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馬行空九萬里
-
2 # 父親的號521
不清自來。
現在談到崇禎總是他怎樣就如何如何,好像憑藉這些後知後覺就可以給明朝續命。比如,收服魏忠賢,以此逐步消滅朝廷上那些滿口仁義道德卻從不幹人士的大臣,東林黨。再收拾軍隊,預防饑荒。積極應對滿清。乍一看,挺有理。但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因為改變必定誕生無數新問題,沒有了先知先覺如何應對?而且就算以上應對都做了,又能做完美嗎?明朝末年壞的根子壓根不是皇帝,崇禎皇帝就算不是英才也不是廢材。只是他面臨的攤子太爛了,無力迴天而已。
明朝滅亡的原因很多。但是介是前朝就已經埋下的伏筆。甚至很多是明朝建立者朱元璋留下的。例如宗室,稅收,軍隊。到了明朝晚期全是毒瘤。末年時期光宗室就是天文數字。稅收也奇怪,不是統一收繳中央再下發,因為朱元璋覺得收了再發是脫了褲子放屁。導致中央財力枯竭。江南靠海商業發達,這些商人供人讀書,所以江南在明朝官員最多。首輔都是多少個。這些官員維護江南利益反對收商稅。再加上宗室與勳爵還有大臣的土地都不用交稅。農民就賣了土地給他們再租回來種以避稅。例如首輔徐介這類自己不貪讓家人貪下半州之地的官員比比皆是。
這樣混亂的稅收國家怎麼會有錢?然後軍隊到了明朝末期已經腐朽不堪了。不知道多少手在裡面伸。想想倭寇,一群海盜就可以打得明朝灰頭土臉,可知明朝軍隊的戰力,而且那還是嘉靖年間。再想想一代名將戚繼光都要喝兵血,自己的部下打仗還得商量著來。上與不上得看形勢講條件。不然這些兵老爺硬是敢不上戰場。
再說東林黨這些大臣,自己手黑心貪,貪個無數。毫不關心國家。李自成打來了,崇禎幾乎是求著捐錢。這些人捐了多少?包括國丈在內捐了幾萬兩。然後李自成打進來收颳了幾千萬。
所以說,明朝末年朝廷是全方位的腐敗。再加上小冰川時期,別說崇禎沒辦法挽救,朱元璋來了都未必能續命。
明思宗也就是崇禎皇帝朱由檢,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朝亡國之君。
應該講,崇禎皇帝在明朝皇帝中,是個好同志。他十六歲即位,也就是我們讀高一的年齡,用了三年時間,滅了九千歲老魏及其餘黨。他一生不好色,不奢侈,而且勤政程度完全可以與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相媲美,是一個勵精圖志的好同志。
看官們很奇怪,這樣一個勤勉皇帝,怎麼會亡國呢?如果象他祖上幾位一樣,天天不上班,明朝是不是不會這麼快滅了?
答主同意!!
實際上,明亡於官場不擔當不作為。
歷史上,封建皇帝與士大夫們,既是敵也是友。別看士大夫們在皇帝面前畢恭畢敬,但你一不小心,他們不僅要你江山還要你命。所以皇帝老兒與士大夫,既有合作也有鬥爭,鬥爭是主旋律。
到了明朝嘉靖皇帝,他老人家劍走偏鋒,怱然大徹大悟,改運動員為裁判了。後面幾任商人皇帝、仙人皇帝、木匠皇帝,都是一脈相承,他們或不務正業,或幾十年不上朝,把內閣推到一線,大臣們只有把閣老當鬥爭物件,開啟了大臣斗大臣新境界,皇帝在後面當裁判,哪派鬥輸了誰就是奸臣,所以廣泛搞起黨爭,抱團取暖。
這個忠奸之分,主要看有沒有做錯事,要是有錯事,就是奸臣。不幹嘛,永遠沒錯誤了,肯定是忠臣了。久而久之,朝堂上清流不少,只講政治正確,但幹事能力很差。只會議論和評判別人,自己不會辦事。
崇禎經過上面幾代祖宗折騰,化因為果。他在位17年,可以講沒幾個值得一用的人,很是鬱悶的。
為了剿流寇,崇禎一直在“攘外“與“安內”誰先誰後搖擺。他先用楊鶴,主張優撫農民軍,化了很多錢,效果不好。下面大臣整天喊著要追責,差點殺了楊。然後一百八十度,轉到先“攘外“對清軍作戰,用了宣大總督盧象升,一天就後悔了。再用楊鶴兒子楊嗣昌,又轉到先“安內”剿匪丶“攘外"求和,乾脆亡國了。可以講,無論"攘外”還是“安內“,戰略都是好戰略,只是落實戰略的人,都是庸臣。正如崇禎所說:朕非亡國之君,而事事皆亡國之象。
詳細點的,我們看看楊嗣昌就可以了。這可是崇禎後期主要大臣哦!
楊嗣昌明朝大學士楊鶴的兒子,文官且頗有才幹,字寫的好,又能言善辯,但他為人品德敗壞,性格奸詐。實事求是的說,楊嗣昌偏屬於那種動嘴皮子強動手能力差的人,要是放到個參謀位置上,估計還能發揮大作用,可偏偏坐到明朝國防部長(兵部尚書)的位置上,於是好方略變成了爛方略,直到把大明朝禍害了個乾淨。
楊嗣昌安搞"安內”,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網"戰略,也就是十面埋伏打李闖。可打仗就得要錢,明朝錢讓他爸化光了,早就國庫空虛了。楊嗣昌病急亂投醫,把剿匪大筆的軍餉平攤到普通百姓身上,搞的原本沒造反的地區也叛亂四起。活不下去的農民們更是鐵了心跟隨李自成造反了,本來李自成只剩幾十個人了,一下子多出百萬兵源,原來在西北搞搞的,這下可好跑到中原五省逐鹿中原了。
"安內”不行再"攘外",楊嗣昌一心主持求和。公元1638年,滿清皇太級統帥重兵饒過山海關入寇中原,在北京周邊地區大肆殺掠。馳援京城的宣大總督盧象升只說了一句反對議和的話,就被楊嗣昌懷恨在心公報私仇了,先是隻分給盧象升幾千老弱兵卒,企圖把盧象升往虎口裡送。楊嗣昌坐擁重兵,看著盧象升身陷重圍而不救。盧象升浴血奮戰,慷慨殉國。事後,楊居然誣陷盧象升臨陣脫逃,直到鉅鹿當地父老尋到了盧象升的屍身,楊嗣昌竟連扣八十多天,不驗屍,不上報,十分奸詐陰刻。這楊嗣昌是明朝秦檜,盧象升是明朝岳飛啊!
為了求和,楊嗣昌總督各路援軍,不敢與清軍交戰。只是默默的跟在清軍身後,禮送清軍出境,如此打法,連清軍也感到啼笑皆非,皇太級命令士兵們在樹上寫下"百官莫送"的字樣,嘲諷楊嗣昌。
但就這樣的大臣,卻是國之棟樑。明朝選官制度,官場的規則,讓人無語。
報應總會到的,崇禎十三年,楊嗣昌親率大軍南下圍剿張獻忠,明軍初戰得利,將張獻忠打的全軍覆沒,關鍵時刻,楊嗣昌妒忌病又犯,與屬下大將左良玉與賀人龍鬧意見,結果兩位大將罷工撂挑子,虎落平陽的張獻忠終於逃出昇天。之後,張獻忠在湖北四川一帶大打游擊戰,把楊嗣昌耍的團團轉。張獻忠趁楊嗣昌把主力放在四川的機會,奇襲襄陽,殺了明朝的襄陽王,遠在四川的楊嗣昌如聞青天霹靂,此罪乃是明朝"失藩"大罪,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他了,無奈之下,楊嗣昌拿了一瓶毒藥,一仰脖服毒自盡了。
他是死了,明朝也很快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