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技術匯

    我非常贊同這種說法,下面我就來談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教師和家長作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兩個重要參與者,秉承對學生負責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共同目標。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需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因此教師和家長的關係應當是彼此合作互相支援的關係。教師和家長是互相依存,互相補充的角色。兩者有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為了孩子。所以兩者的行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對學生的學習以及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學校教育這方面就是要起到身正為範的交易示範作用,而家長則要在學校教育的基礎上在家庭。能做好對孩子的督促引導,讓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補充有機,統一形成正向合力。

    對於彼此之間的分歧或者不理解,教師要能夠採取恰當的溝通方式化解矛盾。教師可以透過家長會、家訪、電話、網路等方式與家長保持聯絡,向他們反饋學生在校的學習表現,聆聽家長對教師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建立起教師與家長之間長期有效的良性互動交流機制。

  • 2 # 寒石冷月

    從道理上來講,教師和家長之間確實是互相合作和互相支援的關係,但是在現實面前卻背離了道理本身,下面我具體講一講。

    第一,教師承擔提學校教育本職工作,家長承擔提家庭教育本職工作。教師以傳授課本知識為主,同時對學生有德育培養任務。而家長是以全面培養孩子品質與習慣的主要任務,而在德育方面,教師和家長有共同之處,只不過家長責任更重一些。擺在眼前的現實是,學校德育往往易走形式,家長也愛把對孩子的品質習慣養成隨意不當回事。

    第二,教師和家長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關係。最典型的合作關係就是孩子的學習,在學校裡孩子們每天學習知識,放學後回家寫課外作業。而家長則需要做好輔導與監督工作,目的就是讓孩子把新舊知識做很好的複習與鞏固。如果家長對監督管理與輔導孩子寫作業不聞不問,則是最大的失職。而目前在家校合作這塊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家長推卸責任,家長總認為孩子學習的事統統歸老師管。

    第三,教師和家長之間相互支援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證。現在很多學校教師在關係定位上,很不自覺地就處於主動地位,而家長則處於被動局面。這種不平等的地位導致溝通不平等。因此,我們經常能看到在圍繞學生在校表現而讓家長非常頭痛,一方面家長不會問,另一方面是很多老師根本就不會客觀評價學生在校表現。如果教師和家長溝通起來很困難,就很難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好老師既擅長於學校教育,又懂家庭教育(老師也是家長),知道家長內心所想的需,能夠為家長提供客觀詳實的資訊。而優秀家長既理解老師的辛苦,同時又擅長於家庭教育,這樣可以在做家校結合工作時,彼此互通有無,完全本著對孩子負責的態度去交流。

  • 3 # 家庭教育諮詢叢冬旭

    確實是這樣。

    因為家長和老師有一個共同的心願。

    就是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長。

    甚至可以說家長,老師,和孩子都是合作的關係。

  • 4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這個問題提的特別好,沒有無盡的怨氣,可以讓人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想想到底怎麼做才能給孩子們更好的教育環境。

    先表明態度:我是非常認同這個觀念的!

    家校合作有利於孩子的綜合培養

    學校教育實際上是涵蓋了很多內容,可以說絕大多數的學校都能夠在德智體美勞進行綜合的教育,但是客觀上又不可能把每一位學生都教授的非常好,一方面是孩子自身(包括家庭)的問題,一方面是老師採取的方式並不一定會適合所有學生,還有就是體制內教育更側重的還是文化課學習。沒錯,雖然說得很好,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學校而言,文化課的學習才是其根本!社會上對於一所學校的好與壞更多的時候只是會用“升學率”這一個指標來評判的——無論你如何詆譭、否定,都不可能組織更多的家長、學生渴望進去讀書。

    家庭教育如果能夠跟學校教育合作起來,那麼必定會有助於孩子們的學習效率!

    可以想象:

    1、尊重教師,信任教師的父母,那麼他們的孩子也會更加相信自己的老師;

    2、協助老師解決孩子的作業、學習以及紀律上存在的問題,那麼必然會讓孩子在校、在家都能保持統一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這樣既可以更快的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也能夠不斷地提高成績、提升自信心;

    3、積極配合的必然結果就是大大的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隨便舉一個例子,如果班上紀律差,常規炒作就是老師會犧牲上課時間而進行紀律意識的教育,教學進度、教學內容、教師狀態、聽課效率等等必然都會受到影響。一個班上不用多了,有那麼幾個這樣的學生就足夠了——最關鍵的是這種事一定是無差別的受到影戲,畢竟大家都坐在一個教室;

    家長不應過度參與學校教育

    雖然我非常支援家校合作,但是我還是要建議家長不要過度的參與學校教育。

    家長關注孩子學習、培養習慣是對的,但是如果關注過度,忽略了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安排能力的培養之後,那麼孩子就有可能產生很強烈的依賴心理——諸事都會等你來決定!

    那麼放在學習上,就有很大的可能出現畏難、不會變通、怕犯錯、逃避、不能夠獨立思考等情況出現,如果是低年級還好說,一方面是知識總量比較少且難度較低,但是隨著年級增高這個問題的負面影響就會越來越大!

    所以,我認為聰明的家長更多的時候應該跟學校教育是一種“互補”的關係,學校教育有學校教育的特點和體系, 我們做家長的應該跟多的是去信任和支援學校的教育,然後在有餘力的情況下給孩子做一些有益的補充教育,這樣既不會給孩子帶來困擾也最大化的利用了時間——當然,如果你說你孩子的老師水平太差這個問題就需要單獨來說了,我說的情況是指一般情況。

    對於學校和家庭而言共同的目標都是希望把孩子們都教育成才,但是任何人都知道這是很難做得到的,當我們在感嘆“別人家的孩子”同時,是否也能意識到這些孩子背後實際上還有“別人家的父母”呢?生活中我們更常見到的是越是優秀的人(大人孩子)往往越是內斂、低調、親和,我想這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哈弗又推全新SUV,還能像H6一樣大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