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那麼,從小就讓孩子讀歷史,瞭解歷史背景及知識,真的可以讓孩子贏在格局嗎?
7
回覆列表
  • 1 # 視角春風細雨

    所謂歷史用最簡明的解釋就是以書面材料記載下來的過去發生的人和事。作為孩子從小讀歷史這是好事,人從一生下來並不是什麼都懂,他要學習的東西很多,社會複雜,要辨別美醜,要勵志學習,要處世社會,除從父母及老師處學習以外,最捷近的方式是讀歷史書籍。因為歷史記載的都是過去的重大人物事物事件,成功的原因,失敗的教訓都一一作了總結。讀歷史是和過去及古人交上了朋友,讓你真實辨別是非曲直,從而指導你的正確行動。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俗話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這就是讀書的好處,猶其是讀歷史文獻方面的書籍。中國是文明古國,五千年曆史博大精深,讓孩子以史為鑑,聰明思想,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 2 # 魚兒暖暖

    沒有孩子不喜歡故事,一個個真實存在的歷史故事對孩子們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我們常說以史為鑑,從小讀歷史的孩子相當於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他們會發現人類發展的規律,會找到可以學習的榜樣!所以從小讀歷史的孩子有格局有志向有智慧!

  • 3 # 的盧飛雪

    “讀歷史,贏格局”這話難以定論,不過就個人而言,我認可這句話,將歷史與人生格局相互關聯,有一定的道理,也有切實的邏輯關係。

    經過分析我認為,在國家推薦標準《學科分類與程式碼》涵蓋的所有學科中,沒有任何學科可與歷史所蘊含的豐富性相媲美。

    與“讀書使人充實,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英國培根)”不同,“讀史使人明智(英國培根)”。翻開漢語辭典,可知“明智”一詞的釋義為:指通達事理,有遠見,有智慧。

    歷史,從小處看,可以看到朝代的更替、帝王的榮辱、將相的浮沉,以及芸芸眾生的悲苦;從大處看,它集中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不斷鬥爭的所有智慧,其內容涵蓋了其他任何學科的方方面面。

    歷史區別於虛構的文學,歷史是真實的,不容置疑,或宮鬥、或起義、或征服、或逐鹿,或寬容可愛、或冷酷殘忍,都能夠直擊人心撼動魂魄,引人思考,使讀者將讀史獲得的前人經驗與個人體味,昇華為自身的智慧。

    毛澤東一生讀書不輟,其“菊香書屋”藏書量達到10萬冊,但他最喜歡讀的是歷史。一部《二十四史》約4000萬字,他硬是通讀完了,有些部分甚至讀過不止一遍。《資治通鑑》300多萬字,他更是讀了17遍,而且每一遍都作了詳細的批註。除了史書之外,毛澤東非常喜歡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紅樓夢》和《水滸傳》。

    在我的理解中,《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之所以成為經典、深入人心,恰是作者以史詩般的如椽巨筆,描繪了某段時期某個朝代的變遷與個人的榮辱,既有真實史料,又有藝術上的虛構,描述形象逼真,使人身臨其境,深刻體會到書中每個人物因為不同的性格和選擇而造成的必然命運,以史為鏡,從而成為讀者自身成長選擇的風向標。

    毛澤東常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作為一個華人,既然有閱讀能力,不可不讀《紅樓夢》,不讀就不懂中國封建社會。”另外,毛澤東對《三國演義》更是愛不釋手,從少年時代到人生結束,至少讀了70年的《三國演義》,在不同的革命階段,都重新賦予《三國演義》其相應的時代含義,透過這些含義傳播他深刻的思想。毛澤東常說:“幹工作一定要看《三國演義》。”他還說,他的很多軍事智慧也來源於《三國演義》。

    不僅如此,且可從毛澤東生活背景和受教經歷中,窺見其誓要改變舊中國的帝王般的氣度和胸懷。

    毛澤東1893年誕生於一個困苦的農人家庭,出生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的困局之中,人民災難深重。之後,中國雖然發生過戊戌變法但沒有成功。帝國主義更加大了對中國的侵略力度,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個個不平等的條約,使偌大的中國變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這樣的社會背景,激起了毛澤東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尊心。

    大多數的孩子,在這種內憂外患、貧苦無依的環境中也就認命了,縛手縛腳,如螻蟻般輾轉苟活。毛澤東不同,他以愛國意識和民族自尊心為基礎,帶著某種使命感,在私塾中努力讀書,從歷史書中深刻地明曉了:“朝代是可以更替的,社會是可以改變的,人的命運是可以扭轉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從此,跟之後的周恩來一樣,立下了人生的宏願:“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開始了改變社會、開創新型朝代的人生格局。

    而在史書中,毛澤東尤其推崇《資質通鑑》,因為它既是史書,更是古人智慧的寶藏,暗藏著修身齊家、做人處世之道。曾國藩曾讀數遍,稱它為“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資》書,在講歷史故事的同時,更講做人、處世智慧,涵蓋了智謀、兵法、心理、做人、處世的方方面面。難怪有人說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強的史書。

    金庸也曾說:“我寫作的功底,正是來自讀《資治通鑑》,也令我更瞭解歷史規律。”

    還記得朱元璋兒時曾當過乞丐麼?他在流亡中唯一的娛樂專案就是在大街上聽人說書講古,聽《楚漢之爭》、《亂世三國》、《隋唐演義》等歷史評書,在令人熱血澎湃的歷史故事中開闊了眼界與胸懷,之後加入了反抗元朝的義軍,跨上了進階帝王之路。無獨有偶,昔日上海灘的最強大佬杜月笙也喜歡聽書,長時間邀請說書人到他的宅院,聽大書小書,大書即是《三國演義》等,小書則是傳奇愛情等,杜月笙尤其喜歡聽大書,還邀請眾人一塊兒聽,聽完之後,就書中人物的為人處世跟眾人進行激烈的爭論,評價其榮辱得失。

    歷史上但凡重要的人物,必是博古而通今的,大多對歷史能耳熟能詳,甚至如數家珍。

    讀史,能讓人通透、世事洞明,知曉中華上下五千年人類的長河源自哪裡,經過何處,又去向何方,不像有些人活了一輩子,僅在偏安一隅蠅營狗苟,活在無知的黑暗之中。學史,達到一定的高度後,恰似高屋建瓴,站在頂峰上看風景,將萬物盡收眼底,飄飄欲仙,超然於物外,其高度和格局自然不同。

    “格局”一詞,在漢語辭典上的釋義為:“‘格’,是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是指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兩者合起來稱之為‘格局’。”

    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範圍不一樣,認知程度不一樣,所以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格局。有大格局者,若如鴻鵠,其胸中之志怎一個燕雀安知!

    倘若將其他學科比作幾個棋子之間相互勾連的套路,而歷史學科則是一部完整的棋局,以整體對區域性,以高山對小丘,以江海對湖泊,熟諳歷史的孩子,又怎麼不能夠贏在格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脾氣暴躁是媽媽的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