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在微景世界

    1,盆栽本身有問題,一般中大型花卉所用的盆器比較大,很多商家賣的時候都是臨時從花圃直接挖到花盆裡,甚至有一些都是現買現栽,都沒有經過緩苗,沒有適應新的環境,只能算半成品,買回家再經過運輸途中的一頓折騰,到了家裡又變換了生長環境,一般這樣的花卉在家多數都是養不活的。

    2,家裡的環境問題,有一些大型花卉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比如空間、光照、溫度、通風等環境要求。很多人家裡空間不大,通風不好,光照幾乎沒有,滿足不了大中型花卉的生長條件,所以養一段時間就養死了。

    3,自己的養護管理技術也有原因,比如就像題主說的不會養,不瞭解大中型花卉所需要的光照、澆水、修剪、施肥等技術。養護管理知識也是很重要的,養花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不斷的瞭解學習花卉的生長知識和養護技巧,才能養好花卉。

  • 2 # 花草管家妖妖琳

    中大型的花卉要比小苗難養活,這是真的。所以很多花友都願意買小苗而不願意買中大型的苗,但也有些花友為了早點見到效果,還是喜歡買現成的中大苗。為什麼中大型的花卉比較難養活?怎樣才能把中大型的花卉養活?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具體來分析下。

    中大型的花卉不容易養活的原因

    1、根系受損嚴

    有些苗圃為了讓花卉長得快,都採用地栽的方式養護,等苗長到一定大小可以出售時,再挖出來盆栽。在地栽改為盆栽的過程中,根系損傷較大,短時間內可能能維持枝葉正常,時間一長沒有新根長出,老根逐漸腐爛,整株就枯死了。所以在購買中大型花卉時,要注意看是不是原盆原土栽種。如果不是,自己又沒有很好的養護經驗,就最好不要購買。有些中大型的苗直接栽種在高檔花盆裡,看上去像是原土原盆,其實可能剛栽種沒幾天,要注意辨別。

    2、養分水分消耗多

    中大型的花卉枝葉較多,養分水分消耗的就多。在根系受損、環境突變的情況下,原有的生態系統變得紊亂,水分養分不能及時輸送給枝葉,就很容易出問題。舉個例子,花卉小苗就像個光棍漢,一人吃飽全家不愁。而中大型的花卉就相當於一家之主,不管條件多麼惡劣,都要負重前行,這樣就很容易把自己累死。所以移栽種植中大型的花卉時,都會對枝葉進行重剪,目的就是減輕植株的負擔,使其能挺過艱苦時期。

    3、環境變化過大

    現在絕大部分中大型的花卉也都是溫室裡培育出來的,它們長期適應了溫室裡的優越環境,要風得風,要水得水,嬌慣的不行。到了我們家裡以後,環境和溫室裡的沒法比,這些嬌慣長大的花卉沒法融入新的環境,自然就會慢慢枯死。在城市綠化上經常會移栽大樹,那些大樹的成活率要比我們栽種中大型花卉容易成活,為什麼?因為綠化的大樹基本都是露天生長的,移栽以後環境變化不會太大,所以成活率會比較高。

    4、移栽時間不對

    中大型花卉因為負擔重,所以要儘量在休眠期移栽。這樣等枝葉開始活動生長時,已經適應了家裡的環境,新根也長出來了,就容易成活。如果在枝葉活動力比較強的時候移栽,在根系受損、環境突變的情況下,既要修復根系,又要適應環境,還要被一大堆枝葉榨取養分水分,再強大的個體也會承受不住這樣的壓力,逐漸崩潰死亡。

    5、養護方法不對

    中大型的花卉在養護上要比小苗更費力,既要照顧到根系,又要照顧繁密的枝葉,所以養護上一旦出問題,也會大大影響成活率。中大型的花卉服盆時間會比較長,要注意遮光,避免強光暴曬。要合理澆水,不能太溼也不能太乾。要多葉面和周圍噴霧,增加空氣溼度避免葉子乾枯。不要早早施肥,避免增加根部負擔,導致根系腐爛……在養護中大型花卉時,一定要注意澆水,花友們容易在這一點上出問題。如果花卉的根系沒有問題,澆水難度比較小,見幹見溼就行。如果花卉的根系有問題,比如是新移栽的,根部要稍稍偏幹一點,盆土上面要多噴霧偏溼一點,這樣才能讓受傷的根系得到休緩,並儘快長出新根來。

    怎樣養活中大型的花卉

    1、儘量選擇原盆原土栽種的苗,成活率有保證,植株的抵抗力也會強很多,不容易出問題。購買了原盆原土的中大型花卉以後,別急著換盆換土,等適應了家裡的環境,至少養護三個月以上,確定沒有問題了再折騰。

    2、如果購買的是移栽的中大型花卉,一定要對枝葉進行梳剪,減輕植株負擔。這種苗更別急著看花,先保命是重中之重。有些中大型苗本身會帶很多花苞,統統剪掉,這一步工作別省,花苞留的越多,成活率就會越低。

    3、儘量在晚秋、早春氣溫較低、枝葉還沒有開始生長或者已經落葉時移栽中大型花卉。氣溫越高,枝葉越繁茂,成活率越低。到底是早春移栽中大型花卉好還是晚秋移栽中大型花卉好?具體要看是什麼花卉,習性不同,最佳移栽時間也就不同。

    4、養護新入的中大型花卉要多做做養護的功課,提前瞭解這種花卉的生長習性和移栽時的注意事項,學會科學管理,才能提高成活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g+64g千元以下的手機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