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eyond compare

    需要看你怎麼做的題,如果我做完就沒了,肯定沒什麼作用。做完先對答案,做錯的和做題過程中有疑惑不確定的地方要重新整理一下,一定要有錯題本,把不回的題,容易錯的題整理好,每天看一看,同時要在每道整理的題旁邊寫上,我學到了什麼,需要注意什麼。這樣下次再遇到這種型別的題,我就知道怎麼辦了。

  • 2 # 數學思維習慣與方法

    高中數學多做題對學習有幫助! 但這個“多”要有度!

    題海戰術的利與弊

    很多高中生學數學喜歡搞題海戰術,或許也是一種無奈地選擇。認為做題越多,越有幫助。對同一個學生來說,多做題是有幫助的,水多還能泡倒牆呢。

    學數學不刷題是絕對不行的,但只知道多刷題是萬萬不行的。不可否認,有些學生靠大量地刷題,刷出了不錯的數學成績,也不可否認,一些學生做題很多,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效果一般,收效甚微,成績並不好。

    有些同學透過多做題,能逐步地總結出一些題的規律,能掌握一些知識點的應用,雖然跟付出不是很成比例,畢竟收穫明顯。可憐的是那些刷題很多,成績卻一般的同學。這些學生做題時,主要是不會用心思考,純粹是為做題而做題,大都是做無用功。一味地無腦做題,會讓自己學的越來越吃力,隨著內容增多,逐步力不從心,開始學不動了,甚至產生厭倦情緒。

    題海戰術的最大問題是佔用了過多的時間,擠佔了其它科的時間。

    題海戰術的價效比不高,高考不只是考數學

    雖然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做題越多越好,但凡事都要考慮價效比,高考成績不只是由數學這一科來決定!

    根據高中課程安排,除去數學這一科外,高一還有八科必須要學,即使到了高二、高三,還有語文、英語兩門基礎科,加三門自選科。任何一科的1分跟數學的1分都是等值的。對於科與科每一分的分值來講,沒有貴賤之分。

    做數學題是最費時間的,完成一張語文、英語試卷需要三十分鐘的話,一張數學起碼要花費一個小時。如果大量做數學題,無疑是以擠佔了其它學科的時間作為代價的,換句話說,為了提高數學成績,是以犧牲其它科的成績作為代價的。一味地多做數學題,或許提高1分數學成績,其它科就要減掉10分作為代價。

    如何界定“多”的度呢?

    不是由題目的“多”少來確定,而是由時間來確定。數學科做題時間是語文、英語的兩倍多一點,比較合理,在這個基礎上略微波動。原因就是語文、英語以閱讀為主,書寫量也少(除去作文),而數學思維量大,書寫步驟等也多。實際上,學生除去正常自習外的大部分時間,用在了數學上,對於中等成績以下的學生,不管晚自習後回到宿舍還是回到家,主要就是做數學作業,正常作業已經佔用了太多的時間。

    可見,從高考大局出發,透過多做題學好數學的辦法是不可取的。這些同學大都是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存在問題,效率低下。

    提高做題效率,增強學習效果才是王道。

    應該如何做數學題,才更加有效呢?

    我們想想游泳時,如果教練不給你講解游泳的要領,你就下水,是不是隻會瞎折騰,學的慢呢?做數學題也是一樣。首先要掌握基礎知識,然後再做題,並且還要邊做題邊思考等等,高效地做題,起碼要做好以下幾點

    1 先掌握基礎知識,再去做題。透過做題,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做題,迴圈往復,理論知識越來越深厚,指導解題的能力越來越強。整個過程就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2 善於歸納總結,對題型進行歸類。一味無腦做題,就像瞎子摸象,每一個題目都是孤立的,題目與題目之間找不到聯絡,就是累死累活,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題做完,做完了也不可能都記住。所以要善於把所做的題歸類,對於同一類題目,所用的知識點和方法是一樣的,萬變不離其宗。

    3 邊做題邊思考,深度理解題目。做題時,首先要分析題目考查了哪幾個知識點,這幾個知識點是如何關聯的,而不是讀一遍就憑感覺去做。這樣分析的好處是,同一個知識點可能在不同的題目中出現,跟它組合的知識點經常有哪些,這個知識點以何種形式出現。如果每次都能如此,將很快把握每個知識點的基本用法和綜合應用,各類題型就會清晰的印記在大腦中。

    4 遇到不熟悉的題目,要善於聯想和轉化。學生最怕的就是遇到從沒見過的題目,這時一定要冷靜,使勁在大腦中搜索相似的題目,或許以前做過,只是暫時遺忘了,一旦想起來,可以把方法借鑑過來。實在想不起來,可以進行轉化,轉化成自己熟悉的題目。

    5 背典型題,套思路。有些典型例題,理解起來有難度,在儘可能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它。遇到相似的題目,直接套用方法。日本學者和田秀書原本數學很差,他對不懂的問題,直接看解答,先背過,結果進步很快,最終考上東京大學醫學院。

    6 做題時多探究,深化思維。這道題為什麼這麼考?還可以怎麼變化?知識點之間有什麼關聯?題目中有沒有隱含條件?題目中的陷阱是什麼?還有沒有簡單的方法?探究是讓自己思維不斷拓寬深化的重要手段。

    做題的基本節奏和程式是什麼呢?

    從整體看:一般遵循先易後難。先儘快把會做的題目做完,再回頭努力思考有點思路,只是被一兩個思維點卡住的問題,最後再去努力思考幾乎沒有思路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往往是綜合性強的題目,一般是由幾個簡單問題糅合在一塊的,要注意把它們分拆成幾個簡單問題,然後再根據它們的聯絡合理地組合起來。有些同學遇到思路不清的題目,想盡力做出來,結果耗費時間太多,影響了做題的節奏,影響了心態,影響了做後面題目的質量,得不償失。

    從某個較難的題目看:先要審好題。找到已知條件,挖掘隱含條件,找出條件之間的關聯點,找出條件和結論之間的關係;其次,迅速歸類到我們熟悉的題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後解決問題。根據已知知識點,以及所用方法,完成解題。

    最後進行解題反思。反思主要從四個方面:知識點;易錯點、粗心點;思維障礙點;題目歸類。特別是做錯或不會的題目,原因是什麼,為什麼自己沒有考慮到,然後納入到已有的知識和方法體系中。

    做題不能一味地追求量,更重要的是質。高質量地做題,事半功倍;無腦地做題,事倍功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生兒動脈導管未閉是怎麼回事?嚴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