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南小邢

    關於17歲孩子跳橋輕生,我認為家長和孩子彼此都有責任,從家長和孩子兩個方面來剖析此事。

    1:首先是家長方面,有些家長喜歡拿鄰居的孩子來做對比,常掛在口邊的就是你看誰誰家的孩子怎麼怎麼好,考試又拿了什麼名次,見人有禮貌等等一些嘲諷的話語。這對茁壯成長的未成年人來說每一次嘲諷都是對心靈的一次打擊。試問家長,為何要拿別人的孩子做對比,教育孩子要從正確的角度出發,去引導孩子如何變好。每個孩子都有所長,有所短,為什麼要拿別人孩子的所長來比自己孩子的所短呢,這樣公平麼?

    2:孩子方面:正在發育期的孩子心裡和身體都在向成熟轉變,或多或少都有些莫名的變化,有時候不願意和父母吐露心聲,而這個時候正是孩子最叛逆的時候,容易衝動,容易極端。

    所以,這個階段的父母要有耐心,不要動不動就已批評的態度去教育孩子,這樣不但對孩子不好,反而會加劇孩子內心的叛逆,要從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去引導和教育孩子,給予孩子一些正能量的東西。

  • 2 # 下武維周

    其實我們這代人幾乎每個人都有叛逆期,就拿我自己來說初中的時候因為沉迷於網路遊戲,當時和父母關係鬧的非常緊張,自己當時也離家出走過,記憶最深的就是我把我媽氣的哭了,當時年少不懂事想想真是挺混蛋的。後來步入社會,漸漸的被生活磨平了稜角,也從中學習到了一些成長過程。

    對於小孩來說,小時候的教育尤為重要,尤其是要培養小孩的自信心,這個東西太重要了,自信的人走到哪裡都能發光發熱,而自信心的培養要從小就培養。假如小孩對自己沒信心,久而久之就會陷入自卑的泥沼裡,這將會對小孩這一生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

    說跑題了,回到主題,這個事情的主觀原因是因為小孩在學校受批評而回家途中孩子他媽又批評了他。正在叛逆期的小孩受不了氣拉開車門跳下天橋。從這個階段過來,我們都知道叛逆期的孩子容易衝動,家長在與小孩溝通的時候,儘量不要用批評的口吻,而是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小孩談心,不能給小孩製造壓力,我在想當時他應該也不是真的想跳下去,可是不管怎麼說,慘劇已經發生。他這一跳可能讓這個家庭就此步入深淵,而這位母親也有可能這一輩子都過不去這個坎。所以不管怎麼樣,我們當父母的都要從小就培養孩子健康的價值觀,而為人子女的也應該多反思自己所做之事究竟是不是正確。

  • 3 # 望月星空x

    反應出一個問題,家長和學校在教育孩子和學生的心裡承受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不能只單方面埋怨家長,學校。

  • 4 # 家庭婚姻與孩子

    家長要有自己的做人做事的正確理念,然後再有正確教育孩子的理念。

    不能把孩子當大棚蔬菜種,給遮風擋雨,不去經歷風雨的磨練,Sunny的照射。

    不能把孩子當寵物養,大包大攬,事事代勞,養尊處優過度保護。

    是狼也養來沒有了野性,雄鷹,也養成了與雞鴨同行。

    沒有經過千辛萬苦磨練的孩子,是無法成熟成長的。即使身體成熟,而心智也會非常的幼稚無知。

    根本教育,孩子成長過程的呵護指導專家。

  • 5 # 使用者4514231865793

    我看到這孩子,心裡痛死了,孩子,你沒錯,真的,是你投胎投錯了!今天讓你走上絕路,孩子,願你在天堂一路走好!天堂上再也沒人逼你了!

  • 6 # 香菸愛上番茄

    母親過於偏激,在高架橋的車流中下來兩次在訓孩子,每個家庭的孩子都不一樣,母親應該平時就不管孩子在學校出任何問題,都是怪孩子惹事,所以孩子情緒應該是壓抑的太久了,所以那天在母親再次的指責中跳下去了,難道母親不應該反省自己的行為嗎,不管孩子有什麼錯,都要回家再討論,而且孩子17了,算起來也馬上成年了,他們也有自尊,不說別人就說孩子的父親如果這樣在路上指責你,你能受得了嗎?不要認為他是孩子,就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不顧他的自尊,守著人也訓斥,歸根到底母親一直強勢孩子就會很憋屈,早晚有一天他會奮起抗爭,找回自己的尊嚴!要把孩子當成一個朋友那樣,孩子也不會有太多壓力!

  • 7 # 雨後彩虹炫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個孩子肯定有病。精神疾病。衝動。不計後果。應該做個家庭排列,家族裡可能忽略了某一個成員的存在,雖然已經故去,但是靈魂猶存。男孩不過是替罪羊。

  • 8 # 蜜愛諾

    請不要在拿這個話題炒作了,死的死於語言暴力,現在活的比死的更痛苦,你們的炒作可能讓另一個生命也逝去!請停止這個話題吧,特別是不要指責孩子媽媽了,他第一次做孩子,她第一次當媽媽…探討避免的方法,而不要再去說媽媽的不是了,那怕是和那媽媽一樣無心的,最後也會傷到孩子

  • 9 # 求變136

    在,心痛的同時並不可惜!因為這個孩子的性格註定今後也不會成大器!更有可能只是可能會成為一種危害性存在!這個現象值得政府、社會、家庭反思!

  • 10 # 河小象看教育

    我們在沒有了解事情全部真相的前提下,是無法做出客觀評判的。

    男孩與同學發生矛盾,然後在放學路上被母親批評,隨後跳橋身亡。乍一看,母親似乎是最應該被譴責的。但說這話之前,有些真相我們真的應該試著追問一下。

    比如男孩和同學發生了什麼矛盾?誰挑起的?過程如何?結果如何?

    比如男孩和同學發生矛盾後,老師和其他同學是否知情?如果知情,他們又做了什麼?

    比如男孩一言不合就選擇自殺,這麼過激的反應,是否是積怨已久的爆發?積怨來自家庭還是學校?

    比如現在都知道母親批評了男孩,那麼具體是怎麼批評的?是否有錄音和錄影?

    凡此種種,沒人知道。

    我們在網上搜索相關文章發現,媒體的矛頭幾乎清一色地指向了男孩母親,諸如“這樣的人不配做家長”、“有些父母,不殺人但誅心”之類的文章正在瘋狂輸出。

    也有一部分人批評男孩“太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值得同情”等等,刺耳但相當真實。

    兩軍對壘,這樣的局面是我不願看到的,因為在這樣的極端事件下,把父母和子女割裂開來,付之以語言暴力,無異於雪上加霜,甚至會釀成越來越多的悲劇。

    真相就這麼多,我們知道這麼多也足夠了,至於其他的所有猜測、追問、罵戰都該停下來了,畢竟事件牽涉到未成年在校學生,死者家屬心情已經很悲痛,讓死者安息,生者安寧,理性反思自己,才是我們接下來更應該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預防食道癌術後轉移?