內容太多,不便細說了!怎樣面對?擁抱網路,適應社會!

  • 3 # 三分文說

    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一直是一個困擾著14億華人的重大問題,也是隨著網際網路發展而來不可繞過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就曾強調過關於文化自信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的文化藝術界同志說:“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與時代同步閥,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的重要講話。

    傳承優秀文化,在傳承文化的同時引領全國文化教育工作者堅定和建立文化自信,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經之路,也是用明德引領風尚的重要一環,更是文化教育工作者以精品奉獻人類、以文化引領潮流的文化自信。

    但是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文化焦點似乎已不再人們的日常圈子流行,更多的人喜歡閱讀一些低俗、汙穢的小說和腐朽文化,但是隨著近期《朗讀者》、《國家寶藏》、《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節目的推出,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接軌,故宮更是開展了“夜場”等活動,其創新思維和全新的文化體驗讓人不得不佩服,逐漸的也成為了文博界的“網紅”。

    對於2019年的兩會而言,關於如何留住傳統文化、留住傳統文化給人們的記憶也逐漸的成為了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焦點問題。如何更好的傳承中華文化,如何更好地發揚中華文化,如何深刻挖掘在歷史文化背景下中華文化的人們精神。帶著這些問題,對於中華文化又該何去何從?

    事實上,對於傳統文化的活化不僅需要網際網路這個巨大平臺的支援,更需要網際網路所提供的渠道和平臺作為最大的支撐。就拿春節這件事來說,大家都知道過年貼福字一直都是我們中華年俗文化的最好體現,在網際網路的推動下,新年俗的出現也是層出不窮,令人覺得別有一番風味。

    自從2016年,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支付寶開始推出了新年集五福的文化活動,用手機掃福字,除夕夜瓜分億元紅包成為當下的新年俗之一。到了2018年春節期間,全國更是掀起了支付寶掃福字的熱潮,2300多座城市參與到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更有2.52億使用者集齊了五福,不知不覺中就傳承了中華文化。

    業內人士更是指出,未來網際網路與傳統文化的IP組合,並不僅僅體現在博物館方面,大多數更將以網際網路活化的方式展示在人們眼前。

    對於網際網路+文化傳統新形勢的出現和發展,數字媒介更像是一把雙刃劍,為文化傳統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弊端。

    那就是隨著網際網路資訊的不斷髮展,網際網路對於文化的深度意義和文化歷史程度慢慢的夜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被消逝,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商業化、娛樂化和消費化,使得以盈利為目的的文化商品越來越多,與傳統的文化傳播和繼承似乎大行其道,也使得“文化”和“商業”之間的隔閡趨於消解。

    作為現階段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和創新渠道,網際網路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可以透過簡單的圖片、文章、聲音和文獻等資料傳播傳統文化,獲得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更多的因當注意到網際網路對傳統文化的弊端。

  • 4 # 徐文樞

    緣於興趣,看到這一提問題之後,我想了許多許多,思索良久,還是做出回答這一問題的決定。

    如今,手機不離手,網際網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建立起了新的生活模式。碎片式的時間,被手機串聯在一起,珍珠般顯得異常珍貴,人們徹底被手機綁架了。

    網際網路改變的不僅僅是人們的行為習慣,更是產生新的語言的沃土。在這樣的語境下,傳統的文化受得了極其嚴峻的考驗。特別是傳統語言,受到的衝擊更大,壞死、替代、更新,令傳統文化處在動盪與不安之中。舉幾個例子:崇拜者,早已被粉絲所取代;朋友一詞的出鏡率也很低,因為閨蜜一詞比他更有情調;傳統文化中的小姐,本來是大家閨秀的代稱,如今卻成為貶義詞,用小姐姐來取代她,網民們反倒欣然接受。

    一個必須要面對的事實是,商品化、泛娛樂化、實用化,網際網路所呈現出的這些特性,讓傳統語言再也無法堅守原來的語義,不得不在外延與內涵上,做出適應的修訂。細細想來,這並不是傳統語言的悲哀,而是一種歷史的進步,符合語言的發展規律。

    除了語言,傳統的思想文化,在網際網路的語境下,也已經被叫板,忠與孝、節與烈,也都有了全新的解釋,不再是原來的語義。

    網際網路的語境下,統文化如何活化?唯一的辦法是必須要適應這種新的語境。這種適應應該是主動而不是被動的適應,變僵死為鮮活,變無用為有用,讓傳統的思想賦予新的時代意義,給陳舊的詞彙,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親節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